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阐释,及面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指导思想上,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构建学校体育目标体系;重视学生主体精神,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关键。

  • 标签: 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改革 发展
  • 简介:以时代脉络为主线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变迁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变迁可以归纳为五个阶段:引进改造阶段、十年挫折阶段、恢复调整阶段、改革探索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变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学校体育课程理念从科学主义向现代人本主义变迁;从单维身体健康观向三维身心健康观变迁;从“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迁,从注重整体要求向关注地区差异、学生差异,保证每位学生发展变迁。基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变迁的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反思,对未来学校体育课程理念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学校体育 课程理念 变迁
  • 简介:着眼于小、中、大学之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水平目标层级衔接问题,试图探讨出一个可供各级各类学校借鉴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各水平目标层级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5个原则,即教育性原则、与教学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相一致原则、科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原则.为实现各水平目标层级之间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应将教学内容分为4类,即主学类、简学类、介绍类、系统安排类.继之将学校分类,依靠政府的调节性安排,实现学段与学段之间、各水平目标层级之间有序递进、有机衔接,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总体实现.

  • 标签: 中国 学校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层级衔接
  • 简介: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从其发展至今一直缺少一种人文精神,政治因素过多地渗入到了它的发展前期,而近几十年“强国强种”的激狂心理又使学校体育过多地贴上了竞技运动的标签,纯粹的体质教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随着对教育人性化和理性化的要求,在对中国古代体育和西方体育人文精神的回望中,反思当前的学校体育,呼吁尽快构建人文精神理念,使学生的身心教育得到应有的回归。

  • 标签: 学校体育 体育教育 人文精神 人性教育 回归
  • 简介:在界定学校体育思想基础上,对4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进行梳理与分析:从产生背景、主要理论来源、核心观点、主要理论观点等角度具体分析了比较有代表性且影响比较大的体质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思想、运动教育思想等三种学校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和思想脉搏;阐释4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演变的线索:从手段论的生物体育观——手段论的全面发展体育观——目的论的运动本体体育观;从强调社会需要(社会本位)——关注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强调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平衡)——关注学生运动本体价值,实现社会与学生发展价值(实现社会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平衡);每一种学校体育思想在与其他不同学校体育思想争论、批判中相互借鉴,逐步发展与完善。每一种学校体育思想都应充分认识与理解其他学校体育思想的价值追求,以及自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秉持不断完善自身的真诚的开放态度,以及树立对学校体育敬畏之心,确立建构学校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点。

  • 标签: 学校体育思想 体质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教育
  • 简介:探讨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并由此构建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的理论框架。根据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研究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应从学校体育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基于这一逻辑起点,在总结新中国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对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进行探讨,为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学校体育 发展方式 阶段特征 改革思路
  • 简介:学校体育工作有着广阔的外延。“学校”有普通高校、高职中职、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发达地区学校,也有农村学校,还有老少边穷地区的学校。“体育”有课内体育、课外体育;家庭体育;军事体育、科技体育等等。学校体育的问题要比其他学科的问题复杂得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必须由广泛的“学校体育”工作共同完成。“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推进的“10+10”教改工程中“+10”是针对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和空白,或国家亟需发展又比较薄弱的学校体育工作,如校园足球、冰雪体育运动、幼儿体育、国防体育教育等所设计的方略。教改联盟的改革工作受到了基层学校的热烈欢迎,是因为这些工作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的内容与方法创新。教改联盟希望通过这些新工作能够(1)协助国家强化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2)明确特殊学校体育课程理论和指导思想;(3)促进薄弱学校领域的课程与教材建设;(4)建设薄弱环节领域的体育发展平台;(5)促进相关领域的体育学术研究;(6)提升薄弱领域的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7)创建能强化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学校体育改革工程。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 外延性问题 战线问题 “10+10教改工程”
  • 简介:为尽快适应现代社会高度紧张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体育面临着对许多教育改革问题的选择。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是模仿还是创新?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形式应该是自由还是规范?学校体育的培养重心应该是大众还是精英?学校体育的教材更新应该是手段还是目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当头?学校体育改革的落脚点应该以增强“肌力”为中心还是以增强“心力和脑力”为中心?文章认为上述6个方面的变革成功,将会为中国校体育的腾飞奠定最坚固的基础。

  • 标签: 学校体育改革 学校体育教材 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发展
  • 简介:通过对美国学校体育广受认可的三个演变阶段进行探究,阐述美国学校体育目的的历史演变,深入研究各个阶段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教育等因素对其影响。发现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和科技进步等对学校体育给予全方位牵引。在美国社会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下,学校体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尽相同且富含时代的特殊性。站在社会历史的大窗口下,可以预见,当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超重与肥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并解决,伴随美国于2015颁布的“EveryStudentSucceedsAct”(ESSA,2015)法律的实施,教育发展中整个儿童教育(educatethewholechild)的回归,社会对老年化(aging)的关注,以及身体素养这一思想的流行,美国学校体育的目的必将回归到教育、健康与延年益寿的本质上。

  • 标签: 身体教育 体育教育功能 体育课程 身体素养
  • 简介: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体系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不同时期、不同体育教育的内客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为全面了解我国体育教育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学校 体育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历史 研究
  • 简介:文章为探究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演变历程及发展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德国体育文化起源和瑞典学校体操在美国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发展、功能及面临的现状开始,揭示新体育教育课程的应运而生与优势;也指出在学校背景下,体育教育必须克服一些理解上的挑战议题,与其他高价值科目领域中体育教育课程在资金和其他资源方面竞争,不容乐观的背景继续束缚阻碍体育教育课程高动机努力形成和体育教育的效果;同时高效的体育教育者对学校体育满意度也会受限制。最后得出一些体育教育课程价值还在等待被挖掘,创造高价值高需求的课程环境只是时间问题。

  • 标签: 体育教育 课程 演变
  • 简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认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明确学校体育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强调其连续性和衔接性,形成一体化体系;重构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 标签: 学校体育 终生体育 缝康第一 以人为本
  • 简介:目的:动态了解全国学生体质发展的南北差距与变化特征。方法:对2005年全国各个省区体质调研数据,采用加权平均值法进行南北方合并。主要研究结果:北方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水平在1985年和2005年均高于南方同龄学生(P〈0.05或P〈0.01),近20年南方学生身高增幅大于北方,北方学生体重和胸围增幅高于南方;1985年北方学生肺活量高于南方,2005年南方学生肺活量高于北方,近20年全国学生肺活量全面下降且北方学生下降速度快于南方;1985年与2005年全国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极不均衡,近20年全国学生斜身引体以及南方学生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全面提高,耐力跑南北方学生全面下降,其他项目在7~18岁年龄段有增有降发展极不稳定。结论:①北方学生形态发育持续高于南方学生,身高南北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南北差距拉大;②南北方学生肺活量发展波动大,北方学生肺活量发展"前高后低",南方学生肺活量发展"前低后高",全国南北方学生肺活量呈"波浪式"发展趋势;③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征不明显,相比之下南方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的提高幅度较大或下降速度较慢。

  • 标签: 北方学生 南方学生 体质 动态分析 中国
  • 简介:通过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学生体质"为主题,检索出91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对我国学生体质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共现和时区等进行分析,揭示近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研究的热点嬗变,为我国学生体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结果发现:①我国学生体质研究20年来成果丰硕,经历了以"大学生体质"(1998-200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3-2008)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2009-2017)为主题的3个演进阶段。②我国学生体质研究紧紧围绕国家政策,高等院校是学生体质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③我国学生体质关注的对象逐步从"大学生"转变为"青少年",研究热点从"学生体质"逐步转变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体质健康和体育教育是过去和今后一段时间学生体质研究的热点;体质健康促进是我国学生体质研究的前沿。建议:学生体质研究应延伸到学校体育之外,加强学生生活方式和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应重视从体质化到健康化的递进,加强青少年健康和健身知识教育,引入第三方督导和评价。

  • 标签: 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 热点嬗变 CITESPACE 体质健康促进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学校体育在“体育强国”进程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诸多困境。认为困扰学校体育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和管理误区,以及家庭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明确学校体育改革的目标,优化教师队伍,落实学校体育的物质保障,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只有加强学校体育,改善并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才能迈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坚实步伐。

  • 标签: 体育强国 学校体育 发展
  • 简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以及促进个体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会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在充分发挥学生教育资源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 标签: 2l世纪 中国 体育教学 教育生态 教育资源 终身体育
  • 简介:分析了我国学校公共安全现状和国外学校安全教育经验,建议:我国教育部门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结合国外经验开展以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 标签: 学校公共安全教育 应急避险 自救能力
  • 简介:武术教学中构建课堂行为规范是落实武德、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规范武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和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出武术教学中的课堂行为规范体系,具体包括服装及用具规范、语言规范、集合规范、练习行为规范等。

  • 标签: 武术教学 行为规范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