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体,常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及急性弛缓性脊髓炎等神经系统和心肺疾病,且多感染5岁以下儿童,严重时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非肠道病毒71型(EV71)和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流行强度逐渐增强,EV优势流行株逐渐发生了变化,及时掌握E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子进化特征,对于EV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非EV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所致疾病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阐述,以期对EV的防控产生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原学 分子流行病学 非肠道病毒71型 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并在亚太地区引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宿主固有免疫应答是抗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然而EV71在和宿主相互博弈的过程中,进化出一系列机制逃逸固有免疫监视并破坏其抗病毒功能。本文主要围绕EV71的固有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抗EV71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

  • 标签: EV71 干扰素 固有免疫逃逸 抗EV71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济南市非EV-A71肠道病毒(enterovirus A71, 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者细胞因子表达谱变化,寻找特征性的细胞因子。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非EV-A71感染HFMD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同时收集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Bio-plex液相芯片平台高通量同时检测27种细胞因子,使用GraphPad Prism和SPSS 22.0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非EV-A71感染患者较健康对照组22种血清细胞因子发生显著改变,包括11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5种趋化因子(chemokines)、2种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感染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有21种(秩均值17.06~19.00 pg/ml, 5.50~8.80 pg/ml,P<0.05)、20种(秩均值16.41~19.00 pg/ml,5.50~9.90 pg/ml,P<0.05)细胞因子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GM-CSF(秩均值9.65 pg/ml, 21.40 pg/ml,9.59 pg/ml, 21.50 pg/ml, P<0.05)均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降低。CV-A6感染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有19种(秩均值11.92~13.50 pg/ml, 5.50~6.45 pg/ml,P<0.05)和21种(秩均值12.00~13.50 pg/ml, 5.50~6.40 pg/ml,P<0.05)细胞因子表达较健康对照组升高,GM-CSF仅急性期(秩均值5.00 pg/ml,10.60 pg/ml,P<0.05)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降低。双份血清分析显示:CV-A16感染患者恢复期IL-6(22.79pg/ml,35.88 pg/ml)和IFN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10,IP-10)(793.56 pg/ml, 2 157.32 pg/ml)表达较急性期降低;CV-A6感染患者恢复期IL-7(3.13 pg/ml, 1.165 pg/ml)、IL-15(27.84 pg/ml,16.005 pg/ml)和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活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22 605.96 pg/ml, 7 040.90 pg/ml)较急性期表达反而升高。结论非EV-A71肠道病毒感染所致HFMD患者体内表现出广泛的细胞因子表达谱改变;不同病原体、不同临床病程具有不同的细胞因子表达特征,可为寻找与病程进展、临床诊断和以及免疫治疗有意义的指标提供科学数据。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细胞因子 液相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RNA)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患儿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8年4月至9月收治的30例EV71型HFMD患儿,另按1∶1比例筛选同期于本院接受定期健康检查且无感染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TaqMan低密度阵列(TLDA)筛选miRNA,选取上调差异最显著的10个miRNA进行分析,比较两组miRNA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对EV71型HFMD的诊断价值。结果TLDA分析选取miR-148a、miR-628-3p、miR-143、miR-324-3P、miR-206、miR-545、miR-140-5p、miR-597、miR-455-5p、miR-362-3p 10个miRNA;两组miR-206、miR-545、miR-5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V71型HFMD患儿miR-148a、miR-628-3p、miR-143、miR-324-3P、miR-140-5p、miR-455-5p、miR-362-3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NA诊断EV71型HFMD的AUC值为0.627~0.993,其中miR-143诊断HFMD的AUC值最高(0.993),以8.62为阈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96.70%。结论miRNA在EV71型HFMD患儿中呈异常表达,尤其是miR-148a、miR-628-3p、miR-143、miR-324-3P、miR-140-5p、miR-455-5p、miR-362-3p,或可作为诊断EV71型HFMD患儿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对两种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剔除在上调和下调中均出现的靶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GO和pathway中所包含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并进一步筛选同时参与免疫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挑选部分miRNA和靶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筛选出上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598个,下调miRNA对应的靶基因有1 311个,剔除了同时上调或下调miRNA的靶基因62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分别是17个和13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15个和17个。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及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分别是58个和47个,对应的miRNA分别是30个和42个。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3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4个。另外,将参与免疫应答相关GO和pathway的下调靶基因取交集,得到的靶基因有9个,对应调控的miRNA有13个。结论本研究有助于阐明EV71和CVA16感染后宿主——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并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微小RNA 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合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因PAE血流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物学资料,并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AE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83例PAE血流感染病例,实际入选71例。在71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血流感染患者36例占50.70%。单因素分析显示,90 d内住院史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留置导尿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4);感染性休克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机械通气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 < 0.001);深静脉导管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 10分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4);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感染的可疑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43,95%CI为1.182~46.674,P=0.032);多重耐药是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2,95%CI为1.520~22.450,P=0.010)。结论机械通气、多重耐药为CRPA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碳青霉烯类 感染 抗菌药 抗药性,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2018—2020年丽江市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情况及2020年EV-A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对收集到的2018—2020年丽江市HFMD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EV-A71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扩增其VP1区,获得的序列与参考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2018—2019年,丽江市HFMD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历年男性病例数均高于女性,但男女性病例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构成丽江市HFMD主要病原的是EV-A71、CV-A16和其他EV。其中EV-A71阳性病例2018年1份(0.48%,1/210),2019年未检出,2020年159份(66.53%,159/239)。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丽江市EV-A71分离株均处于C4a分支,分离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44%~100%和99.65%~100%,与攀枝花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9.10%~100%和98.99%~100%。所有丽江分离株在中国大陆EV-A71常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均发生了S283T和A293S突变,在B细胞抗原中和表位中的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改变。结论其他EV、CV-A16和EV-A71作为丽江市2018—2020年的HFMD流行的优势病原交替出现。2020年丽江市流行的EV-A71均为C4a亚型,与攀枝花参考株亲缘关系最近,考虑为攀枝花市输入传播。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A组71型 VP1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发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变化的关系,研究EV71病毒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将Jurkat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设EV71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用Realtime-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含量。用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作用Jurkat细胞不同时间后,接种EV71病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变化。结果EV71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后,IL1-β的mRNA在6 h后达峰,IL-6的mRNA在24 h后达峰,TNF-α和IFN-γ的mRNA分别在48 h和72 h达峰;PMA预作用Jurkat细胞后,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上调,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随着EV71病毒作用时间的延长,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达峰值,Jurkat细胞内EV71病毒载量呈递减趋势。EV71可引起IL1-β、IL6、TNF-α、IFN-γ细胞因子反应。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细胞因子 乙酰肉豆蔻佛波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2016年浙江省温岭地区EV71型轻、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病毒分离株VP1和VP4区基因特征及进化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鉴定的EV71型HFMD患儿,随机选取轻、重症HFMD患儿EV71病毒株各6例,进行VP1和VP4区基因扩增和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 6.0软件对测序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公布的EV71典型基因代表株(A、B1~5、C1~4亚型)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性别(χ2=14.51,P<0.05)和年龄(t=2.8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5.8%~99.6%,氨基酸同源性为99.1%~100%;VP4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5.0%~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0%~100%,轻、重症EV71分离株同源性高。它们与典型C4a基因型代表株最接近,氨基酸同源性为:96.6%~100%(VP1)和94.3%~100%(VP4)。3例EV71型重症HFMD患儿分离株分别出现VP1区V170L突变(缬氨酸→亮氨酸),VP1区A293S(丙氨酸→丝氨酸)以及VP4区T7A(苏氨酸→丙氨酸),其他未见明显突变。结论2016年浙江温岭地区轻、重症HFMD患儿EV71病毒分离株VP1和VP4区同源性高,且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中几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可能与浙江温岭地区HFMD患儿疾病危重有关。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 基因型 疾病严重程度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A71EV-A71)感染人扁桃体上皮细胞后miRNA表达谱的改变。方法EV-A71感染复数为1感染人扁桃体上皮细胞6 h后,采用Trizol提取总RNA,构建小RNA文库,在Illumina NextSeq 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处理数据后确定差异表达的已知和新型miRNA种类及其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信号途径分析;使用psRNATarget预测具有潜在结合EV-A71基因组的差异表达的miRNA种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差异表达miRNA的变化倍数。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共鉴定61个已知差异表达的miRNA(下调21个、上调40个)和559个新型miRNA,新型miRNA具有典型的前miRNA的二级发卡结构。实时定量RT-PCR确定hsa-miR-517b-3p和hsa-miR-199a-5p的变化倍数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涉及到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途径。共鉴定出24个差异表达的miRNA(5个已知miRNA,19个新型miRNA)具有与EV-A71结合的潜在"种子序列"。结论EV-A71感染人扁桃体上皮细胞后引起miRNA表达谱的显著改变,且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靶向结合EV-A71基因组进而调控EV-A71复制。

  • 标签: 肠道病毒A71型 人扁桃体上皮细胞 miRNA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体外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EV71感染对DC的生物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扩增培养EV71病毒株,建立EV71感染DC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抗原表型变化,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 logy, 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基因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加用内吞途径抑制剂QS1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V71表面主要蛋白病毒蛋白l的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EV71感染DC 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EV71感染后的DC表面特征性标志CD80和CD86阳性率(10.61±0.76)%明显升高,与未感染EV71的DC(1.64±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1)。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EV71感染的DC中共筛选出8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66个上调的基因和21个下调的基因。基因本体分析表明,失调的基因涉及175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显示,内吞途径、核黄素代谢途径、ErbB信号途径、转换生长因子β信号途径和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等与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V71感染DC同时加入抑制剂QS11后,病毒蛋白1表达水平(0.49±0.05)比EV71感染组(1.17±0.0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 P<0.01)。结论EV71感染DC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转录、凋亡过程、免疫细胞分化等多个过程。基因分析显示,内吞途径中差异基因的富集最显著。内吞途径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DC的过程。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树突状细胞 基因芯片 内吞途径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是引发5岁以下婴幼儿患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主要病原体,该病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考虑到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本文现对目前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以及治疗手段做出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疫苗 抗病毒药物 重症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有超过100种血清型,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途径进行传播。EV感染引起的疾病谱呈现多样性,其中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VE)、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 AM)、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等对人类健康影响最为显著,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甚至死亡。EV的主要受累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每年的夏秋两季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本文对EV的结构特征、蛋白功能、流行病学特征、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实验室检测方法、重要EV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以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预防EV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性脑炎 无菌性脑膜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阜外医院Rastelli手术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7年3月阜外医院完成71例Rastelli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TGA)或者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患儿,男48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4.7±2.7)岁,其中10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7例DORV,34例矫正型TGA(CTGA)。30例有手术史,其中Blalock-Taussig分流13例,双向Glenn手术17例。31例同时扩大室间隔缺损。外管道使用同种带瓣管道9例,牛颈静脉管道56例,自制Gore-Tex外管道6例;管道直径(17.9±3.3)mm。结果本组主动脉阻断(132.0 ±71.1)min,体外循环(209.0±83.4)min。机械通气时间(102.6±81.7)h。术后住院(13.6±12.8)天。早期死亡1例(1.4%)。早期并发症12例(16.9%),其中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4例,心包积液开窗3例,延迟关胸3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随访4个月~6.8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7.2%;1、5年免除右心室流出道狭窄(RVOTO)率分别为98.6%, 84.1%;1、5年免除干预率分别为98.6%,90.0%。随访期间置换外管道1例,介入球囊扩张7例10次。所有患儿最后一次随访均未见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左心室到主动脉压差(10.5±8.8)mmHg。结论Rastelli手术适用于部分DORV、CTGA、TGA合并VSD和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患儿,早期死亡比例低,中期效果好,但是远期常需要再手术,尤其是置换外管道。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Rastelli手术 大动脉转位 右心室双出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体异常女性患儿的核型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时用C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结果71例患儿中,共发现X染色体数目异常29例,占异常核型的40.8%;X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占异常核型的14.1%;嵌合体30例,占异常核型的42.3%;X-常染色体易位2例,占异常核型的2.8%。结论X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女性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此类患儿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明确病因,及早进行相应的临床干预。同时应开展相关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以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 标签: X染色体 性发育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内、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1例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2岁(0.1~14.0岁);中位体质量18.3 kg(3.2~55.8 kg);其中男37例(52.1%),女34例(47.9%)。按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介入封堵组(30例)和外科修补组(41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71例患儿中,70例可闻及心脏杂音,2例有活动后胸闷胸痛表现,另有5例平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患儿行介入封堵术,其中22例(73.3%)术中成功关闭瘘口;41例患儿行外科手术,均成功关闭瘘口(100.0%),2组关闭瘘口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科修补术后死亡1例(2.4%),且术后随访过程中有2例(4.9%)因残余分流量渐大再行封堵术治疗。末次随访时2组治疗后存在微小残余分流者均为2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71例患儿术后存在血栓形成2例(2.8%)。结论儿童先天性CAF患者多以心脏杂音为主要体征,部分患儿因分流量大,导致肺血增多可有频繁呼吸道感染,极少数患儿因冠状动脉窃血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闷、胸痛;介入封堵及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CAF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手术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拯救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标记的EGFP-EV-A71重组病毒。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以pMD19T-SDLY107全长质粒为模板,将2A蛋白酶识别序列加入到结构蛋白VP4的5′端;以pEGFP-N1质粒作为模板,扩增获得EGFP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上述重组质粒中,得到重组质粒pMD19T-107-EGFP。经酶切和体外转录后,转染横纹肌细胞肉瘤(RD),拯救获得重组病毒EGFP-EV-A71。采用Karber法计算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CCID50)以测定病毒滴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的病毒复制水平,并绘制病毒复制曲线,比较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的复制力有无差异。乳酸脱氢酶(LDH)和细胞增殖(CCK-8)实验分别测定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和存活率。结果包含EGFP的重组EV-A71感染性cDNA克隆被成功构建;转染RD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并且表达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重组病毒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致细胞病变效应。结论成功拯救了EGFP标记的重组病毒EGFP-EV-A71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拯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市2014—2017年出生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接种情况,为今后EV71疫苗的接种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4—2017年出生儿童EV71疫苗接种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50 888名2014—2017年出生儿童中,第1剂次EV71疫苗接种率为29.15%,2014—2017年各年出生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1.55%、22.13%、37.93%和42.16%,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3.85%、20.78%和27.87%。第2剂次接种率为26.59%,2014—2017年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0.14%、20.03%、35.23%和38.31%,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0.51%、18.59%和24.61%。EV71疫苗主要接种年龄为1岁,其中10~13月龄为接种高峰。结论杭州市EV71疫苗接种率虽逐年上升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月龄偏晚,需加强EV71疫苗接种宣传,使儿童尽早完成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 标签: 疫苗 肠道病毒71型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患者的基因变异,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结合临床表型确定可疑变异,应用Sanger测序法验证检出的变异,分析双亲携带变异位点的情况。采用多种软件对所检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C2ORF71基因存在c. 8G>A (p.Cys3Tyr)和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显示其父亲携带c. 8G>A (p.Cys3Tyr)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杂合变异,因此先证者的变异分别来自父母。两个变异均为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基因变异指南,c. 8G>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P3+PS3),c. 958_959insA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M2+PVS1+PM4+PP4)。结论C2ORF71基因c. 8G>A (p.Cys3Tyr)和c. 958_959insA (p.Arg320Glnfs*29)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C2ORF71基因的变异谱,并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C2ORF71基因 基因变异 全外显子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