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减价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减价之诉"。减价的基础在于公平原则,目的在于维持合同之均衡,从而避免因履行不符约定而遭致破坏。在欧洲民法草案中,减价只适用于合同之债,只有债务人履行不符,而债权人愿意接受不符履行,并及时给予不符通知的,债权人方得主张减价。但债务人给予补救或债权人拒绝接受补救除外。即使债务人得以主张法定免责,亦不影响债权人减价权利。减价与损害赔偿及部分解除并不相同。减价性质上兼有请求权与抗辩权之性质,具体视债权人是否已支付价款而定。欧洲民法草案规定对我国完善减价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欧洲民法典草案 减价 损害赔偿 部分解除
  • 简介:摘要:2021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民法》,《婚姻法》同时被废除。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现依据民法进行判决。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子女对父母不赡养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为人父母的权益。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例,阐述生活中因对法律条文模糊而引发的关于赡养问题的争端,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仅在物质方面,更要注重精神赡养。

  • 标签: 民法典 赡养 义务 子女 父母 老人
  • 简介:摘要:居住权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罗马法,是罗马法中人役权的一种权利形式。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标志着中国进入民法时代。《民法》首次规定了居住权制度,并用了六个条文规定居住权的基础框架体系,包括居住权的概念、主体与客体、取得与消灭以及转让和继承的限制等等相关准则和规范。但是《民法》规定的法律条文较为粗放简单,无法完全解决司法实务中的居住权问题。本文在研究居住权制度立法历程的基础上,对《民法》中居住权制度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居住权制度适用上存在的困境与不足,最终给出完善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 标签: 民法典 居住权 用益物权
  • 简介:本文从考察中国民法编纂的学术争鸣人手,阐述法学界对于制定法典意见的分歧的根本原因乃是民法制定指导思想的不明确,文章着重从六个方面对中国制定民法的指导思想进行论证分析。

  • 标签: 民法典 指导思想 民商合一 人权
  • 简介:摘要: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设专章对中介合同进行了规定,将“居间合同”改为了更便于理解和记忆的“中介合同”。同时,新增了“禁止跳单”条款、“参照适用”条款以及按照约定请求委托人支付从事中介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的规定。本文结合民法中介合同条文的变化及新增,从中介合同的概念、中介人的权利和义务、与委托合同、行纪合同的关系对中介合同进行全面的释义及解读。

  • 标签: 中介合同 概念 权利义务 委托 行纪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俨然早已深入人心,这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五项与生态保护及动物保护有关。然而,现实中虐杀动物、破坏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亟需通过立法及相应辅助手段对这些现象加以规制。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动物保护的现状,分析我国动物保护的实践困境。同时,借鉴比较法的经验,提出破解我国动物保护困境的路径,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动物保护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动物保护 《民法典》 虐杀 立法
  • 简介:摘要:民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典时代的到来,这为新时代法治政 府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民法蕴含的权利本位观念、新设的公私法规范,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转型要求。为了回应这一转型要求,应当 从观念、规则和模式上把握民法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转型之道,实现新旧法 治政府建设理论的跨越。具体而言,在观念上,应当对消极有限政府有所扬弃, 并明确积极有为政府的行动边界,实现有限有为政府的双重建构;在规则上, 应当克服依行政法行政的局限,给予民法以积极回应,将民法规范纳入至 依法行政的法依据范畴内;在模式上,应当面向具体的行政任务,在非秩序行 政领域赋予政府一定的公私法主体与行为模式的自主选择权。

  • 标签: 民法典  法治政府建设  转型  依法行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推行,我国进入二胎时代,对胎儿的权利保护越来越引起重视。同时,在2018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案也对胎儿权益的保护提起了新的挑战。我国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订《民法》总则编相较于以往的《民法通则》有很大的进步,与时俱进的将胎儿权利保障写进了民法总则。相比于以往采取的绝对主义,现下民法16条的规定无疑更加的科学合理。但对于胎儿的人格权益的保护以及新出现的侵权方式,法律仍没有办法提供有效的救济,存在法律留白、规定不够具体等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民法》第16条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及可能起到改善作用的措施。

  • 标签: 胎儿权益 《民法典》第16条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1043条第1款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民法》将提倡性规范的“家风条款”纳入立法,该条规定属于提倡性规范而非强制性规范,本质上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律师代理家事案件,如何将提倡性规范的“家风条款”融入到具体法律实践中,仍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笔者从律师实务的角度,试论民法“家风条款”对律师实务的指引。

  • 标签: 民法典 家风建设 律师实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服务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这导致物业纠纷增加。基于此,为掌握民法解决物业纠纷的要点,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先行分析民法中有关物业服务的几点变化,重点探索物业纠纷解决途径,以供参考。

  • 标签: 物业纠纷 民法典 正当权益
  • 简介:摘要:上世纪20年代末,民法的宪法使命逐渐被确立,其重要地位开始显现,地位独立是民法实现其宪法使命的基本原则,宪法应当明确符合新时代要求,为民法实现其宪法使命提供基础保障。民法可通过构建逻辑性完整的规范体系等路径实现民法宪法使命,还可以预设合理的接驳宪法管道,一般人格权、民事法律行为生效制度等在接驳宪法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 标签: 民法典 宪法使命 实现路径
  • 简介:摘要: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思政课为载体,将《民法》融入思政课堂,让《民法》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而使学生树立法治信念,坚定法治信仰,提高法律素质,为职业发展和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基,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标签: 民法典  思政课堂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律素质
  • 简介: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持续深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商业不断成熟,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对商法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商法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商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民法》已经颁布并施行,我国正式进入了“民法时代”。因此,本文以《民法》施行和国家倡导优化营商环境为背景,在进一步探索我国民商立法体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商法的未来展望——制定《商法通则》,以完善我国的商事法律制度。

  • 标签: 《民法典》 民商合一 民商分立 《商法通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民间习惯是独立于国家意志和国家制定法之外的,是特定民族区域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成员之间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和财产分配的多少结合起来,使得民间继承习惯同时具备了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

  • 标签: 民间习惯 继承 双重属性
  • 简介:摘要:合同僵局具有基于共同合作目的的合同陷入履行僵局、非基于共同目的的合同陷入履行僵局和涉及第三方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合同陷入履行僵局三种表现形态,基于对三种合同僵局类型的了解,分析合同僵局本质为债权人权利滥用和信赖利益落空双重身份的对立属性,制定合理的合同僵局破解路径。对此,《民法》第580条第2款引入了合同僵局的司法解除条款,赋予违约方申请合同解除权,当事人可以请求司法机关终止履行不能的合同,解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僵持状态,但在具体法律适用上,该条款的内涵较为模糊,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与细化,具体包括司法解除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以便促进交易效率,维护交易秩序。

  • 标签: 合同僵局  表现形态   权利滥用  合理信赖
  • 简介:【论文摘要】  在我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民法》将绿色原则作为应对环境问题挑战的基本原则。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帅,重点是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编重整。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在具体规则中加以实施,落实到整个民事法律行为活动中。《民法》首次正式将企业回收旧物的义务纳入私法领域的调整范围,表明企业承担着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责任。但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如企业废旧物品回收义务的权利义务主体的确定、回收义务的履行以及违反该义务的民事责任等。综上所述,笔者将首先分析绿色原则在《民法》物权编、合同编和侵权编中的制度体现,再探讨未来在绿色原则指导下企业旧物回收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域外企业旧物回收义务的规定。

  • 标签:       绿色原则 物权编 合同编 侵权编 企业旧物回收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颁布和实施是进入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法律保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法律根基,更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和人民意愿的立法表达和传承,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法继承编的制度新规,旨在阐述民法继承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然人私有财产继承的“权利宪章”。

  • 标签: 民法典 继承编 制度  新规
  • 简介:摘要:《民法》规定了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人格权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继承制度等民事法律制度,不仅扬弃继承了既有民法体系,而且新增了部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原则和规则。这些以保护个人权利为基础的民事规则旨在改善这些领域的公共行政管理。作为发展市场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更好的文化,提高福利和保护环境。

  • 标签: 民法典 百科全书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