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喂,您好,这里是曙光诊疗中心,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接线员摊开记录用的本子,笔尖停在纸上,等待电话那端的声音。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听筒中却一片安静。“喂,请问能听到我说话吗?”接线员边说边考虑是否要请维修人员检查电话线路。这时,听筒中传来了微弱的呼吸声和轻轻的啜泣声。

  • 标签: 少女 电话线路 维修人员 接线 听筒
  • 简介:摘要: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指的是在儿科治疗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患儿发病的高发季节是春季和冬季,临床病理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高热,一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肺换气功能障碍等。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患儿康复进程。本文中将儿童重症肺炎高热惊厥中的个性化护理治疗进行相应的研究,进而提升我国的儿童护理效果,相关研究数据如下。

  • 标签: 重症肺炎 小儿 综合胸部物理护理管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估在控制药物质量时采取重症医学药物安全管理对策的干预效果。方法: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于2020年4月起实施重症医学科药物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实施前(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对药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实施后(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予以实施。结果:实施后的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率低于实施前,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结论:该干预措施对提高药品质量和患者用药安全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药物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患者46例,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指标(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功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重症医学 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RDS重症患者90例,分组以患者抽签结果为准,蓝签患者45例接受基础临床护理为对照组,红签患者45例接受早期肺康复措施干预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ARDS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早期肺康复技术的干预方案,可有效调整患者氧合指数,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全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思政教育结合案例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德育素质促进反思等教学设计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教学 课程思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运动康复与药学监护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运动康复和药学监护,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8;且该组患者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174(P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运动康复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对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368例重症患者,其中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与A1组,各84例;重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预防患者86例,随机分为B组与B1组,各4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C组与C1组,各57例。A组、B组、C组均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质量控制),A1组、B1组、C1组均纳入实验组(集束化护理质量控制)。比较各组营养支持中断发生情况及低血清白蛋白、预防SAP相关情况、压疮及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A组低血清白蛋白率、营养支持中断发生率均高于A1组(P<0.05)。B组SAP发生率高于B1组,住院时间短于B1组(P<0.05)。C组压疮发生率高于C1组,压疮出现时间短于C1组,压疮平均面积大于C1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控制重症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创新型护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我院肺炎患者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情况,以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样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MDRO感染患者。对住院患者的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以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菌检出比例进行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或疑似病例报告。在266份MDRO样本中,包括痰、血、分泌物等多种来源,其中痰液来源占比为51.88%,血液来源占比为34.21%,分泌物来源占比为12.78%,其他来源占比为1.13%。结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随着时间而逐渐升高。

  • 标签: 肺炎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患者200例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并比较感染发生情况,及2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20.18±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7.89±3.39)分(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对呼吸衰竭儿童和严重肺炎的治疗和安全影响。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儿童得到定期照顾,观察组的儿童得到密切照顾。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血气指标(PaO2、PaCO2、pH值)水平;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症状、气促症状、哮鸣音症状)改善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pH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7d后,两组患儿PaO2、pH值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改善时间、气促症状改善时间、哮鸣音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强化护理可改善呼吸衰竭儿童的通风和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创新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急诊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全面性,以及患者的临床转归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科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重症患者 生命体征 监测技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模拟实训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1-2023.12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实习的实习生30名,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5名,进行常规训练)和观察组(15名,进行综合模拟实训),对比两组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和实习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考核成绩和实习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模拟实训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模拟实训 重症医学科 临床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成为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是网络时代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教育界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方法对教育方法及理念展开积极探索的优秀成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翻转课堂“知、信、能”教学效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 翻转课堂 “知 能”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抢救及护理方法的差别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2)。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序的急救与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评估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及收缩压变化情况,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的评价。结果接受有序的急救与护理后,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康复出院人数比例(42.86%)大于对照组(2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及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24h及48h的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48h的收缩压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抢救护理各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有序的急救与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急救 围术期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方法以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两组干预后股静脉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ICU患者下肢DVT发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变学,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医学科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教学中,探究SSP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本院急危重症护理专业学生74人,按照教学手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两组,SSP(观察),常规教学(对照组),然后探究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对比DREEM评分,观察组学习知觉、教师知觉、学术知觉、环境知觉、社交知觉为(35.69±1.15)、(21.58±1.69)、(26.67±2.36)、(33.79±1.32)、(22.83±2.13),对照组为(29.36±1.28)、(16.39±1.15)、(20.37±2.31)、(25.96±2.38)、(15.69±2.25),差异P

  • 标签: SSP 高职急危重症教学学 实训教学 运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学生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学习中融入课程思政路径的探究。方法 教师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及现代化技术设疑并融入思政元素,学生思考答疑并解决问题。 结论 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适当地运用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策略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