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鲍曼不动菌进行临床分布探讨及药敏分析。结果3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92.0%);主要分布在呼吸内(51.6%)、ICU(14.6%)及普外科(10.2%);耐药率最低的为亚胺培南(16.5%)、美洛培南(19.5%)及阿米卡星(22.4%)。结论临床应及时根据微生物室监测的耐药菌株变迁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用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或减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株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不动杆菌属是一类非发酵糖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内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已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其致病性和潜在的毒理性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该菌可引起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伤口感染、继发性脑膜炎、血行感染等各种感染,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的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致病性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05例,其中MDRAB医院感染69例,占65.7%;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4.8%,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6.4%,其他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而心外术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和MDRAB医院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DRAB医院感染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预后。

  • 标签: 心脏外科术 多药耐药鲍氏 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46例的临床资料,从痰标本中分离所得46株鲍曼不动杆菌,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所有病人均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曾反复使用一种或多种抗生素,39.1%存在混合感染。药敏检测结果表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达97.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卞西林+舒巴坦亦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及单环类如氨曲南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应及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如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可改亚胺培南治疗。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下呼吸道感染 药敏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中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该中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2014年临床分别分离病原菌307、565、600株,其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9株,2012—2014年分别为14株(4.56%)、27株(4.78%)、38株(6.33%)。临床标本类型主要为痰(占68.36%)和尿标本(占20.25%);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最多的科室为脑外科和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对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耐药率大多呈下降趋势,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该中医院临床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较低,抗菌药物耐药率控制较好。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微生物 病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初步探讨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应用抗菌药物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用药合理性及感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的8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效果的有关资料,对应用各类药物的强度进行计算,并采用K-B法对患者送检标本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对于常用抗菌药物而言,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只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较低。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而言,在应用强度方面,鲍曼不动杆菌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正相关关系。对于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等抗菌药物,在应用强度方面,鲍曼不动杆菌与其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严重的耐药性,应提高重视,可采用阿米卡星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类药物进行治疗,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对其适应证详细了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日趋升高的结核病患病率,以及耐药菌株的增多和扩散,使结核病成为危害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各个器官,主要损害肺脏,引起肺结核病。在单一传染病导致人类死亡的名单中,结核病致死率排名第二。近年来,结核病在大多数国家中出现流行回升的趋势,每年约有900万例新发患者和200万例死亡患者。为了给该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概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新检测方法及其耐药机制。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根除率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12.50%,对照组患者为2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使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以改善,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采取心理、饮食、药物、消毒隔离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后,观察患者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治愈,无无效病例。结论对布氏杆菌患者实施有计划、有针对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依赖利福平结核杆菌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与诊断结果均接受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将结果统计出来。结果通过影像观察,多数患者的肺部双侧都有结核,而且两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只有极个别的患者是单侧结合和单侧病变。从影像中可以观察到普遍患者的病情都处于严重的状态,推测跟患者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对利福平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结论对利福平结核杆菌依赖的患者需要早确诊、早治疗,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 标签: 依赖利福平 结核杆菌 治疗特点
  • 简介:流行病学资料强烈提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癌症联合会将其定义为Ⅰ类致癌原。尽管目前关于H.pylori感染导致胃癌发生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但早在H.pylori致癌假说提出之前,长期低胃酸分泌可诱发胃癌的结论早已得到公认,故推测H.pylori感染相关的低胃酸分泌在H.pylori致癌机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H.pylori感染诱导产生的持续性胃黏膜免疫炎症反应可以引起T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最终导致胃黏膜的损伤和生理功能(胃酸分泌)的改变。目前认为,H.pylori感染患者中仅少部分进展至胃癌,宿主的胃酸分泌状态和胃内共栖菌群构成是决定H.pylori感染患者不同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H.pylori相关低胃酸分泌与胃癌的关系,以及胃内菌群在其中的作用。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胃肿瘤 胃酸分泌 胃内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96名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8名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48名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都持续治疗7d,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要强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70.83%,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病症,运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奥美拉唑等三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更佳,任何服用过程中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左氧氟沙星 多西环素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胃镜检查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160例胃息肉患者,对照组为160例慢性胃炎患者,详细记录观察组的病理类型,并对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改良吉姆萨染色法镜检,对照组的黏膜组织进行染色镜检,比较不同类型胃息肉的分布及与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关系、两组Hp感染及强度、不同类型胃息肉Hp感染及强度。结果胃息肉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底部,增生性息肉多发于胃体和胃底(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57.50%,对照组Hp感染率为50.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7,P<0.05),其中观察组以中低强度感染为主,对照组则以中高强度感染为主;息肉部位与非息肉部位在不同类型的息肉中Hp感染及其强度无统计学差异(X2=1.14,P>0.05)。在Hp感染率中,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结论与慢性胃炎患者相比,胃息肉的发生与Hp感染无统计学相关,Hp感染与不同息肉部位无关,但息肉类型不同,Hp感染程度和感染率有差异。

  • 标签: 胃息肉 幽门螺杆菌 胃炎
  • 简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采集脑梗死患者(46例)清晨空腹静脉血,同时选择未患有脑梗死且年龄〉60岁其他疾病患者(42例),分别测定两组人群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及脑梗死相关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颈部血管的狭窄程度、斑块有无,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IgA、IgM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Hp感染与颈部血管病变、脑梗死相关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37(80.43%)、27(58.70%)、12(26.09%),对照组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IgM抗体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是24(57.14%)、12(28.57%)、3(7.14%),且三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体阳性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均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1、4.023,均P〈0.05)。IgG抗体阳性者CRP水平及血FIB水平明显高于IgG抗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3.433,均P〈0.05)。人体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Hp感染可能诱导血管炎症发生,参与动脉斑块的形成,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考虑Hp的感染、发生和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幽门螺杆菌 老年人
  • 简介:结核病现阶段依然为我国传染病防控领域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首先为我国结核病人基数较大,位居世界第2位,其次为近年来耐药性结核病人呈现大幅度增长,疫情形势严峻。相较药物敏感性结核患者,耐药性结核病人无论从传染病防控到医疗救治,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和负担,因此我国耐药结核病疫情形势也被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按照WHO2014年公布的结果,全球现有耐多药结核(MDR-TB)患者预计达50余万,

  • 标签: 结核 药物耐受性 MDR-TB XDR-T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收治并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84例,所有患者经证实H.pylori感染,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每组42例。结果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39/42),治愈率为95.2%(40/42),标准治疗组Hp根除率为71.4%(30/42),治愈率为85.7%(36/42),两组Hp根除率、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6/42)、19.0%(8/42),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较标准三联疗法安全有效,其费用-效益比更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并同时进行HP检查的240例患者,其中大肠息肉患者80例(大肠息肉组),大肠癌患者80例(大肠癌组),电子肠镜检查正常者80例(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理学改变与HP感染的情况。结果大肠癌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77.5%,大肠息肉患者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63.7%,正常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为32.5%,存在统计学差异;HP感染在腺瘤状息肉中明显高于炎性息肉,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P感染与大肠息肉(腺瘤状息肉)、大肠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腺瘤状息肉患者中要注意HP的筛查。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大肠息肉 大肠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因返酸、烧心、上腹痛于2009年7月7日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幽门型黏膜轻度慢性萎缩性炎伴急性炎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给予标准i联疗法:雷贝拉唑(10mg,1次/d)、阿莫西林(1000mg,2次/d)、克拉霉素(500mg,2次/d);疗程为2周。服药第3天患者出现头晕、

  • 标签: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根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共11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口服德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胃炎清胶囊治疗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后痊愈11例,总有效率75.54%;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后痊愈43例,总有效率96.36%,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时,可以采用中药胃炎清胶囊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药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胃炎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