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各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明显上涨,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数下降达一年来最小降幅.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进入8月,全球制造业继续回暖,制造业指数从48.9升至52.9,美国的制造业活动出现逾一年半来的首次扩张。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7月份的52.8升至8月份的55.1。德国和法国经济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之后,今年第二季度首度正增长,

  • 标签: 中国制造业 出口企业 世界经济复苏 采购经理 就业人数 法国经济
  • 简介: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框架,利用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层面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扩展边际(出口企业数量)与集约边际(单位企业的平均出口额),描述了中国企业出口动态和二元边际结构,并考察不同贸易成本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2000—2005年间尽管扩展边际的波动幅度远大于集约边际,中国出口的增长仍大部分是由持续出口企业的贸易额扩大实现的;各种因素对二元边际的作用机制和程度不尽相同,经济规模、距离和贸易成本的蛮动主要猫讨扩展动际影响留易济鼍.

  • 标签: 贸易成本 企业出口动态 扩展边际 集约边际
  • 简介:文章提出“产能-出口”假说,即产能利用率较低(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内销(出口),并由该假说推演出产能过剩企业出口自我选择上的理论推论,之后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限于内部规模经济较难实现和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平均生产成本较高,加之较低的盈利能力及经营绩效又带来了较高的资金约束,较难克服出口额外成本而倾向于在国内销售;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企业由于能够有效克服产能约束和出口额外成本,故倾向于选择出口。这说明产能利用率是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即“产能一出口”假说适用于中国企业。同时,也表明产能过剩企业限于较高的平均生产成本和资金约束,选择出口的意愿较低。因此,要实现国内“过剩”优势产品的有效输出,就必须在生产成本、资金约束和国内出口成本上三管齐下,促进产能过剩企业出口自我选择。

  • 标签: 产能过剩 出口自我选择 “产能-出口”假说 出口成本 产能输出
  • 简介: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后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提高;(2)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出口主要通过出口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产生积极影响;(3)因企业出口密集度、企业规模、融资约束、所有制、贸易方式以及出口目的国的不同,出口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有能力的企业从事出口活动、参与全球竞争,对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出口 企业风险承担 出口学习 规模经济 中介效应
  • 简介: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行为会对出口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产生影响。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行为放入企业出口生命周期中进行考察,尝试性地提出影响出口企业整体生产率水平的"退出效应",并测算出1999—2007年间"退出效应"对整体生产率的提升约为2.7%。进一步地,用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机理,认为生产性补贴和出口补贴会阻碍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

  • 标签: 退出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性补贴 出口补贴
  • 简介: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对企业生产率、出口固定成本和企业出口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应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不同出口行为选择仍符合生产率排序规则;出口固定成本对企业直接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企业间接出口则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直接出口企业来说,高生产率能够弱化出口固定成本的出口抑制作用,高出口固定成本则会抑制生产率出口促进效应的发挥,而对企业间接出口来说则相反。据此,认为出口促进不应只从企业生产率角度入手,也应着力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并发挥出口中介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生产率 固定成本 出口行为 异质性 自选择效应
  • 简介:延长企业贸易持续时间是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式从注重出口的量到注重出口的质的转变,企业出口复杂度的提高能否保障其出口平稳增长是一个重要课题。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反射法和加权人均收入法计算了企业层面的出口复杂度,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对企业出口市场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出口复杂度越高,企业出口风险概率越小,出口持续时间越长。这一影响对不同所有权类型和以不同贸易方式出口企业都很显著。企业出口复杂度提升有利于企业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和规避低端竞争,从而使其能够在出口市场平稳发展。这从微观层面支持了企业出口复杂度提高是促进贸易增长的一种重要渠道。

  • 标签: 企业出口复杂度 企业贸易持续时间 出口平稳性 出口风险概率 生存分析法
  • 简介:基于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口贸易二元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异质性理论对微观企业二元边际的分解模式,创新性地将企业集聚因素纳入基础模型;运用30个制造业出口企业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不同集聚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对贸易二元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集聚总体上有利于贸易二元扩张,而集聚专业化经济具有促进内延边际扩张的作用,多样化经济则更加促进外延边际扩张;同时还发现内资出口企业集聚促进外延边际扩张,而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更有利于内延边际扩张。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强对出口集聚区的产业引导,发挥集聚经济的地方特色,通过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的双重"集聚优势"来赢得我国出口二元边际扩张的双重"贸易优势"。

  • 标签: 专业化经济 多样化经济 外延边际 内延边际 出口企业集聚
  • 简介:采用2000-2007年的3万多家工业企业数据,本文构造了包括内源融资、商业信贷以及企业信用特征等变量的企业融资约束综合指标。基于Heckman选择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不仅能提高企业出口的概率,而且对其出口规模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还发现融资状况改善对外资企业出口影响最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受到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但其出口表现并未更差。此外,融资状况改善对那些高外源融资依赖度行业的企业出口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出口决定 融资约束 Heckman选择模型
  • 简介:摘要: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会对其出口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上市企业2007-2021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企业出口绩效,并且这一促进效果存在滞后效应;第二,企业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两种路径促进了企业出口绩效的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并提高出口效益提供了对策建议。

  • 标签: 人工智能 出口绩效 上市企业
  • 简介:摘要: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意义和清算要点,提出了土地增值税清算的税收筹划风险与对策。

  • 标签: 土地增值税 税收筹划 清算
  • 简介:本文对中国企业出口选择及其学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样存在优质企业出口的现象;出口会迅速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出口企业通过出口学习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率的短期提高,而后出现动态衰减。我们的研究启示是:依附低端制造和外生出口贸易中介的中国企业,通过进入国际市场虽然取得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但在效率提升上却收获甚微,动态地来看,中国做出口的优质企业可能会演变为更劣质的企业

  • 标签: 出口 自选择效应 劣质企业
  • 简介:首先通过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进口中间品、技术溢出与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然后,基于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微观企业视角,对进口中间品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全样本而言,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均会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类来看,进口中间品的技术溢出对不同贸易模式及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进口中间品的水平技术溢出有利于一般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进料加工贸易型企业;垂直技术溢出则有利于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模式下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不利于其他贸易型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对私营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水平技术溢出还有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对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则为一正一负。

  • 标签: 进口中间品 水平技术溢出 垂直技术溢出 企业出口产品创新
  • 简介:摘要:随着劳动力市场年龄结构以及劳动力价格供求关系的改变,企业最低工资的逐年增加,其市场波动深刻影响了企业产品投资的决策和外贸战略的制定。并且在近些年,国内外贸易摩擦频发,为了更好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地浪潮中,中国需要重点扩大内需,通过国内大循环来带动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所以本研究同样研究了最低工资对内销比例上升的影响。

  • 标签: 最低工资,企业出口,内销比例
  • 简介:本文选取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我们发现:我国的外资企业出口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即外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这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而内资企业出口行为则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预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对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对我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限制及政策引导,扭曲了企业出口行为,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地区行政垄断 生产率悖论 新新贸易理论 企业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2003年一季度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储备和经济高速增长,以及WTO的关税与标准效应。分析表明:我国贸易逆差的形成因素正逐步减弱,因SARS影响,外贸出口将减少30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减少30亿美元,但仅占外贸出口总额9%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4%左右,影响不大,预计2003年外贸出口增长与2002年持平,并可实现贸易顺差。我国应利用世界经济逐步恢复增长的有利发展环境,在继续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投资的能力和对外投资的比重,使我国对外经济增长由依靠对外贸易逐步转向依靠对外投资,实现我国对外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

  • 标签: SARS 中国 出口贸易 贸易顺差 2003年 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