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明清小说,如《金瓶梅》《梼杌闲评》《歧路灯》《红楼梦》《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等,各自描写了不同时期的戏曲活动,从院本、杂剧、戏文、传奇、地方戏以至二黄,应有尽有。对于研究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说来,这是一条值得开拓的新途径。在它们之中,比较早的要算是《金瓶梅》。据我考证,这部小说的写作年代,大约在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

  • 标签: 海盐腔 戏曲活动 明代戏曲 西门庆 笑乐院本 北杂剧
  • 简介:全国艺术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清代戏曲发展史》早已于2004年结题,由秦华生、刘文峰任主编,成果也于200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在“多声腔剧种的形成”一章中,首提“川剧”,并对“川剧”作出了全新的定义和相关说明:

  • 标签: 明代 规划课题 艺术科学 发展史 川剧 剧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代戏曲刻本的价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前中期时,刻本稀少,“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昂贵。万历之后,戏曲活动日渐兴盛,大量资本和从业者的加入,使刻本价格大大降低,之前几十两银子一本的书价,此时只需要几两银子即可,刻印不精的闽刻本甚至只需一两钱即可买到。这一价格演变轨迹是由版本、成本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厘清这些因素必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明代戏曲的接受活动。

  • 标签: 明代 戏曲刻本 书价 戏价
  • 简介:明代嘉、隆之后,闽、赣、苏等地,戏曲选本不断涌现。目连戏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赢得观众的喜爱,今存十六种戏曲选集内收録有它的零出或零支曲文,从中可见目连戏在明代的传播演出情况,可以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演变提供资料。

  • 标签: 明代 目连戏 戏曲选集
  • 简介:时间,当代。地点,陕南。人物表,刘伟嘉,28岁,羌山村扶贫第一书记。姜致祥,60多岁,羌山村村民,羌族。姜玉珍,27岁,羌山村村民,姜致祥女儿,刘伟嘉同学,羌族。刘母,60多岁,刘伟嘉母亲。

  • 标签: 人物表 刘伟 山村 村民 羌族 书记
  • 作者: 杨乃明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10-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10年第2期
  • 机构:站在今天,回眸艺术历史,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大海里,民歌时调自成一座绚丽多彩的五花仙山。尤其是明代民歌时调,被冯梦龙称之为“我朝一绝”,如果列为“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后谓之“明清民歌时调”,毫不逊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明初南北两大戏曲声腔在并行发展了百余年后,南曲戏文忽然出现了新的转机。大约从成化年(公元1465年)以后开始,南曲戏文在东南几省间,陆陆续续变化出新的腔种来。在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新腔异调更是曾出屡见。这些新腔调一经产生,立即便以异常迅速的态势,向南北各地流布,其发展之快,足迹之远,致使原有的古老南戏根本不可望其项背。

  • 标签: 腔调 南戏 考述 明代 戏曲声腔 嘉靖年间
  • 简介:经世致用思想直接影响着何良俊“本色”论曲学思想的形成。其“本色”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曲辞易晓性;二、剧场可演性;三、音乐可唱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时是不能并存的。因而对何氏曲学思想的评估应该作具体分析。

  • 标签: 本色论 诗学修辞 剧场性 可唱性
  • 简介:  元杂剧与汉赋、唐诗、宋词是我国一个时期艺术的代表,被王国维称为"一代之代表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杂剧"一词,起自唐代;宋代,杂剧发展成了一种较为严格定制的戏剧形态;至元代,随着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杂剧在河北、山西流布开来,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 标签: 几位杂剧 杂剧作家 河北几位
  • 简介:"心与道合"的哲学命题成就了明代心学家陈献章的"道隐"境界,使其退隐之乐别有意趣。与"道"翱翔的退隐之乐不仅带给陈献章心浑然与物同体的美学体验,而且还作为媒介,对其交游的士人圈形成影响,促成了集体退隐价值观的形成。同时,陈献章的退隐之乐也具有美学上的人文关怀意义。本文探讨了陈献章退隐之乐的美学意境及美学意义。

  • 标签: “心与道合” 退隐之乐 美学
  • 简介:两个“杠爷”●杨霞丹蓉城,雾蒙蒙的严冬。在四川省政协八届一次全会热气腾腾的会场上,长篇小说《杠爷》的作者李一清和现代川剧《杠爷》的编剧谭愫惊喜相逢。此时此刻,他们拥有的共同身份是:省政协新委员。李一清,一个年约40敦敦实实的汉子,是川北山乡西充...

  • 标签: “五个一”工程 西充县 中国文学 曹禺戏剧 川剧 政治协商
  • 简介:明代传奇中,净的脚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折子戏的出现,加速了净脚与其他脚色尤其是丑脚在职责、内涵上的分化,净脚逐渐形成以粗犷豪放为底色的行当特征。折子戏使净脚从全本中的配角成为本出的主角,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行当的特点,并在反复演出中强化这些特点。折子戏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脚色的细分,让每种脚色都有作为主角尽情发挥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各自行当的鲜明特色,净脚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标签: 折子戏 净脚 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