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有文学史家考据,大唐天宝年间,李白与王维同居长安,且有共同的诗友——孟浩然,却不曾有过诗酒交欢,相互间更似乎有意规避着,呈现一种君子清高式的对峙,"各扫门前雪","井水不犯河水"。李白与高适的情形又是一种。二人年轻时约同杜甫一起游梁园,登吹台,饮酒赋诗,相互间期许甚殷;及晚岁,李白摊上"从璘附逆",高适明知冤枉,且又是讨逆最高军事长官,管个正着,却对李白的"求援"诗置之不理,嘿然看着昔日高朋"长流夜郎"。

  • 标签: 孟浩 游梁 文学史家 扫门 唐天宝 居长安
  • 简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抚今追昔,78年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提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难"的呼吁,一时间在广西桂林出现了宽松的政治环境,从而吸引全国的文化人纷纷来到桂林,在榕湖畔形成了一个文化人聚居地。这些不愿做亡国奴背井离乡的文学艺术家来到桂林,给这座山水绕城、风景如画的优美城市注入了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一时间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各种报刊、演出、

  • 标签: 榕湖 新桂系 李宗仁 白崇禧 田汉 熊佛西
  • 简介:火烧云红豺含辛茹苦养育仇敌的遗孤狼崽.犹豫悔恨过,因它无法逾越族群的对立;仁慈割舍过。因它无法忽视狼崽的依恋。为挽救狼崽.它九死—生与猛兽搏斗;为激荡的母爱。它放弃了心爱的伴吕。而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它又用生命为狼崽一家撑起了一片安宁的天空……

  • 标签: 人心 仁慈 依恋 放弃
  • 简介:我没有查阅过气象史资料,我只是有一种感觉,觉得唐朝的阳光比有文献记载以来任何其他历史时期的阳光都要烤人,仿佛越千年至今,仍然炎炎灼人。何以这么说呢?你想,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那么多的人都没有写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何以惟独唐朝诗人写出了?好像其他所有朝代的农民正午都不锄地,或锄地而不流汗,只有唐朝的农人例外。

  • 标签: 历史时期 锄禾 诗家 千古名篇 悯农 唐代文人
  • 简介:中国文人的入世、出世转换的艺术之道使得中国文人、艺术家在顺境中为人生而不沾沾自喜,在逆境中为艺术而又不远离人间烟火。20世纪初,林风眠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艺术教育理想为实践的指导,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启蒙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后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又扎根于中西调和的现代绘画风格的艺术实践。最终走出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

  • 标签: “美育代替宗教” 入世思想 情怀 笔耕墨耘
  • 简介:<正>"二月二"一过,林区的家家户户开始做大酱了。吃过早饭,男人上班孩子上学,女人把锅台灶尾收拾完,便隔着过人高的板障子,喊着张家大嫂李家妹子,相约到如亲姐妹的家,甩掉鞋一骗腿儿上炕,盘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女人从下屋挪过半麻袋黄豆往炕上一,大家边扯着东家长西家短,边一碗碗把黄澄澄的豆子舀到炕上,伸出皮肤不细嫩的手抚摸着,一粒粒挑出夹杂其中的瘪豆、石子,再一把把搂到大盆里……女人把一大盆灿若黄金的黄豆,在清水中

  • 标签: 台灶 人从 茅草房 清亮亮 汽笛声 一抹儿
  • 简介:《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细节还原历史面貌,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好汉的丰碑形象,向世人展现了震

  • 标签: 历史面貌 全面真实 民族精神 近代历史 四十年代 国际视角
  • 简介:摘要本文认为“珠山八友”文人画风格的瓷板画,运用了传统与现代观念相融合的创作方式,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途径,确立了景德镇瓷板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珠山八友 文人画风格 历史意义
  • 简介:摘要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是一部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本书所载内容丰富,涉及面甚广,遍及朝章制度、朝政始末,洛中形势等,尤其对北宋名公巨卿事迹记之尤详。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内容范围广泛,所记北宋逸事,成书于紹兴二十七年,与《闻见录》体例大致相同,但内容兼及经史子集,涉及面更广。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大类,直接是亲见亲闻,间接指对史料的摘录和评论。本文通过邵伯温《闻见录》、邵博《闻见后录》中北宋文人事迹史料的考辩,厘清其中所载北宋文人逸闻轶事的真伪,洞察笔记作者邵伯温、邵博的书写心态,力图还原北宋党争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为北宋文人研究提供了佐证和帮助。

  • 标签: 文人事迹 考辩
  • 简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社会地位却非始终与之相当。唐至元时期,中国历经治世、盛世、衰乱世,最终又复归于大一统,并深受少数民族习俗、风气的影响,不断有新的思潮萌生。在这一历史阶段,文士对于女性的态度有了两种迥然的转变,这两种变化均反映了“男尊女卑”思想的辐射影响。“崔莺莺”这一文学人物形象的嬗变便是典型之例,从唐元稹之《莺莺传》到元人王实甫之《西厢记》,其身世、性格、结局的变化反映了唐至元时期文人女性意识的变演,并对明清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崔莺莺 形象嬗变 文人女性意识 女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