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9月26日至27日,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韩兰魁获奖作品展演-交响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演了《音诗-丝路断想》、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合唱交响曲《绿色的呼唤》等韩兰魁的代表曲目。整场音乐会的演奏热情四溢、技术精准、合作默契,尤其是在青年指挥家侯颉的细致调动下,把一曲曲不同风格的作品演绎地美妙动人。

  • 标签: 交响乐作品 音乐会 成功 《祁连狂想》 琵琶协奏曲 获奖作品
  • 简介:"龚琳娜与上海民族乐团",正如本场音乐会的标题如此简单直自一样一龚琳娜,一位用音乐坦诚自己心灵的率性歌者,将与上海民族乐团,一支拥有六十多年历史,坚持用高质量音乐作为长久生命力的职业民族交响一起,用最本真和诚挚的民族之声,展现中华文化的瑰丽宝藏。

  • 标签: 中国民族音乐 民族乐团 音乐会 上海 真性情 交响乐团
  • 简介:19世纪,是各种文化和学派繁荣发展的文艺时期。西方音乐界涌现了众多大师级人物,同时也产生了以柏辽兹和李斯特为代表的标题音乐的创作大师。本文旨在通过对柏辽兹一生的简单回顾,介绍标题音乐的发展历程。同时,通过讲述柏辽兹在音乐上的创新与不懈追求,重点阐述柏辽兹的音乐之旅对于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 标签: 西方音乐 交响乐 柏辽兹 标题音乐
  • 简介:<正>柏辽兹(1830-1869年)的标题音乐和固定乐思的尝试,对李斯特的音乐性和作曲技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和李斯特在1830年12月4日,《幻想交响曲》初演的前夜第一次会面。这一点,在柏辽兹的《回忆录》中也有所记载:"这次音乐会的前夜,李斯特来看我,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见过面,当我和他谈论《浮士德》的时候,他还并没有看过。但不久,李斯特便和我一样非常热衷于《浮士德》,彼此分享着强烈的共鸣感。之后,我们的友情便更加紧密更加强力。李斯特来到我的音乐会,并对所有的听

  • 标签: 李斯特 钢琴改编曲 柏辽兹 固定乐思 作曲技法 器乐作品
  • 简介:也许因为维瓦尔第的《四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近年来中外乐团演出率非常高。在上海,仅仅是2013年的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就上演了六次《四季》,其中6月份最为密集,共有四次,其中英国古乐学会乐团的“四季音韵巴洛克音乐会”,无疑是台压轴戏。

  • 标签: 《四季》 音乐会 乐团 学会 古乐 英国
  • 简介:《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本文作者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

  • 标签: 贝多芬 交响曲 标题音乐 田园
  • 简介:杜鸣心(1928一)是当代中国乐坛上具有突出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他超过半个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中,交响音乐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和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成就。本文对杜呜心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的交响幻想曲《洛神》进行分析,总结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所取得的艺术经验,以资借鉴,并将其置于杜呜心交响音乐创作发展历程的背景中进行观照。

  • 标签: 形象刻画 戏剧性表现 民族风格的现代化表达
  • 简介:《第七交响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作品。作品在曲式结构上以传统古典曲式的结构为基础,并有意识地将不同曲式的结构原则加以交叉运用,形成板具特色的混合曲式的结构特征。这种既保持古典曲式严谨的结构,又加以恰当创新的手法,使作品的曲式结构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达到完美的和谐。

  • 标签: 普罗科菲耶夫 《第七交响曲》 曲式结构 混合曲式
  • 简介:上海解放后,新政权开始了对包括评弹在内的艺术进行改造。但是,政府对于评弹这门艺术的政治改造,一开始是"温吞水"式的。这个改造的过程,在1950年表现为年初的艺人并没有协调好艺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通过作为仪式的研究班学习后,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待到中秋时,大部分艺人们已经能自觉说新书三个阶段。守旧最终被革新所取代,随之而来的便是疾风骤雨式的"斩尾巴"和其他一连串改造。

  • 标签: 评弹 仪式 政治 革新与守旧
  • 简介:2013年7月13日,英国作曲家、指挥家乔治·芬顿将执棒上海交响,带来自己的作品——BBC纪录片《冰冻星球》音乐会;而7月15日,新加坡指挥家陈康明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呈现一场完美的"皮克斯动画音乐总动员"音乐会,此为中国首演。本届MISA的主题是"音乐无界,左右人生",而这两场多媒体音乐会正希望通过不同"地界"作曲家与演奏家的组合,通过"跨界"的音乐创作类型及演释方式向广大观众呈现音乐大"无界"的魅力!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多媒体 BBC 无界 皮克 中国爱乐乐团
  • 简介:“当《梁祝》已经成为五十多年前的经典,我们拿什么呈现给今天的观众?”歌唱家廖昌永转型为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之后,更多的是操心着这所八旬高龄的“音乐家摇篮”的创作和演出。4月10日,在第3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音板块推介会上,他将这种思考一并推出。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家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原创 《梁祝》 副院长
  • 简介:瓦格纳是西方音乐史中一位极其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涵盖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歌剧以及所创立的乐剧。其中,《罗恩格林》代表了他浪漫主义歌剧的顶峰,是他走向乐剧的转折点,也是从这部歌剧开始,他开始了对前奏曲的新的尝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在试图寻找出一种更加有效的预示歌剧戏剧冲突的方式,从而使序曲成为歌剧真正意义上的短小精炼的引子,而非仅仅是对于代表情节或人物的主题动机旋律的赘述,而这也更进一步印证了作曲家的交响化创作思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说明他的交响化创作思维是如何在《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中体现出来的。

  • 标签: 瓦格纳 《罗恩格林》 前奏曲 序曲改革 交响化创作思维
  • 简介:完成于1944年底的《春江遗恨》被普遍认为是支持日本人发动战争、狂热宣传所谓"中日提携"、"共存共荣"的反动影片。战后参与此影片的中国演职员作为"附逆影人"受到审判。作者认为,就《春江遗恨》而言,再怎么多样解读也回避不了此片附逆的基本事实。而所谓的"附逆影人",在战争的阴影下,他们面临着残酷的道德抉择,其心态不尽相同。结合当时的报刊杂志和影片资料,重提以《春江遗恨》为代表的上海沦陷时期的电影,深入研究参与此影片的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状态和心路历程,及梳理抗战后对所谓的"附逆影人"的审判,不但是书写中国电影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我们对那段特殊的历史有一个客观的的重新认识。

  • 标签: 《春江遗恨》 沦陷时期 附逆影人 司法审判 社会舆论批判
  • 简介:作为器乐音乐中与纯音乐相对的体裁之一——标题音乐(programmusic),从其诞生以来就极为引人关注同时又引起很大争议(主要体现为情感论美学与自律论美学之间的争辩)。虽然都是各持一家之言,但如果不能将其概念、内涵与表现特征廓清,则不但会对专业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与音乐评论,即便是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也会产生相当大的误导。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标题音乐的发展沿革、创作过程特点、表现特征以及欣赏过程中音乐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的梳理,同时辅以接受美学的相关原理与音乐实践过程的对比,希望能够借以得出音乐欣赏过程中标题音乐在接受美学条件下的解读方式。

  • 标签: 标题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美学 接受美学
  • 简介:11月5日,上海曲协和上海评弹团联合举办了《评弹艺人谈艺录》新书发布交流会。该书由评弹名家张如君、刘韵若夫妇撰写。曲协主席王汝刚、副主席范林元、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麒麟文化中心副主任王昕轶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交流会 评弹 上海 新书 艺人 文化中心
  • 简介:作者以多个案、宽视野的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结合大量地方文献资料,以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为切入点,在描述、分析和阐释“门图”与“搭班”的形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于从“门图”转至“搭班”更直接的原因即支撑性体制的转变加以分析。

  • 标签: “门图” “搭班” 保图制 宗族制 市场竞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