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岱山位于浙江北部沿海舟山群岛中部,北靠沪、杭、甬大中城市,面向浩瀚海洋。由532个岛礁组成,东西长169.6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总人口208101人,是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8年6月。

  • 标签: 续志 地方志 海岛县 编纂 舟山群岛 成立
  • 简介:古今中外名家学者十分重视写日记,以光照历程,供后人学习借鉴。汉朝刘何的《新序·杂事一》记载:“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南宋伟大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有“黄鲁直(庭坚)有日记,为之家秉,至宜州犹不辍书”的记载,这说明日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也很重视写日记,他强调“写日记不要摆架子”,因而他写的日记也是我国文库中宝贵的遗产。我们虽然不是名家学者,但我们从事的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工作,而“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总书记语)可见,我们写的修志日记不仅是自己平凡工作的记录,而且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记录,因此我们应重视写修志日记。

  • 标签: 修志工作 编修工作 黄鲁直 社会主义文化 学庵 刘何
  • 简介: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年鉴,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开展,嘉兴市是从1997年才开始的。年鉴以年为期,是记载、汇辑上年度一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诸方面情况,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具有内容广泛、覆盖面广、浓缩密集、时效性强等特点。因此,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才能开拓年鉴事业。

  • 标签: 资料性 年代 编纂 年鉴 情况 兴起
  • 简介:中国近代社会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社会舆论的逐步开放,包括报刊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从无到有,在挫折中不断得到发展。近代报刊为人们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其本身的运作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透过报刊所能看到的社会历史,不局限于报刊页面的呈现,更深刻的内容还隐藏在页面背后或页面之外。

  • 标签: 多重视角 社会历史发展 近代报刊 实证 中国近代社会 大众传播媒介
  • 简介: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年鉴,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开展,嘉兴市是从1997年才开始的。年鉴以年为期,是记载、汇辑上年度一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诸方面情况,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具有内容广泛、覆盖面广、浓缩密集、时效性强等特点。因此,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才能开拓年鉴事业。

  • 标签: 年鉴事业 出版 时效性 工具书 编纂 政治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在年鉴中增加民生资料,需要更新观念,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野捕捉、搜集资料,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需求等。一、年鉴民生资料构成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是群众最基础的生活,这些更能直观地反映民生变化。

  • 标签: 民情民意 外来务工人员 社会内涵 视听材料 民间说唱艺术 教育医疗
  • 简介:'遍地的大学生有几个能找到工作''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那就是老师的事了''我们忙得很,没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听了这些话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但不少的农村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就是放在学校教育的,学生素养的好坏全赖学校教育。类似的种种言

  • 标签:
  • 简介:<正>笔者乙: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灿烂的华夏文化,造就了一辈又一辈的史学泰斗,出现了传颂千古的史籍巨著。但是我们的史学评论工作却相当薄弱,史评文章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很高,这与我们过去及现在的史学研究情况是很不相称的。

  • 标签: 史学评论 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 建设 史学工作者 华夏文化
  • 简介:《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定义,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要有内容丰富全面,资料准确权威,地方特色鲜明,信息及时广泛.装帧庄重典雅等特点。

  • 标签: 资料征集 年鉴质量 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工作 行政区域 地方特色
  • 简介:福建省妇联高度重视第二轮妇女志编纂工作。2006年2月7日,成立省妇联续修妇女志编委会,并在短时间内做到领导、机构、经费、人员、条件“五到位”。5月底,拟定篇目框架并着手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编纂人员不仅参加省方志委举办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培训班,还主动与有关厅局编委会成员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 标签: 编纂工作 妇女 妇联 《地方志工作条例》 档案资料 编纂人员
  • 简介:1903年,革命党人、新闻记者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被慈禧太后杖毙,这是百年来人们对于"沈荩之死"最为深刻的记忆。然而这一说法,与清宫档案所记,并不吻合。由于主人公沈荩的缺场,及清政府对这一问题的讳而不言,导致"沈荩之死"不仅在沈氏遇害当年就引起很大争议,更在此后百余年中,被以各式各样的形式不断解读。这些解读虽然与历史真相出入甚大,乃至根本相悖,却比真相本身留下更为醒目的印迹。通过展现"沈荩之死"这一历史层积的过程,本文试图反思中国近代史的建构模式,追味历史事件背后的另一重历史。

  • 标签: 革命党人 荩之 中国近代史 历史真相 多重视角 满清政府
  • 简介:1月7日,旺苍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汶川特大地震旺苍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县委书记张尚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亚洲,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强,县政协主席赵俊科出席会议。会上,对《汶川特大地震旺苍抗震救灾志》在编纂的指导思想、纲目设置、框架体式、语言表述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在资料的补充完善、表册的处理、图片的编辑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抗震救灾 编纂工作 人大常委会主任 汶川特大地震 县委书记 县委副书记
  • 简介:现时志书的评审,最为薄弱的环节,莫过于忽视对照片的审核和验定。尽管方志界一些专家曾一再提醒,务必重视这一问题。然而在评审中终无其一席之地。一方面是送审者不提供有关照片资料,另一方面是评审者也不太注意对照片的审定,以至于在志书照片上留下了一些本可避免的疏漏。照片堪称志书的“风景区”,由于疏漏,而大煞“风景”,影响志书的质量,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 标签: 入志 编纂者 照片资料 艺术性 灌装生产线 华联商厦
  • 简介:5月22日至24日,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了《新疆通志》第二次评稿会,出席会议的专志编辑室主任和主编约30人。评议了通志中政治、文化部类的志稿有编、有章、有节,一共九件,它们是《广播电视志》的《无线电广播》(编)、《民族志》的《民族乡》(章)、《劳动人事志》的《生活福利》(章)、《群团志》的《工人代表大会》(节)、《法院志》的《机构》(章)、《文学艺术志》的《塔吉克文学》(节)、《出版志》的《1949—1956年的出版活动》(节)、《新疆通志》的《大事记》(元代部分)、《统计志》

  • 标签: 新疆通志 志稿 评稿 广播电视志 专志 志书质量
  • 简介:地方志是一种朴实,严谨的资料书。因此,把资料比做志书的灵魂并不过份。能否编出一部符合时代要求,反映地方志特点的新志书,首先取决于入志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就《乌苏县志》的编纂工作来说,首先要熟悉乌苏,了解乌苏、认识乌苏,吃透县情的方法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两条,即明代学者顾炎武所倡导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查阅档案,博览群书,收集文字资料;“行万里路”就是实地采访考查,征集实物,搜集实访资料。

  • 标签: 乌苏县志 编纂工作 万卷书 查阅档案 新疆游记 八十四户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