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我国学术界有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的回顾,提出现有研究主张以"国族"为基础和以"公民"为基础的两种国家认同建构途径。文章通过将国家认同问题与现代条件下民族国家建构过程联系起来,指出了两种途径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并结合对这些问题的回应,提出在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和实践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包括平衡双语教育与族群身份认同发展、克服教育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流动障碍以及促进民族地方教育工作的开放性。

  • 标签: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民族主义 民族教育
  • 简介:当今全球化的语境在造成全球文化日益一体化的同时,也给各民族文化带来了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文化本土化的诉求正是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以“失语症”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为例,分析文化本土化诉求的悖论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此悖论的解决方案.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破除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破除对纯洁的民族身份的偏执,而着眼于其发展和建构,在书写“现在”中展现生命价值和民族性格.

  • 标签: 全球化 本土化 民族身份认同
  • 简介:在拓荒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通过再现西部开发时移民在边疆的扎根历程,热情讴歌了19世纪末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垦荒的艰苦创业史。小说中移民们努力开创的不仅是个人怀揣的美国梦,更是在构建美国西部神话的过程中实现由独立外来个体到国民集体的身份确立。凯瑟的拓荒故事打开了一个民族共同的集体历史记忆,也折射出她在多民族语境下对美国民族认同民族价值观构建的参与。

  • 标签: 薇拉·凯瑟 拓荒小说 国家认同
  • 简介:公民身份不仅是一种制度的、法律的规定,而且是一种身份认同。制度规定了公民身份的形式,把形式转化为现实,需要公民对其身份认同认同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为促进公民身份的积极认同,需要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实现公民身份的'再造'。我们以公民身份形象、公民身份认同的内容和公民身份认同的心理要素为维度,建立三维立体的公民身份认同教育模型。

  • 标签: 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认同 公民教育 公民身份认同教育
  • 简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保证。但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个人采取多种途径,共同努力,促使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

  • 标签: 专业教师 身份认同 专业身份认同
  • 简介: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教育范式轨迹的鲜活的代表,为实习教师提供一套可以让他们采用、修改或拒绝的模式,因此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认同表现对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指导话语所表现的身份认同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当今教育改革背景下实习指导教师身份认同的新特点,以及对实习教师具有启迪作用的指导教师身份认同表现,即课堂和生活中本真自我与指导身份认同的交融。

  • 标签: 身份认同 指导教师 范式轨迹
  • 简介:符号消费是当代青少年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身份认同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中的身份认同诉求主要包括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层面。青少年符号消费的能指空间主要包括现代媒介信患、流行时尚以及消费空间。它们构成了青少年符号消费的重要载体和素材。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意指属性主要包括流行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表明了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所谋求的身份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诉求。符号消费作为青少年文化母题——身份认同的当代表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结构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青少年符号消费所包含的美学功能的揭示。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当代青少年,增强知识传递载体本身的可欣赏性和可视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一种愉悦性。

  • 标签: 符号消费 身份认同 所指 能指 意指 流行文化
  • 简介:做老师很不自在,因为有许多不合理的束缚;做老师很累,因为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做老师很烦,因为时常处于一种人格分裂的冲突之中。有许多理由可以表明,教师并不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如果是,那为什么向往的人并不多,身在其中的人,又身心疲惫呢?教师是道德的高位,和权益的低位。人与人之间,最为

  • 标签: 教师群体 成功感 师德 道德底线 人与人 人格分裂
  • 简介: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中西方历史语境中由文类等级引发的文类身份认同,其相同点主要表现为:都注意围绕文学作品置身的众多维面、都善于借鉴外在客观事实进行比附与譬喻。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我国的文类身份认同比西方在具体方式上更加多样,更富民族色彩;在认同欲上更加强烈执着。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在折射中西文学发展诸多共性的同时,更进一步凸显了各自文学传统的个性,开拓了中西文论比较的新视野。

  • 标签: 文类 身份认同 中西比较
  • 简介:"身份认同"是指人们对我(们)是谁以及他们是谁的理解,反过来,即他人又如何来理解自我和他人。教师的身份认同在频繁的教育改革中发生了动摇甚至颠覆性的变化,改革的到来使教师对自己原本熟悉的专业场景失去了熟悉感和控制感,打破了自我的平衡。这种平衡必须通过改革中的重构身份认同方能恢复。我们姑且将教师的自我重构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领头羊":从容的观光者。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有着超前的

  • 标签: 新课程改革 身份认同 教师群体 实施改革 自我重构 与时俱进
  • 简介:辅导员是真正在一线面对少年儿童的少先队工作者,是少先队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但同时他们又是教师,受教育行政系统的指挥和领导。基于对34位辅导员的访谈调查,从职业身份认同的概念入手,发现少先队辅导员有较高的职业身份认同感,其职业身份认同的过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职业身份适应、职业身份服从、职业身份接受、职业身份内化,最终走向职业身份升华。同时,少先队辅导员建构职业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学校领导、同行、少先队员等正向强化的影响。由此提出从内环境和外环境两个方面提高辅导员职业身份认同,一是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二是进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促进少先队辅导员职业身份认同的发展。

  • 标签: 少先队辅导员 职业身份认同 专业化
  • 简介:身份认同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后殖民作家迈克尔·翁达杰提供了身份认同过程的全新模式——跨界,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身份认同,这种观点在他的作品《英国病人》中表现尤为明显。跨界有助于阐释身份认同与语境的关联性,化解身份认同危机。

  • 标签: 身份认同 跨界 《英国病人》
  • 简介:身份认同是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当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存在个体的身份认同模糊和个体的社会认同威胁两方面问题,究其原因,是由新手教师身份感的游弋、归属感的缺失和方向感的迷失所致。基于此,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改进策略在于强化身份认知,生成角色认同;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我认同;统合知情意行,获得身份认同

  • 标签: 新手教师 身份认同 认同困境 认同实现
  • 简介:心理因素是初任教师身份认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源。心理需要是初任教师身份认同的本源,也是初任教师行为的内在动机,心理危机是阻碍初任教师身份认同的主要障碍。坚定理想信念、构建合理的角色期望、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反思是初任教师进行心理调节的主要手段。

  • 标签: 初任教师 身份认同 心理透视
  • 简介:文章通过笔者的实证调查,阐释了中缅佤族在跨境流动、跨国婚姻、亲情互助和经济交往方面固有的“胞波”情谊,从而强化了佤族的民族认同

  • 标签: 佤族 民族认同 “胞波”情谊
  • 简介:提升中华民族认同,必须弄清楚中华民族认同历史渊源,即自在民族实体的发展历程;必须搞明白中华民族认同的现实基础,即自觉民族实体的形成过程;必须认识到新时期民族认同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中华民族共识,缩小差异,不断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水平。

  • 标签: 民族认同 原因 路径选择
  • 简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要讲述的虽是奶娃的道德成长经历,但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才是小说的道德核心。小说中出现的女性人物都和奶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帕拉特和露斯两位黑人女性最具代表性,将黑人女性作为寻求民族之根的向导,有着深刻的意义。小说中的帕拉特和露斯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在奶娃实现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同的,在研究身份认同理论和小说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出现的这两位黑人女性角色,探索她们如何在压抑与扭曲的抗争之中,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求主体意识,找到自我,展现的就是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

  • 标签: 黑人女性 自我意识 身份 社会认同
  • 简介:现有相关研究都强调了专业身份认同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理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则充满挑战.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试图从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定义、自我的定位、能动行为、情绪、叙事和话语、反思的作用等维度来理解教师身份认同.另外,也特别关注了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关系,探索其对教师教育的意蕴.

  • 标签: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职前教师 教师反思 教师教育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国家认同问题上升为中国的核心问题。对当代中国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机制建设极为必要。我国主要通过制度保障、法律规范、政策协调、战略支撑等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变。

  • 标签: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整合 机制
  • 简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不想回归农村社会,他们成了“漂泊的一族”,并因此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危机。“内卷化”的身份认同使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消极的方式来倾泻他们的不满情绪,这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消除身份认同危机的现实教育策略是尽快取消农民工子弟学校,使农民工子弟都能够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使教育走进农民工子弟的生活世界,使农民工子弟和城市同龄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生活式的交往,同时需要帮助农民工子弟从“城市神话”中清醒过来。

  • 标签: 农民工子弟 身份认同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