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2011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油田企业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相关高校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文中通过晚石炭世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分析,认为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广义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海西期它是扬子地块北东缘宽缓弧形展布边缘裂陷槽(或盆地)边界;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碰撞,成为两地块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性质,属广义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期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环太平洋构造域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早三叠世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地块抬升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迁移趋势;印支期郯庐断裂带一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缓‘S'形地块拼贴边界,现今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由北北西向南南东斜向逆冲推覆性质,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上部构造层变形,即张八岭构造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变形;燕山期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狭义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一部分.

  • 标签: 海西期 印支期 岩相古地理 郯庐断裂带 碰撞 逆冲推覆
  • 简介: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冷暖感应记载,认为1757—1774温度升高发生在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结合已有的树木年轮研究成果,并根据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进而从更宏大时空尺度上认识此次温度升高历史文献记载中具体内涵,认为历史文献记载1757—1774温度升高相对于18世纪10—20代,而非30-50代。根据历史文献重建温度变化,必须结合文献形成历史背景,因为同时期的人文社会背景,影响到历史文献记载可靠性。

  • 标签: 温度变化 历史文献 树木年轮 天山北麓 18世纪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10月出版《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类、地质学类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社会发展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利用丰富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理论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气候影响传递过程分析框架;方法上,实现了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基于语义差异历史社会经济序列定量重建;科学认识上,总结出"冷抑暖扬"而又福祸相依宏观韵律。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中国
  • 简介:系统地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基本原理及方法,并以我国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进行了多点统计学随机建模实例分析.多点地质统计学为储层随机建模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方法综合了基于象元方法易忠实条件数据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易再现目标几何形态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基于变差函数二点统计学不能表达复杂空间结构再现目标几何形态不足.通过理论与实例研究,分析了目前多点统计学尚存在问题(包括训练图像平稳性问题、目标连续性问题以及综合软信息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地质统计学 几何形态 明化镇组 随机建模 储层 新近系
  • 简介: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太古界至中生界中出露面积最广、沉积厚度最大地层单元,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硅化白云岩。雾迷山组层序稳定,形成于相对广阔、持续且稳定沉降浅水沉积环境。永定河流域自庄户洼村溯河而上直至珍珠湖景区,不同层位雾迷山组露头中集中发现了多个期次、不同规模、由古地震引发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变形(液化混插、底辟、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层理)、挤压变形(紧密褶皱、板刺状角砾丘—槽构造)、拉伸变形(环状层、拉伸布丁)以及脆性变形(地裂缝、层间断层震裂岩)。文中这些软沉积物变形分布表面特征做了系统描述,典型液化变形、挤压变形及拉伸变形形成机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合该区构造背景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区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震系沿中元古代燕辽裂陷槽轴部断裂活动触发;根据软沉积物变形出现频率,古地震发生频率(地震周期)进行了初步估算,约为3.22万

  • 标签: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永定河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710月出版(200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6影响因子为1.311,全国1723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53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排序表 石油类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011月出版《2010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古地理学报》2009影响因子为1.508,全国1946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中居第35位。兹将总排序表中影响因子前5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影响因子 科技期刊 排序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石油类
  •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0410月出版《200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古地理学报》2003影响因子为0.978,全国1576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中居第72位。兹将该总排序表前400名中地学石油类部分期刊序次与影响因子择录如下。

  • 标签: 全国科技期刊 古地理 因子全国
  • 简介:白云岩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矿物含量应超过50%。白云岩中常含有方解石、石膏等化学沉淀矿物,也可含有黏土、陆源砂、粉砂。白云岩与石灰岩有相似的外貌,但白云岩与盐酸反应较石灰岩弱。

  • 标签: 白云岩化 白云石化 术语 碳酸盐岩 化学沉淀 石灰岩
  • 简介:西藏南部江孜盆地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碎屑流、滑动流与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主要由斜坡相碎屑岩夹硅质岩灰岩构成。在这个斜坡背景中出现了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与海底扇相等3类型岩相组合。其中,上斜坡以各种规模滑动沉积为特色,下斜坡以不同性质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海底扇具有完整内扇、中扇与外扇组合,可划分出进积型退积型两序列类型.它们多半由浊流形成各种砂体组成

  • 标签: 藏南江孜盆地 侏罗世 白垩世 重力流 沉积 海底扇
  • 简介: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5月14日--21日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演化古生态学复杂遗迹化石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古环境分析依然遗迹学基础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学科交叉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重要推动力。

  • 标签: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学
  • 简介: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于20165月6日—9日葡萄牙新伊达尼亚世界地质公园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分析及遗迹化石系统古生物学当前遗迹学研究热门领域,新概念跨学科研究方法将是未来遗迹学发展重要推动力。对比表明,中国学者遗迹化石系统分类学、陆相遗迹化石以及新遗迹学领域研究较为薄弱。笔者认为,注重遗迹化石地质突变期中分析、发展新遗迹学、加强四足动物及鸟类足迹研究,将是近期国内遗迹学主要研究方向。

  • 标签: 第4届国际遗迹学大会 遗迹化石 遗迹学 葡萄牙
  • 简介: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常规砂岩与碳酸盐岩大中型油气田勘探举步维艰,砂砾岩这种粗粒沉积特殊油气藏再次走进勘探家视野。近年来,中国砂砾岩储集层展现出巨大油气潜力,尤其新疆准噶尔盆地玛湖大型砾岩油藏发现,亟待开展针对性研究。作者梳理了全球粗粒沉积研究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概念形成萌芽(1885—1947)、成因分析快速发展(1948—1987)以及理论形成工业应用(1988至今)3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均表现为科学家粗粒沉积热点与瓶颈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与探讨,由实际现象或油气田发现引发出问题,开展成因探讨,形成理论后再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过程。综合每个阶段研究主题以及代表性文章和事件,并结合作者长期研究过程中思考,提出了当前粗粒沉积所面临关键性热点问题与今后研究方向建议,主要包括:古地形特征与坡度、沉积成因机制、相带与微相划分、水槽模拟实验、砾岩成岩作用、测井解释瓶颈、地震处理与解释以及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需求

  • 标签: 粗粒沉积 发展历程 砾岩油藏 热点问题
  • 简介:随着GIS3D技术不断成熟,古地理重建已从传统二维古地理图绘制,逐渐向含地形地貌特征三维可视化方向发展。对此,作者提出一基于GIS技术建立数字古高程模型方法:首先以不同年代岩相古地理图为基础,结合解释古高程古水深范围,进行古地形地貌复原;然后利用相关数学算法及GIS方法对等值线图进行空间插值渲染及3D表达。以晚侏罗世拉萨地体为例,方法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按照文中设计方法,古地理环境进行近似的3D渲染复原是可行,生成数字古高程模型能够正确且直观地反应古地理图上沉积相所指示地形地貌特征。研究将计算机GIS技术应用于古地理重建工作,为中国古地理重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研究方法手段。

  • 标签: 古地理重建 数字古高程模型 拉萨 晚侏罗世
  • 简介: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楚雄地区反映。剥去喜马拉雅运动改造、把攀西地堑系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位置后(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以“盆”“山”耦合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演化及这些盆地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印支期建立起来“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新构造运动盆地保存油气成藏不利因素。

  • 标签: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 简介:传统沉积相分析方法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对于相同沉积构造、曲线形态及地震反射特征,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认识,而岩性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并且能通过精密仪器准确获得,因此,利用岩性数据进行沉积相判别,可以避免沉积相分析过程中人为认识相标志不同造成差异。作者以珠江口盆地三角洲沉积岩性数据为基础,通过能够反映沉积速率、沉积物供给量及沉积水动力条件不同岩性地层厚度层数统计,选取单层厚度、地层厚度比、出现频率及层数比统计参数,以交汇图、岩性百分含量三角图及箱线图为依托,最终建立各沉积亚相定量判别标准。通过检验,准确75%左右,可见方法基本可行,为沉积相定量化研究提供了一可供借鉴方法。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 沉积亚相 岩性统计 定量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