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古镇与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体系。通过对历史古镇的内涵、分类与保护原则的总结与分析,从而进一步厘清对历史古镇保护规划的原理。

  • 标签: 古镇 保护 分类 原则 规划
  • 简介:王尚义先生所著的《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为历史地理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是值得历史地理学者重视的方面。通过作者在这方面的实践,提出了有关这个领域的理论,并非一般的泛泛之谈。所以此书是一本有价值的作品,是值得向历史地理学界推荐的。

  • 标签: 历史地理研究 理论与实践 流域 历史地理学
  • 简介:权力制衡学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演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权力制衡理论。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与其历史地理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海洋文明而非农耕文明催生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权力制衡学说不仅对中国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近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尤为深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权力制衡理论无疑对我国目前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制衡机制 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 历史 影响 现实借鉴
  • 简介: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国历史理论丛》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这是本刊连续第三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本次入选CSSCI历史学类期刊共26种,按总被引次数与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的加权值高低顺序排序,《中国历史理论丛》位列第九位。

  • 标签: CSSCI 来源期刊 历史地理 中国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社会科学研究
  • 简介:A·贝克教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并不陌生的当代西方历史地理学家。关于他的生平,他作为终身院士(1ifefellow)的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学院的网页有专页介绍,他作为主编之一的“剑桥历史地理研究”丛书的出版单位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网页也有简短介绍,我也曾撰文介绍。

  • 标签: 地理学科 历史学 贝克 英国剑桥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剑桥大学出版社
  • 简介:<正>(一)什么是本质理论尽管地理学专著也大多是区域叙述性著述,但还仍有相当一部分纯理论著述。而在历史地理学领域,无论日本还是世界其他各国,其专门著述则大多是对以往的地理或历史区域的叙述,很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 地理现象 本质理论 景观 区域
  • 简介:本文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1987至2014年来CNKI数据库所收录的《中国历史理论丛》可用于研究分析的1796篇论文按照发表时间、基金资助情况、高频关键词出现次数、作者出现频率、发文机构分布、论文被引频次以及论文下载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了高频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图,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概括28年间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存在的局限和未来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统计分析 研究现状 发展脉络
  • 简介:PART2:北线地理名词:常熟、苏州、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告别上海大都会的繁华胜景,一路往北便是苏州、南京、扬州,历史一个比一个久远。当你面对的所有城市和景物都以"千年"为时间计算单位时,你是无法提起丝毫的骄矜之气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堪称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最高褒奖。苏州有2500

  • 标签: 扬州 历史上 私家园林 苏州 南京 常熟市
  • 简介: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明朝官府兴建的关闸,位于莲花茎上,是古代澳门地区与内地交通的咽喉,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利用相关历史文献并结合中外历史地图、古旧照片资料,详细分析了明朝官府设置关闸的时间、位置和目的,明清官府对关闸的重建和修缮,关闸的建筑特色和门禁制度,以及澳门新关闸建成的时间、建筑形制及其作用的变化,从多个视角展现了澳门关闸的历史变迁过程。

  • 标签: 关闸 设置时间 设置目的 建筑特色 历史变迁
  • 简介:<正>一、引言我国沙漠面积广大,广泛分布于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地带。在备个地带的沙漠中,都存在着许多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其中包括许多古代城市遗址:这些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城遗址的存在,使得历史时期沙漠变迁研究成为极有吸引力的一个课题。

  • 标签: 历史时期 历史地理学 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遗迹 沙漠变迁 研究者
  • 简介:2002年秋,有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一次"中国长城考察万里行"活动。这里,我们选发随行记者的部分文章,其中的故事再一次展现了万里长城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无穷魄力。——编者

  • 标签:
  • 简介: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系统研究了濮阳城址的历史变迁情况,认为古帝丘与卫都濮阳城一脉相承,在今濮阳县城东南十六里的五星乡高城村。秦代以来,濮阳城曾发生了四次迁移,秦汉魏晋之濮阳县城在今濮阳县城西南三十里新习乡湾子村一带,北魏时期又东北移至今县西南二十里子岸乡故县村处,五代天福四年再移于今县东南五里,北宋熙宁十年始将濮阳县城迁到了今址。

  • 标签: 濮阳 城址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