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台湾海峡两岸的古民族关系,学术界见仁见智,发表了许多宏论。本文拟论证先秦至隋唐时期台湾海峡两岸的民族关系,试图探讨三个问题.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二、安家之民与山夷的关系;三、华夏(汉)族与两岸土著民族关系。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一、闽与闽越的关系中国最早形成为民族的称为夏族,春秋战国时称为“诸夏”,汉代时称为汉族,一直沿用至今。夏族的统治者最早建立的国家称为夏朝,夏王朝把周边的土著居民称为“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随着朝代的更迭,其称呼也不断变更,如周代,称为“夷”、“蛮”、“闽”、“貉”、“戎”、“狄”等。经秦汉历隋唐至明清,情况均如是。因此,探索不同的民族名称的本质及关系,乃是研究中国民族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要探索闽、百越与闽越的关系

  • 标签: 闽越 百越 越国 台湾海峡两岸 越王 南越
  • 简介:提起康有为,略懂历史的人们可能会想起公车上书或者戊戌变法中慷慨激昂的书生来。确实,康有为在近代史上的那些事儿成就了他“圣人”的名号。然而,经过岁月的打磨,康圣人浮出水面的小辫子越来越多,不断遭人诟病。今天就来淘一下——

  • 标签: 康有为 纳妾 “圣人” 戊戌变法 近代史 辫子
  • 简介:<正>由严昌洪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是该社出版的“中国社会丛书”的一种。本书运用历史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方法,以风俗的嬗变与社会近代化的关系为主线,系统地勾勒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政治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演变的轨迹。着重论述古老风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西风俗的冲突与融合、经济政治改革与风尚变迁等重要问

  • 标签: 社会风俗 中国近代 中国社会史 冲突与融合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
  • 简介:<正>八十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就有人呼吁:“从1919年起至1949年止三十年的现代美术要用文字肯定下来,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王观泉《要重视中国现代美术的编写和出版》,载《美术史论》1982年第4期).十年过去了,这一空白由阮荣春与胡光华先生合著的《中华民国美术》(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所填补.作为中国第一部现代美术,此书不仅涉及范围广,总揽了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现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美术理论及其成就、美术社团、美术教育和艺术考古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发展,且史论丰富精微.除所论及的美术家有一千余人外,有民国美术大事记,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生一览表、近现代来华外国美术教育家简介,以及二百七十余幅图版.值得

  • 标签: 美术瓷 美术史论 中国现代美术 中华民国 现代美术史 美术家
  • 简介:<正>四川成都巴蜀书社于1995年9月出版了民俗学史家王文宝的新著《中国民俗学》一书。该书以大量的民俗学史料编著了一部40万字的中国民俗学。其中最为丰厚翔实的部分是“五四”以来至30年代我国民俗学开创后的初见繁荣期和近十七年来民俗学的重新崛起期的历史记录。作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史 重新崛起 繁荣期 30年代 发展动向
  • 简介:<正>一、崇天是古老的传统信仰中华民族崇天的思想,早在商代甲骨卜辞里,就有许许多多的记载。如“今三月帝令多雨”,“今二月帝不令雨”,“羽癸卯帝其令风——癸卯帝不令风”,“帝其降我——帝不我降堇”,“贞卯,帝弗其降祸,十日”等,当时人们把下雨、大风、挨饿、灾祸等有关生产、生活上的大事,都归之于“帝”的发号施令。据郭沫若说,这儿的“帝”自然是指至上神无疑,也就是指的天。

  • 标签: 天命观 民族 屈原 昭王 楚国 国君
  • 简介:夏鼐对稻、粟、小麦、番薯,人类食物的起源;蚕、桑、丝绸人类衣着实物;马、车马坑人类出行工具等作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古代农业的发展与实践,人类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 标签: 夏鼐 农史三题
  • 简介:我想表达三点感想:第一,我们在学习民俗学的过程中,最早不管是看哪些学者概述性的定义,往往是把民俗学说成既是历史学又是现代学,同时又跟人类学、民族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想我们能够感觉到民俗学自身学科体系建设当中存在着一种相对混乱的观念,往往要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摇摆不定地寻找自己的定位。

  • 标签: 民俗史 写作模式 学科体系建设 理性 断代 历史学
  • 简介:<正>当原始人类对于客界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无力征服自然所引发的恐惧感和人类自身极力寻求与客界关系的平衡愿望,衍生出了人对自然的神化信仰与崇拜。在前逻辑时期,原始人类以“万物有灵”的比拟想象思维为基础,逐渐产生了对天、日、月、星辰、山、河、火、水及动植物的膜拜观念。我国东北地区诸民族传承已久的相关信仰习俗,同样印证了人类世界观发展的必然阶段的历史状貌,为我们探讨和研究文明进步的自然历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

  • 标签: 东北民族 鄂伦春 自然神 原始人类 信仰习俗 鄂温克族
  • 简介:春节是生活美的高潮,生活美的集中体现;是精神美的高潮,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更好地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节日文化,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节日庆典源远流长,在三千多年中,节日文化不断丰富、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些传统节日中,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表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给予人民以极其深刻的影响。节日庆典是一个民族精神代代传承学习的最生动活泼的课堂,具有极大的民族凝聚力。

  • 标签: 节日文化 民族精神 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美 生活美 时代精神
  • 简介:<正>从时间方面观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从空间角度审视,北朝又是民族融合的主要地域。北朝版图内,除入主中原的鲜卑族和当地土著汉人外,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居民。北魏首都洛阳城南有四夷馆、四夷里,专门安置南朝归附者,境外各族的使者、客商及投诚人员等,最多时达到一万多户。当时人形容这里是“四方风俗,万国千城”(《洛阳伽篮记》卷3),确实是名不虚传。洛阳是整个北朝的缩影,北朝疆域里多数地区都是几种民族混居,四方风俗错杂。在民族融汇的过程中,

  • 标签: 民族融合 鲜卑族 民族风俗 南北朝 汉族 北魏孝文帝
  • 简介:56个民族各有风采,这一次我们将连载两期带大家走进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勐简大寨,全方位地探秘生活在这里的一个叫做“黄衣阿佤”的民族.我们的勐简大寨之旅,首先从这里开始……

  • 标签: 民族 皇族 耿马县 临沧市 云南省 大寨
  • 简介:民族学博物馆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伴生的产物,成为异文化物品收集和展示的场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学内部开始对该学科具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反思和批评。在此影响下,民族学博物馆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即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民族学博物馆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及使命。

  • 标签: 民族学博物馆 后殖民语境 多元文化
  • 简介:<正>“黑话”人,是居住在云南鹤庆、剑川、丽江等县山区的少数民族,系彝族的一个支系。因为他们的语言是彝语夹杂着古自语,外人很难听懂,故称其为“黑话”。“黑话”人是一个原始而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的生活习俗还保存着古朴的原始遗风。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凝聚着“黑话”人特有的民族经济生活、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心理、信仰、艺术、语言等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色彩,是研究该民族民间生活与文化的可贵资料。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生活的生产力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

  • 标签: 民族传统节日 黑话 踏歌 民族民间 少数民族 生产方式
  • 简介: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一起追寻远逝的民族

  • 标签: 契丹族 民族 契丹文字 历史
  • 简介:<正>唐嘉弘教授从事民族史研究和先秦教学40年,是我国在民族、先秦这个领域一位有成就的学者。最近,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国古代民族研究》一书。全书精选了他的28篇论文(其中有5篇是他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教授合写的),约40万字。这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 标签: 民族史研究 古代民族 重要成果 徐中舒 先秦史 历史学家
  • 简介:<正>美术是一条不断向未来延伸的长河,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根据其时代的需求对它进行新的发现和指向未来的解释.在这一点上,克罗齐、海涅、马克思与布里奇的观点是同样卓越而令人信服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在于:历史把我们安排在新旧世纪的交接点上,这就有可能使我们自觉到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我们亲身感受到人类历史在20世纪取得的空前发展;亲身领受过这个世纪的工业文明与科技成就——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伟大成就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启示;也感受到那些不必要的争夺、对抗,以及由于历史误会导致的那些“你死我

  • 标签: 中国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 海涅 中西艺术 时代的需求 人性
  • 简介:<正>饮酒是美利坚民族生来俱有的生活习惯。美国发达的农业和果品业为酿酒的兴盛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美国人的饮酒方式是不同地区和民族饮酒习俗的集合体,但经过长期的融合和自身发展,也形成一些独特的风格。很久以来,美国的宗教势力、妇女组织以及广大社会人士把戒

  • 标签: 禁酒运动 美利坚民族 饮酒习俗 美国人 殖民地时期 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