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1996至1998年间,陕西神木县的大保当镇陆续发现了属于东汉时期的墓葬26座,其中14座墓中有画像石,墓葬封门石柱上镌刻着精美的乐舞百戏图像。文章认为:该墓葬群的墓主人系匈奴贵族,画像石所表现的是匈奴人汉化、生活惬意,匈、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内容。这是音乐史研究中少有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神木大保当 画像石 汉化 匈汉和睦相处
  • 简介:音乐民族志这一书写范式在民族音乐学界由来已久,从马氏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发源至今,因其对文化事项整体关照之上的真实描述而备受青睐,经历了质疑、重塑等不同的转向,亦在学者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经受着效用性的考量。以民族音乐学课堂实践为基础,结合教研实例,通过“教”与“学”互为主体的教研实践在音乐民族志认知与书写方面凸显的问题为着手点,对音乐民族志表述内容与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民族志 书写范式 课堂实践
  • 简介:“志书”中国自古就有,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汉语志书体系。西方学术界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科学民族志”以来,其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基本要点很快成为通行全球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中国第一部音乐民族志是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的《白族音乐志》,其奠定了中国音乐民族志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跨学科的影响对于音乐民族志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今天的音乐民族志写作正走向多元发展的阶段。

  • 标签: 音乐民族志 《白族音乐志》 奠基与多元发展 民族音乐学实践
  • 简介:舞蹈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的舞蹈形态和人类的祭祀、生产、战争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而岩画作为一种记录舞蹈艺术的形式,经历了千百年流传至今,是人类文明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先秦少数民族岩画舞蹈为切入点,分析了岩画和舞蹈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先秦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对古老的岩画舞蹈艺术研究和分析,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舞蹈艺术发展规律,并对现代的舞蹈创作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 标签: 先秦 少数民族 岩画舞蹈 形态
  • 简介:为了培养区域性的音乐专业人才,我国民族地区的多数普通高校都建立了音乐院系,招收音乐专业学生。由于音乐人才需求的区域性倾向与多民族音乐资源并存的现实状况,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就应该体现出与发达地区不完全相同的客观状况。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国内其他地区专业音乐院校或综合性大学音乐院系的模式为仿效对象,从而造成民族地区高校的音乐教育与区域性社会需求、文化发展等方面不相匹配的尴尬局面。

  • 标签: 音乐教育改革 民族地区高校 音乐专业学生 综合性大学 区域性 专业人才
  • 简介:在百余年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程中,继承、弘扬民族音乐精髓的作品层出不穷。《雅之声--琴韵》吸取、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华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发挥钢琴多声部织体优势的同时,保留了民族音乐的韵味。本文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切入点来分析其在乐曲中的体现方式。

  • 标签: 民族音乐元素 古琴 古筝 小京锣 《雅之声--琴韵》
  • 简介:民族唱法是中国艺术领域当中带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形式,各个民族都具有代表性同时又有着明显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我们如今大力提倡民族化和继承传统的背景下,更要在民族声乐演唱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研究。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的核心要素,其表演形式和其中的唱腔元素是值得民族唱法学习与借鉴的。所以,在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在不同的民族音乐类型当中找到共同之处,并进行有效的融合和借鉴,把戏曲独特巧妙的唱腔元素应用到民族声乐演唱当中,也让民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 标签: 民族声乐演唱 地方戏曲 唱腔元素 运用
  • 简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部悠久的发展史,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从国外传来的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已有百年之久,诸多学者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硕果累累。近年来,以民族音乐学家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的问世为表征,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学理层面上趋于成熟。

  • 标签: 民族音乐学家 理论与实践 增订版 应用 教学 新兴学科
  • 简介:传承与创新关系是苏州评弹四百多年发展史上重要的命题,并直接影响到当今苏州评弹的保护、继承与发展。关于这一命题的分析,评弹界已有较多讨论,但学者、评弹管理者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颇有不同。在笔者看来苏州评弹传承与创新关系,应置于历史、市场空间、内部三个维度下进行思考。

  • 标签: 苏州评弹 创新 传承 维度 市场空间 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