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雄性激素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产生影响,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易感性有关。因此长期或过度使用合成类固醇可能对心血管健康造成伤害。合成类固醇可导致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使用合成类固醇的运动员血清及尿液分解激素安静水平显著升高。高浓度分解激素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能,这可能与肝脏考地松分解受抑有关。有研究指出,雄激素制剂可能与高血压有关。这是因为其致分解激素水平增高,并能影响肾上腺激素水平。在安静及运动中,使用合成类固醇的运动员均较对照组血压绝对值升高。

  • 标签: 合成类 雄激素受体 动脉粥样硬 固醇 运动员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二、人工合成的类固醇雄性激素这类外源性药物在使用时,很大程度上受其代谢程度的支配。例如,由于肝脏降解睾酮的速度使药物不适合口服,就必须不时进行肌注才能保证其持续的效力。现在许多公司的产品均是通过阻止肝脏的破坏作用或使其缓慢从注射点经较长时间缓放出来以防

  • 标签: 合成类固醇 苯丙酸诺龙 类固醇激素 雄性化 雄激素受体 雄性激素
  • 简介:本人跟随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监测小组用SONOST--2000BMD测试仪对193例40-65岁陕西省省直机关干部做了BMD的相关实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群BMD明显高于不运动锻炼人群。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运动
  • 简介:1影响足球课练习密度的要素1.1足球课的特性对练习密度的影响足球运动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具有其独特性,足球课的练习密度受到多方面制约。1.1.1范围广足球课教学学生的活动范围广,一般需要的场地比较大,教师在讲解与示范、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集合的时间比较长,造成练习密度下降。1.1.2易伤性足球运动是项技术多姿多彩,战术变幻莫测,具有对抗、干扰、限制的一些动作,

  • 标签: 足球课 足球运动 体育项目 运球绕杆射门 活动范围 球性
  • 简介:一、体育课的密度(一)体育课密度的概念和意义课的密度(亦称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之和与上课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活动包括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组织措施、观察帮助学生合理休息等。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该项活动的密度。如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百分比,称为练习密度(亦称运动密度)。研究西藏体育课密度,在于最有效地利用上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可以检查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不断据高课的质量。(二)影响课的密度的因素及调节方法

  • 标签: 体育课的密度 运动负荷 练习时间 练习密度 总时间 西藏体育
  • 简介:通过对35~45岁城市居民的骨密度测试,了解目前山东省城市居民的骨密度水平,从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自身的补钙意识和方法,减少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骨折、病残和病死的数量.

  • 标签: 骨密度 缺钙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 标签: 成年男性 身体成分 运动能力 骨密度 相关性
  • 简介:探讨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对10~20岁男性青少年63名,依据年龄分为10~15岁和16~20岁组;依据是否从事规律的运动训练,再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超声法测量跟骨BMD,下肢跳跃能力指标使用日产ReboundJumping测跳仪测量.结果:男性青少年的BMD在整个青春期呈上升趋势,且10~15岁和16~20岁组BMD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BMD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密度;男性青少年的BMD与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此相关度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 标签: 男性青少年 骨密度 下肢跳跃能力 运动训练
  • 简介:射击运动是一项对心理素质和神经类型要求极高的项目,本文通过观察血红蚤白值对六名步枪射击队员的平衡力、手动稳定性和训练成绩的影晌,得出血红蚤白值也应是射击运动选材的又一敏感指标.

  • 标签: 血红蛋白值 射击运动选材 敏感指标
  • 简介: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是防止细胞功能障碍和许多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蛋白质平衡需要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骨骼肌是机体“力量发动机”,并不断受到机械、热和氧化应激的挑战,这些事件无疑增加蛋白质的损伤,所以,需要有效的蛋白质运转来保持最佳的功能。因此,本文主要以细胞蛋白降解的三大体系为基础,探讨蛋白质降解在维持肌肉健康及促进骨骼肌生长方面作用,为促进骨骼肌生长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标签: 蛋白酶体 细胞自噬 半胱天冬酶 肌肉生长
  • 简介:耐力性运动由于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极易导致机体血红蛋白下降,引起运动性贫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为此,我们试用艾灸中药并用之法,在夏训期间提高竞走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含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艾灸 中药 竞走运动员 血红蛋白 运动性贫血 运动性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MyoD和卫星细胞(SC)在骨骼肌再生和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不同负荷运动和云南白药干预在骨骼肌损伤和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0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无负荷组(N)、中等负荷组(M)和大负荷组(H),然后将不同负荷组随机分成治疗(T)组和非治疗(n)组。建立大鼠损伤模型1d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为治疗侧,右侧为非治疗侧,损伤后0、1、4、7、10d取大鼠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观察SC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用RT-PCR法测定损伤后骨骼肌MyoD表达。结果:骨骼肌形态学变化在损伤后0d、1d最严重;所有分组MyoD表达除MT、Mn组和NT、Nn组在10d时与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组与S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MyoD表达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HT组较Hn组在4、7、10d均显著降低,MT组较Mn组无统计学差异,NT组与Nn组比较只有在4d时显著降低;所有分组SC数量在4、7、10d时与S组比较均有显著增加。SC数量在不同组别T组与n组中,4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有所增加,7、10d时不同负荷T组与n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云南白药在损伤过程中缩短炎症反应时间,加快了SC的激活与损伤修复,同时下调MyoD表达。MyoD和SC可以作为骨骼肌损伤后恢复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 标签: MYOD 卫星细胞 云南白药
  • 简介:对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跟踪测试,研究运动员HB的变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比较,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 标签: 血红蛋白 选材 成绩
  • 简介:为研究瑜伽练习和健身跑对女大学生免疫力的影响,通过8周练习前后对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测试对比,得出结果:瑜伽练习和有氧健身跑均能提高IgG、IgM、IgA三者的水平,但两种练习方式对练习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瑜伽练习组IgG高于有氧健身跑组,且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瑜伽练习组IgM和IgA均高于有氧健身跑组,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瑜珈练习较有氧健身跑提高免疫球蛋白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瑜珈 健身跑 免疫球蛋白 女大学生
  • 简介:对48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后进行血红蛋白尿、红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伏过氧化物酶(GSH—PX)的测定.比赛后尿血红蛋白阳性者18例,发病率为37.5%.比赛后患病组MDA含量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比赛后虽各值亦有变化,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异常与溶血有明显直接关系.

  • 标签: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红细胞丙二醛 超氧化 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简介:雄激素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是通过雄激素受体作用的,高原训练时高原低氧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肌肉质量下降。综述了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作用机理,在骨骼肌中的作用机制,低氧和运动对雄激素受体的作用,明确低氧和运动条件下雄激素受体在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中的可能作用机理。

  • 标签: 雄激素受体 低氧 运动 骨骼肌蛋白质 综述
  •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高住低练对大鼠骨髓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蛋白表达的不同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检测EpoR在骨髓组织中的含量,分析运动和低氧2种不同的处理因素对骨髓EpoR蛋白表达的效应。研究结果:高住低练和低住低练都可使EpoR蛋白表达增加。高住低练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EpoR增加更明显。结论:随着低氧和训练因素的影响,EpoR蛋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模拟高住低练能使EpoR蛋白表达加快。

  • 标签: 高住低练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为了解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国家皮划艇队女子皮划艇运动员10人为研究对象,监测高原训练前、高原训练第1、2、3、4周的周一清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变化,求取心电图ΣT/R值;同时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结果显示:(1)与高原训练前相比,安静心率(HeartRate,HR)在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P〈0.01),之后几周无明显差异。(2)血清cTnT先上升后下降,高原训练第1周显著升高((0.13±0.02)ng/mL),P〈0.01)。(3)高原训练第3周后心电图ΣT/R显著下降(0.91±0.44,P〈0.01)。结果说明:(1)高原训练初期安静心率升高,随机体适应后,心率下降。(2)高原训练中低氧环境能促使血清cTnT升高。(3)高原训练过程中低氧和训练双重刺激会使心电图ΣT/R值明显下降,要密切关注心电图ΣT/R值在高原训练中的变化,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心电图ΣT/R 肌钙蛋白T 能力主导型高原训练 女子皮划艇运动员
  • 简介:为掌握女子运动员的月经周期对运动能力影响的规律,本文对23名12~15岁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无氧阈、有氧能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值呈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与月经周期有密切联系,波动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血红蛋白高峰时,无氧闽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据此,可以从调整月经周期入手,调整血红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从而控制有氧能力高水平出现的时机,使运动员最佳身体状况出现在竞赛时,对进一步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有氧能力 少年女子 无氧阈 游泳运动员 高水平 女子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