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在教育变革时期对人的质量标准的重新定位-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至此,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之“核心素养”培养新阶段。

  • 标签: 教学实践研究 素养 蜡染 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发展 素质教育
  • 简介:荀子著名的“化性起伪”学说,以人性恶为德育的理论前提,主张通过师法之化、环境熏陶、隆礼重法等途径帮助人们去恶为善,实现“涂之人可以为禹”的目标,是一套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德育取向政治化和功利化、德育内容泛化和德育方式单一刻板的问题,通过梳理和借鉴荀子“化性起伪”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和途径对我们今天完善高校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化性起伪 高校道德教育 启示
  • 简介:语文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实践是由静态的内容维度和动态的理解维度的双重作用推动的。其中,内容维度的道德价值实践由工具性内容和人文性内容来表征,理解维度的道德价值实践由编者理解的理想道德价值和师生理解的现实道德价值来刻画。据此进行反思,提出语文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实践优化和效能提升的关键在于探寻内容维度客观道德价值的融入和理解维度主体道德价值的生成之间的深度契合理路。

  • 标签: 语文课程知识 道德价值实践
  • 简介:冷漠旁观者问题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一方面表现在特殊的校园事件里,如欺负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等,另一方面表现在曰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中存在的竞争问题、对知识的物化占有、教育主体孤立化和被动顺从等特点导致同伴之间的道德冷漠,致使教育主体成为处于不利处境的同伴的旁观者。为了应对学校中的旁观者问题,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具有道德精神和反思精神的教育主体等方式,来实现教育对冷漠旁观者的抵制。

  • 标签: 旁观者 学校教育 道德教育 道德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