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的63例结膜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医生是发生结膜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分别占55.56%(35/63)和41.27%(26/63);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医务人员结膜暴露最多,占69.84%(44/63);手术室、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是医务人员结膜暴露的主要场所,分别占47.62%(30/63)、28.57%(18/63)及9.52%(6/63);手术操作、拔针、气道管理操作、更换引流管(袋)及指尖测血糖是结膜暴露的主要时机,分别占47.62%(30/63)、11.11%(7/63)、7.94%(5/63)、7.94%(5/63)及6.35%(4/63);乙型肝炎病毒是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占38.09%(24/63)。结论医护人员、低年限、手术操作是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强化教育培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员,医务 暴露,职业,结膜 分析,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年1月1日,俄罗斯实行新的医务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即专家专业认证。专家专业认证证明取代之前的专家专业证书,成为医务人员新的执业准入。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卫生保健领域专家专业认证的时间、阶段、人员类别和专家专业认证的具体程序,以及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借鉴。

  • 标签: 俄罗斯 医务人员 执业准入 专家专业认证 专家专业认证证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急救系统远程指导医务人员实施单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择60名医务人员志愿者,随机分为视频组(n=40)和音频组(n=20)。视频组预装有视频急救系统手机应用软件(aApplication,,APP)报警并接受远程视频指导实施CPR;音频组使用语音报警并接受远程语音指导CPR。比较两组实施CPR时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送气量以及第一次开始按压的时间等指标。视频组内再分5个亚组,比较5款不同型号智能手机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差异。每组共观察10个CPR循环。结果视频组按压位置准确率显著高于音频组(91.5% vs. 71.35%,P<0.05);、按压深度在5~6 cm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音频组(62.79% vs. 44.73%,P<0.05);平均按压频率在100~120次/min的比例(70% vs. 52%,P<0.05);通气量在500~600 mL/次的比例(18.25% vs. 10.75%,P<0.05)和通气量大于500 mL l次/min的比例高于音频组(64.88% vs. 43%,P<0.05)均显著高于音频组(均P<0.05)。第一次按压时间视频组长于音频组(131 s vs. 106 s,P<0.05),第一次通气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 s vs. 144 s,P>0.05)。按压总停顿时间视频组少于音频组(122.4 s vs. 164.2 s,P<0.05)。视频组内的5款不同型号手机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电话远程指导相比,应用视频急救系统远程指导医务人员实施单人CPR时,在按压位置准确率、按压深度、按压频率、通气量、按压停顿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但首次按压时间稍长于音频组;目前市面上畅销的智能手机均可应用。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医务人员CPR质量及复苏成功率、鼓励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等都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视频急救报警系统 心肺复苏 远程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原因分析的相关质性研究,为管理者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提供对策。方法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Ovid)、ProQuest健康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最终提炼66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9个类别,并综合得出2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为个人的认知和信念,整合结果2为外在组织和社会影响。结论医务人员是否接种流感疫苗受多种影响因素,管理层面可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流感防治和疫苗应用等相关培训,同时从社会组织层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疫苗接种的支持,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疫苗接种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医务人员科研素养提升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地市级医院的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方法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分析结果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多年实践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提升了科研能力,规范了科研学术道德,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医院科研体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结论建立符合医院功能定位的培养模式,系统推进、精准落实、院科协同是地市级医院提升医务人员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 标签: SWOT分析 科研素养 人才培养 地市级医院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享有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开启了我国立法加强对医务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权益保障的新篇章。但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时期,可能发生医务人员在一线防控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心理健康权、休息权和工伤保障权等权利尚待完善,因此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包括:优化立法对于医务人员的权利保障,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休息监督和疫情期间应灵活适用工伤的规定等。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医务人员 疫情防控 权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现状及影响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的原因,探讨激励他们参与的措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65家机构的617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完成问卷内容录入和收回。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不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意愿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7% (578/617)的医务人员认为健康科普重要,其中有90.7% (524/578)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该项工作中,高于认为健康科普重要性一般的医务人员中愿意投入该项工作的比例[73.7%(2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01)。有89.6% (553/617)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投入到健康科普这项工作中来,但其中仅31.1% (172/553)的医务人员愿意每周投入1h以上的时间进行健康科普,不愿意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个人科普能力不足和单位无激励措施,分别占比75.0% (48/64)、42.2% (27/64)和21.9% (14/64)。平均52.6% (325/61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其所在单位科普相关政策、经费资助和激励政策等。结论天津市医务人员认同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但健康科普参与度有待提高。建议有关部门优化组织管理,统筹安排日常业务工作与科普工作,加大科普宣传与能力培训,给予政策支撑及经费保障,从根本上提高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认知及积极性。

  • 标签: 天津市 医务人员 健康科普 认知 现状调查 建议
  • 简介:摘要本文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三级编码对80篇援鄂抗疫日记展开文本分析,从医务人员切身经历与感知的视角,归纳了援鄂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将救死扶伤视为崇高的职责使命,对患者抱有悲悯共情与感恩之心,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因此,重视医患双向的共情与感恩,紧扣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务人员感知的职业精神理论,对职业精神培育、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扎根理论 医务人员 职业精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现状,为改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共391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量表得分将其分为低心理压力组和高心理压力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试者心理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方式。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85份,其中来自高心理压力组117人,低心理压力组268人。385人的知觉压力评分为(21.1±8.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U=3.465,P=0.001)和年龄(U=2.007,P=0.045)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其心理压力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岗位、学历、职称、编制状况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压力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低的职称和更久的工作年限可能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处于高心理压力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工作压力(57.9%,223/385)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神经外科医生与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类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注意力(64.7%,249/385)为最常见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缓解心理压力方式。结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对高心理压力状态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医务人员,医院 心理压力 知觉压力量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现状,为改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共391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量表得分将其分为低心理压力组和高心理压力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试者心理压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方式。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85份,其中来自高心理压力组117人,低心理压力组268人。385人的知觉压力评分为(21.1±8.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作年限(U=3.465,P=0.001)和年龄(U=2.007,P=0.045)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其心理压力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岗位、学历、职称、编制状况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压力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低的职称和更久的工作年限可能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处于高心理压力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工作压力(57.9%,223/385)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神经外科医生与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及类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注意力(64.7%,249/385)为最常见的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缓解心理压力方式。结论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对高心理压力状态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压力。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医务人员,医院 心理压力 知觉压力量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压力状况等,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减缓医务人员压力、改善医院管理制度,提供有效措施和建议。方法于2017年3—10月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方法,综合分析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压力来源。一共纳入有效样本375例,通过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从心理契约、组织公平度、组织透明度、年龄、从业年限比较分析导致儿科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来源,发现其中以组织公平、组织透明度、从业年限对压力的影响较大。员工感知到的压力与组织公平呈负相关(r=-0.13,P<0.05),与组织透明度呈负相关(r=-0.11,P<0.05),与从业年限呈正相关(r=0.11,P<0.05)。高压力人员所知觉的组织公平程度(M=4.71)低于低压力群体(M=5.07),高压力人员所知觉的透明度感知(M=4.47)低于低压力群体(M=4.71),高压力人员从业年限(M=11.35)高于低压力群体(M=9.18)。结论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感受较大,建议从医院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层面予以改进,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压力应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归属感。

  • 标签: 卫生人力 儿科 医务人员 工作压力 压力源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我国手卫生研究的演进路径,揭示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手卫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对手卫生研究进行检索,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手卫生领域文献可视化分析,应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突现词探测功能分析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结果经筛选后得到4 366篇文献,发文量自1986年起稳步增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为主要研究机构。本领域高频关键词为手卫生、医院感染、依从性、医务人员/医护人员/护士、品管圈、洗手、PDCA循环,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医护人员、临床护士、对策、依从性、资料、护理、肺部感染、手卫生执行率、效果、质量管理、医务人员、养老机构、影响因素、杀菌效果和洗手。结论近35年来国内手卫生领域相关研究呈增长趋势,日趋平稳成熟,未来注重扩展研究机构与人群,加强监控与管理,提高依从率与强化宣教,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文献 计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疫苗接种的基本情况,分析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为职业人群的免疫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系统的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后相关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免疫接种意愿,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 446份。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后是否接种过与工作相关的疫苗的影响因素。结果592例(39.26%)被调查者在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后接种过与工作相关的疫苗,接种率最高的疫苗是乙肝、流感、麻疹等疫苗。工作机构、工作岗位、单位级别、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相关工作年限是医务人员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后接种与工作相关的疫苗的影响因素。1 302例(90.04%)被调查者的表示愿意接种未曾接种过的疫苗。结论医务人员开始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后与工作相关的疫苗接种率低,工作机构、工作岗位、单位级别、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相关工作年限是医务人员从事传染病相关工作后接种与工作相关的疫苗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医务人员 疫苗接种 接种现状 影响因素
  • 作者: 郭小利 尹华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病中心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青少年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中心 40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为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压力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以员工援助计划为基础,结合"评估-预防-控制-善后"组织压力管理模型,选择职业压力突出的儿科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及对儿童医院管理岗位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职业压力管理现状,形成压力管理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儿科领域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立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权重。结果共对8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8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提炼出4个主题。共有20名专家参与了两轮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78和0.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和0.14(均P<0.01)。最终形成的职业压力管理体系包含组织体系、压力评估、压力预防、压力控制和效果评价5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和71个三级条目。结论构建的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内容全面,可为医院管理部门系统开展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卫生人力 员工援助计划 职业压力 管理体系 德尔菲法
  • 作者: 罗涵青 林洪义 贺渝淼 赵紫睿 王孜 杨睿哲 罗欣 吴南 龙笑 吴东 黄辉 赵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一病房,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办公室,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730,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疗机构青年医务人员对医学创新转化课程的需求,优化相关课程设置。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参与"协和医创课"的63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描述参与学习的人群构成、获取创新培训及资源对接的需求、创新培训课程的评价。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尚无知识产权授权者及已获知识产权授权者在创新需求和课程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55人完成问卷,学员所参与的创新项目以医护器械类[54.5%(30/55)]和数字医疗类[21.8%(12/55)]居多,尚无知识产权授权者占43.6%(24/55)。"协和医创课"中对学员最有帮助的课程为"北京协和医院创新转化政策",其次为"临床医生如何主导医学创新"(尚无知识产权授权者)或"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全流程布局和管理"(已获知识产权授权者)。已获知识产权授权者对于学习"撰写商业计划、获得投资的方法"的需求更高,尚无知识产权授权者对于学习"申请专利的方法与流程"需求更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0.0%(12/24)比12.9%(4/31),P=0.001;87.1%(27/31)比45.8%(11/24),P=0.003]。尚无知识产权授权者与已获知识产权授权者在科研团队组建、专利申报服务、转化服务方面的资源对接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7%(10/24)比12.9%(4/31),P=0.015);29.2%(7/24)比3.2%(1/31),P=0.007;8.3%(2/24)比48.4%(15/31),P=0.001]。结论医疗机构青年医务人员的医疗创新可考虑从医护器械类和数字医疗类项目转化为抓手。根据有无知识产权授权分类的差异化课程培训设置应在将来的培训中予以重视。

  • 标签: 继续教育 医院 科技 创新 课程建设 青年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对策。方法于2020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011至2019年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数据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占69.37%(299/431);工龄0~4年的医务人员占63.57%(274/43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场所主要在病房[占47.56%(205/431)];职业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1.65%(395/431)];职业暴露科室以外科为主[占17.87%(77/431)];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37.12%(160/431)],其次为梅毒螺旋体[占20.19%(87/431)]。不同职业岗位的暴露场所、血源性暴露源、暴露操作环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93、43.585、126.726,P<0.01);暴露后的处理方式(挤血、冲洗、消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6、31.963、14.216,P<0.0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监管,完善上报、监测和随访制度实现信息化,做好风险管控,是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血源性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干预对策 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