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晚清乌托邦小说作为一个"话语形构"产生过程,讨论生产这个"乌托邦话语"操作模式:"公共领域"与文艺报刊关系。瓦格纳(RudolfWagner)依据近代中国历史语境,重新厘定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公共领域概念,敏锐地指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结构是由上层(清廷)至下层(平民)所组成。依据上述理论框架,本文讨论晚清乌托邦小说是如何作为一种舆论工具,连同文艺报刊是如何作为舆论平台问题。本文以《月月小说》及《竞立社小说月报》出版乌托邦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与清廷上层对话关系。由此展示"新中国"是如何在叙述过程之中成为一个被建构概念。这种展示舆论生产过程,将成为研究晚清"乌托邦话语"形成之另一途径。

  • 标签: 公共领域 乌托邦想象 国家叙述 新小说 话语形构
  • 简介:查尔斯·奥尔森提出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观点,综合了自身创作实践,是对时代内容体现。他观点既不崇尚形式至上,也并不以内容为尊。在他看来,二者关系从写作那一刻就开始了并且贯穿始终,而且极其强调创作人与作品之间交流,是对力量极度渴望。他创作实践深刻体现了他观点,对后来后现代创作有很大启发。前言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Olson,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奥尔森 创作实践 查尔斯 后现代
  • 简介:<正>看完电视报道剧《长城向南延伸……》,一种悲壮之感油然而生,国歌里那句“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长城……”强烈地在胸中撞击。编导以极其珍贵真实镜头、简练语汇,充满激情地将南极考察队勇士们置生死于度外,克服重重难以想象困难,在南极创建“长城”站这一震惊中外壮举艺术地再现于屏幕,塑造了一批为国争光、敢于拼搏“南极人”。这是怎样一批可敬可爱的人呵!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各自背负着生活重载:有的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而得不到解决,有的父亲重病在床急盼儿归,

  • 标签: 南延 南极 长城 考察队员 船长 文艺工作者
  • 简介:<正>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2008年3月8日,一个好日子。由全国妇联、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6家单位联合主办"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颁奖晚会,在鲜花和乐曲簇拥中拉开帷幕。大会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全国人大、全国妇联顾秀莲、彭佩云、乌云其木格、郝建秀等领导,亲切接见了会议代表,并参加颁奖晚会。

  • 标签: 全国妇联 彭佩云 乌云其木格 政协副主席 环境保护事业 第二年
  • 简介: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文学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卡勒在《文学理论》中用了一个形象比喻:“文学也许就像杂草一样。”①后花园里,把不是杂草铲掉,剩下就是文学,小说认识与此类同,或许比这还要复杂,盖因今天所谓不是“小说”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中、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书写体系分类中又有可能具有小说名称,而要铲掉那些不是小说小说就颇费周折。

  • 标签: 小说 概念演变 《文学理论》 现代性 视域 民族文化
  • 简介:虽然利奥塔在《话语,图形》(1971)一书中语图(语言和绘画)观与梅洛一庞蒂有冲突,但该书发表15年后利奥塔仍强调自己在对理性主义批判方面是“梅洛一庞蒂追随者”。大卫·卡罗尔指出:“自梅洛一庞蒂以来,可能没有哲学家像利奥塔那样用艺术提供对一般话语批判性视角方式关注绘画和批判性话语联系和\或非一联系问题。”

  • 标签: 利奥塔 梅洛-庞蒂 对话 视域 批判性 理性主义
  • 简介:地方戏曲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承载着地方民众深厚而悠久生存密码,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理解和阐释,反映出他们文化心理和思想情感。正如傅谨先生所说,中国戏曲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活生生表现方式,“具体到每个不同地域,又只有地方戏曲,与各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祭祀仪礼等等一道,能够超越于文人思维与价值体系趋同性,以其五彩缤纷不同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内部各不同亚文化圈特有的文化载体与文化标志。”①每一种地方戏,都深深扎根于该地区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中,沐浴着地方风俗民情、信仰文化、婚恋文化,地方民众文化心理结构、伦理道德观念、审美价值取向而孕育、成长,打上地域文化深刻烙印。因此,只有把地方戏研究和地域审美文化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切入到一种文化核心,切人到在这个文化圈里生活的人活生生心理世界”②,才有可能对地方戏所蕴含丰富而独特地域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有全面韵把握。在南疆“信巫鬼、重淫祀”乡土文化土壤里孕育发展起来广西彩调,其中包含有许多以神鬼故事为题材剧目,反映了八桂各民族丰富而复杂鬼神信仰文化。

  • 标签: 审美价值取向 文化视域 阐释 彩调 广西 文化心理结构
  • 简介:钱钟书认为“翻”即“翻转花毯”,“译”即“误解作者、误告读者”。他“化境”说。并非学界一贯以为要求译本达到“至幽至雅”“至高无上”醇美境界。“化境”有两层含义:一、“化”通“固”通“讹”,误解误告是译本常态,即失本成译;二、理想译作应是“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流畅通达好文章,要求原作者假借译者之口用译入语说话、遵守译入语“文章正轨”。钱钟书翻译思想文章学思路.与严复“信达雅”说一脉相承,并与西方“文化转向”之后的当代译论殊途同归。是否恪守“忠实”标准是区分传统译论和现代译论重要标志。由此来看,钱钟书翻译思想具有现,代意识。

  • 标签: 失本成译 文章正轨 译者隐形 现代意识
  • 简介:摘要大陆法系既是世界法律发展史上最重要法律体系之一,在当代世界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广泛深刻影响,本文就大陆法系形成作一简单阐述,以期加深认识。

  • 标签: 大陆法系 《法国民法典》
  • 简介:三年前,在凌子风去世一百天时,他夫人韩兰芳女士曾召开过一次追思会。会上,凌子风生前挚友,我国著名编剧黄宗江老师在发言中,曾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凌子风晚年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辉煌期”。他这一提法受到了与会许多名家赞同。

  • 标签: 凌子风 电影艺术 电影创作 艺术风格 导演 艺术成就
  • 简介:在"中国抒情传统"奠基者高友工美学论域中,以"抒情"命名中国古典诗,绝不可以简单理解为"以抒发感情为内容诗歌"。高友工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汲取"经验"和"形式"因素,又从中国儒家诗学继承"道德"理想,从而在"自我现时经验"、"内化形式"、"道德理想之体现"三个层面定义"抒情诗",显现出其化合中西美学探索心迹。高氏定义"抒情诗"本质上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一个现代再发现。

  • 标签: 高友工 抒情美学 抒情诗 经验 形式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在文艺如何对待历史问题上,多数作家、学者都能做出正确选择,产生了不少优秀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东西也在滋长蔓延,其主要表现是:“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文艺作品 改革开放 学术著作 主要表现 英雄人物
  • 简介: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时代,如何开创新时期文学事业新局面,成为广大作家认真思考问题。当我们认真审视广西师范大学多年文学发展历程时,发现独秀峰下集结了一大批老中青作家,他们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独特文学表现力。人们对这一文学现象开始关心和关注,对其谱系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所有伟大而独创作家,以其伟大,以其独创为准,创造出各自趣味来。本文笔者便试图对这一作家群体发表一些粗浅之见。

  • 标签: 作家群体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表现力 科学技术 世界范围 思想文化
  • 简介:透过经学诠释学视域,儒家以“思无邪”为中心《诗》教观,是历代儒士在《诗》之为“义之府”前理解中,对《诗》教意义在此时当下筹划、构建及修正。作为第一位自觉《诗》学诠释者,孔子断章取义,引《诗》论《诗》,以“思无邪”本文字面意义对《诗》教意义予以概括性规定;《毛诗序》则将“思无邪”整体意义规定为一种政教类型,视《诗》本文为一个内在一致统一体,以“美刺”言诗,形成从整体到部分融贯一致封闭诠释循环系统:朱熹则以对本文实际真理肯定修正“美刺说”.并在“劝善戒恶”层面,重新构建了“思无邪”之“使人得其情性之正”去邪归正《诗》教观。

  • 标签: 经学诠释学 《诗》教 思无邪 诠释学循环 完全性的先把握
  • 简介:一、经不起实际检验论述“粤剧怎样从外来剧种‘为本’,到‘另创一格’,怎样从外来剧种支流到分道扬镳?始终没有作出证据充足、言之成理、经得起实际检验论述。”(郭秉箴《粤剧古今谈》)郭氏这段话,是对几十年来研究粤剧史评价。这个评价是客观,也是准确。陈非侬先生认为南宋时已有粤剧,根据是“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粤剧。”所以,粤剧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此说虽然至今仍未发现有文字资料支持,但有一有力物证,就是佛山祖庙石戏台(这个戏台现仍存在)。佛山祖庙(在广东南海县佛山市内)有八百多年历史,南宋时已经建成。试问如何当时没有戏剧演出,又怎会有戏台?(《粤剧源流和历史》)对于陈先生这一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首先,“南戏传入广东,成为最早粤剧”这一命题似乎难以成立。因为南戏传入广东仍然是南戏,不能当作为“最早粤剧”,只能说明南宋时广东已有戏剧活动,并不意味粤剧已经产生。南戏是中国最早戏曲,在其影响下,才形成四百多个地方剧种,故此,各地方剧种都跟南戏有渊源,不是剧种本身。其次,把佛山祖庙石戏台当作“粤剧有七百多年历史”证据,是悖于史实。有戏台,有戏剧演出不一定是演粤剧。

  • 标签: 地方剧种 陈非侬 丝弦戏 下四府 佛山祖庙 戏剧演出
  • 简介:中西人文交流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但张江与德汉两位教授对话——《开创中西人文交流和对话新时代》①,却不乏新意,既有理论建构,也有现实关切,本身即是一场饶有意味跨文化、跨学科对话,读来颇受启发。笔者赞同两位教授观点:中西人文学术交流呈现巨大逆差,中国学者仍待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语言障碍、综合国力还是中国学者缺乏自信等等,都只是现象,而非问题根源。本文将以文学为代表的人文领域为研究对象,以政治哲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学世界秩序图式和文学公共领域视角探讨中西人文交流关键问题。

  • 标签: 文学公共领域 世界秩序 人文交流 重构 学科对话 中国学者
  • 简介:本文认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长期不规范,未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研究领域,这种失范引发了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认识上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早期研究范围的人为收缩、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人为区分、美国学派比较研究漫无边际以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无所不包。这也直接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危机”绵延不断,而重新规范比较文学学科领域、试图从研究范围这一角度出发来解决比较文学研究危机与困惑,正是本文主旨所在。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领域 学科危机 重新规范
  • 简介:鲁迅与周作人早年人生道路选择与中华民族命运是紧密相关,兄弟二人共同选择了文学救国道路,他们相信文学能改变国民精神,译介国外先进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抨击中国落后传统观念,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民族事业相关联,表现出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责任。

  • 标签: 鲁迅 周作人 文学救国 人生道路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