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病句举隅有这样一个句子:"艺人在旧社会,时刻如履冰渊,动辄得咎。"显然,作者的中心意思是要表达艺人在旧社会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用了"如履冰渊"这个成语来作比喻。但"如履冰渊"只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坎坷遭际,读来就觉得虚了些,缺少一种打动人的力量。接下去,"动辄得咎"则很实。前有"时刻"的状语,后有"动辄得咎"的谓语,"如愎冰渊"夹在当中,就特别显得不协调。如果改成"艺人在旧社会,时刻

  • 标签:
  • 简介:本文从组和庄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分合问题、知章组在客赣方言中的演变、知章庄组读t、th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的知章庄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舌齿音四组在客赣方言中有统一的分合格局;2)组和庄组在客赣方言中的原初状态是分立的;3)赣方言中知章庄组读t、th不是上古遗留,是后期演变的结果.

  • 标签: 客赣方言 塞化音变 语音 客家方言 知章组 精组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一意识流、蒙太奇、荒诞小说,心态小说的叙述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全知全能式的单一模式。当代小说的言语形态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标情绪语”就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言语现象。所谓标情绪语指的是适应形象主体塑造或作者意绪表达的需要偏离一般语法要求,在该标点处有意不加标点而成的一种言语形态。其显著特点有二一是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操作渲染出一种情绪和意境。这种情绪意境作用于读者,与读者的感情世界沟通,引起审美认同。二是具有相同结构方式的词语或句子连缀,形成不加标点的表层结构,一气呵成的语气。

  • 标签: 情绪 修辞美 艺术 荒诞小说 单一模式 全知全能
  • 简介:《声哀乐论》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篇旷世奇文,但对文本的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实上,《声哀乐论》的美学及哲学内涵远未揭露出冰山一角,其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也远未得到它自身应得的地位和尊重。本文将以皮尔斯现象学和符号学为参照,细绎《声哀乐论》所揭示的深刻的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范畴内涵以及符号在美感中的作用,从而解蔽《声哀乐论》,彰显《声哀乐论》的特质,重估《声哀乐论》在中西美学史及哲学史上的价值和贡献。

  • 标签: 嵇康 皮尔斯 《声无哀乐论》 现象学 符号学 美学
  • 简介:领导小组讨论是一种新型的面试方式,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尤其是会话过程中的打断现象,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于真实的话语文本,以会话结构理论为框架,对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打断现象进行研究,从打断的原因、类型、互动特点和打断对面试结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打断是讨论中重要的话语策略,运用得当,可以使打断者取得期望的效果。

  • 标签: 无领导小组讨论 话轮 打断
  • 简介:侗语知庄章组中古层汉借词的读音较为特殊:组为s,知庄章组合并,读为。这与侗语自身音系有关,也与借源汉语有关。另外,个别侗语方言还有知庄章组塞化现象和组弱化为h的现象。

  • 标签: 侗语 精知庄章组 汉借词 塞化 弱化
  • 简介:以“事物首现”为视点,探讨“他不小心把一个杯子打破了”类的定式把字句的存在理据。“把”后“一量名”具有“说话人已知、听话人未知”的信息特征。定式把字句不能表达祈使语气,在现代汉语中是受限制的格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现象,它必须同时满足事物首现、把字句句法、听说双方未知已知对立等不同方面的要求,正是因为定式把字句具备这种能力,还具有一系列的语用价值,它才得以存在于现代汉语之中。

  • 标签: 事物首现 无定式把字句 存在理据 语言信息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成书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材料的研究,对两百年前南昌话庄知章组字的读音特点进行了归纳。参照现代南昌话的语音特征,以及时人的研究成果,对南昌话知三章组字读音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类字蒙求》 直音 南昌话 精庄知章组字读音 语音演变
  • 简介: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 标签: 胶东方言 中原音韵 知庄章组 精组 层次
  • 简介:本文结合编写词典的实践,论述在词典编纂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三个方面--补足、创新与求.补足主要是对前人所编词典的不足方面作补充,在宏观设计上作改进.创新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拓,为微观结构增添新的要素.求是对具体条目的内容作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增强词典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 标签: 词典编纂 补足 英语介词 用词 推敲 反复
  • 简介:标点文字”在当代的文艺作品中经常见到,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反对,有人赞扬。也有人有条件地肯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好处。欢迎读者来稿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

  • 标签: 标点符号 修辞作用 客观基础 文字 文艺作品 表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