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6例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术后3 d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22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术前1 d、术后7 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患者),住院时间(6.7±1.1) d。无继发性出血再次开颅患者,术后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无再注入尿激酶融化血肿患者。与术前[(7.82±1.097)分]比较,22例头疼患者术后NSR评分[(1.05±0.65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中术前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ADL分级Ⅰ级;6例患者有轻度头晕症状,ADL分级Ⅱ级。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少,住院时间短,安全高。

  • 标签: 神经内镜 非急性期 创伤性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创伤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最常见的创伤中枢神经损伤之一,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当常规T2WI发现脊髓异常信号时,提示损伤严重不可逆。目前,由传统的MRI技术发展出的纤维束成像等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脊髓的形态和信号改变,还可以进行脊髓微观结构的研究,诊断优势在于多模态、精确、无创。现就无创MRI技术创伤脊髓损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脊髓损伤以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慢性创伤脑病(CTE)是一种以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目前公认的神经病理学标准仍只是初步的,一方面因为该标准基于数量有限的选定样本,另一方面目前很少有研究将CTE的病理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比较。此外,CTE被广泛认为是反复头部受击的结果,但一次中度或重度的颅脑创伤(TBI)也可诱发CTE。基于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CTE特点、研究历史以及TBI与CTE的相关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创伤性脑病 颅脑创伤 神经病理学
  • 简介:摘要创伤心搏骤停(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创伤心搏骤停(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挤压综合征、颅脑损伤和脑疝这几个导致TCA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管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TCA的预防提供可行的策略,为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TCA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 心搏骤停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昏迷是神经外科的诊治难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具有复杂、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领域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回顾了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特殊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先进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以及治疗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并认为使用功能和结构损伤的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学评测,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昏迷 植物状态
  • 简介:摘要创伤是中青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创伤大出血及创伤凝血病(TIC)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是潜在可预防和改善的。既往研究中TIC虽有诊断指标,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多种检测方法及其指标之间差异,导致其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诊断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不仅影响TI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发现,也造成对TIC及时规范治疗的延迟。目前,TIC诊断与评估包括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测试、全血黏弹性试验等实验室检测,还包括预测评分等多种诊断策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围绕TIC的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TIC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性障碍 止血 血液凝固因子 全血黏弹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股骨头坏死(NONFH)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糖皮质激素、乙醇、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等,但无论是哪种病理过程最终均会导致骨细胞的死亡。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与创伤股骨头坏死相关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许多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与该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近期的遗传基因学研究,着重对创伤股骨头坏死发病相关的基因加以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创伤肾动脉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创伤肾动脉栓塞的临床病例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术中探查见腹膜后大量血肿及肾脏断裂伤,并行肾脏切除术。结论对于创伤肾动脉栓塞,如果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出现肾高血压,应及时行肾脏切除术。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和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和新方法的有效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和多样。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和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预后评估 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创伤 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创伤脑实质挫伤及血肿(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自然进程,并分析影响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研究的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TIPHs患者69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复合伤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于入院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化标准值(INR)、D-二聚体、血小板、血红蛋白,观察低氧血症和高颅内压发生情况。记录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对照CT检查时间、对照CT血肿体积,及首次CT检查的病灶形态、多发灶、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水肿带、皮质距离,分析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69例TIPHs中,28例发生TIPHs进展(进展组),进展率为40.58%;未发生血肿进展41例(未进展组)。两组性别构成、年龄、PT、APTT、INR、血红蛋白、受伤原因、合并伤、低氧血症发生率、高颅内压发生率、SAH发生率、水肿带发生率、病灶不规则率、首次CT检查时间、对照CT检查时间、首次CT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GCS、皮质距离、Fbg明显低于进展组,TT、血小板、多发灶率、对照CT血肿体积明显高于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距离<1 cm、Fbg<2 g/L和多发灶是影响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6.723、5.515、4.827,P<0.05),模型判断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敏感度为71.43%(20/28),特异度为92.68%(38/41),准确率为84.06%(58/69)。结论基于TIPHs患者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预判,对高风险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将有利于降低进展发生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损伤 血肿 危险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创伤单侧声带麻痹(UVCP)病因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不同病因病灶的放射摄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62例创伤UVCP患者[男49例、女13例,年龄(61.7±12.8)岁;左侧声带麻痹43例、右侧19例]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析PET/CT显像对UVCP原发病因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病因患者的声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根据判断标准,62例患者UVCP病因为:恶性肿瘤44例、炎性反应16例、颈静脉体瘤1例和特发性因素1例。PET/CT显像对UVCP病因诊断的准确为90.32%(56/62),正确诊断恶性肿瘤病因44例、炎性反应病因11例和颈静脉体瘤病因1例。62例患者中,29例声带麻痹侧SUVmax升高,归为直接侵犯组(按确诊病因进一步分为肿瘤组12例和肿瘤组17例),余33例健侧升高者归为直接侵犯组。直接侵犯组患侧声带SUVmax高于健侧(9.97±5.21与2.43±0.62;t=8.14,P<0.01);肿瘤组患侧声带与健侧(14.92±3.91与2.84±0.54)、肿瘤组患侧声带与健侧相比(6.48±2.48与2.1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9.94和7.93,均P<0.01)。直接侵犯组患侧声带SUVmax明显低于其健侧(1.89±0.35与6.97±2.63;t=11.44,P<0.01)。直接侵犯组患侧与直接侵犯组健侧间摄取有差异(t=2.86,P<0.01),肿瘤组患侧与肿瘤组患侧、直接侵犯组健侧间摄取也存在差异(t值:7.46和6.07,均P<0.01),但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创伤UVCP病因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患侧及健侧声带不同的放射摄取为临床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病因分析信息。

  • 标签: 声带麻痹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创伤血胸观察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胸腔外科收治的54例次行观察治疗的创伤血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观察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治疗总失败率为59.26%(32/54)。观察治疗失败组在血胸量、住院时间、合并气胸、大于3根肋骨骨折患者比例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治疗成功组(P<0.05)。观察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合并气胸(OR=9.529,95%CI:1.988~45.580,P=0.005)和肋骨骨折大于3根(OR=5.535,95%CI:1.065~28.754,P=0.042)。结论合并气胸和肋骨骨折大于3根是创伤血胸观察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应将合并气胸和肋骨骨折情况纳入创伤血胸的观察治疗决策中。

  • 标签: 血胸 胸部创伤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主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0例创伤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6.4±15.2)岁(范围:17~76岁)。所有患者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创伤主动脉损伤。1例患者未见明确内膜损伤,诊断为广泛型壁间血肿,余29例有明确主动脉内膜损伤,原发内膜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峡部,2例为溃疡样改变合并壁间血肿,27例为主动脉夹层,其中局限型主动脉夹层23例、广泛型主动脉夹层4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腔内修复、人工血管置换或保守治疗。出院后行门诊和电话随访。对患者在院期间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1例广泛型壁间血肿患者行保守治疗,29例主动脉内膜损伤患者行外科干预。其中15例于入院当天或次日行急诊手术,14例行择期手术;27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行开放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先期或后期行其他部位手术。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无在院死亡,住院时间(13.2±5.4)d(范围:7~30 d)。2例气管切开,余无严重并发症。至2019年6月最后一次随访,4例患者失访,余26例患者随访时间(50.6±34.1)个月(范围:6~112个月),均存活,无新发主动脉相关事件。结论绝大多数创伤主动脉夹层为Stanford B型夹层,急诊腔内修复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部分患者采用开放人工血管置换术有望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13例中重度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结果作为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分析影响中重度TB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患者的年龄为(52.42±14.20)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29例,因交通事故而受伤者占64.6%。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气管切开、昏迷天数、高压氧治疗和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共8个变量与患者出院MMS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入院GCS、高压氧治疗、昏迷天数和年龄是影响患者出院MMSE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GCS、昏迷天数、年龄可用于独立判断中重度TBI患者的认知功能,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高血压病史、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和气管切开可用于综合判断认知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 影响因素
  • 作者: 曹烈虎 牛丰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施忠民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丰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632,天津市天津医院 300210,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长沙 410013,上海市中冶医院 20094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092,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 430000,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武汉 430000,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18,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008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200444,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433,北京大学工学院 100871,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200080,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同仁医院 20005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2500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20006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2500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39,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0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7004,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716000,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10019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58,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130403,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 315040,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 810007,香港大学医学院 999077,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创伤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和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和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