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用于外排泵抑制剂(EPIs)逆转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对于环丙沙星耐药的研究。方法建立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选用6种EPIs(CCCP、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和维拉帕米)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联合使用,记录秀丽隐杆线虫生存率以评价体内药效,同时进行毒性试验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同浓度XDRAB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死情况不同,选择5×106CFU/mL作为XDRAB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浓度。秀丽隐杆线虫生存实验显示,XDRAB感染线虫3h后线虫组与加入多粘菌素B的对照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4,P>0.05),感染线虫6、9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感染6h与9h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9,P>0.05),最终选择6h作为感染时长,36h为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时长。环丙沙星联合EPIs应用于感染模型实验中,低浓度的PAβN、NMP、奥美拉唑、利血平可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30%~40%、15%~20%、20%~30%、20%,高浓度的维拉帕米可将感染线虫的存活率提高30%左右。体外药敏试验和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分别与CCCP、奥美拉唑和维拉帕米联合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4,分别联合PAβN,NMP和利血平可降低MIC至原来的1/2,其中CCCP体外联合抑菌效果最佳,但毒性较大不适于体内药效研究。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秀丽隐杆线虫-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模型,得到6种EPIs逆转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秀丽隐杆线虫 外排泵抑制剂 环丙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临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益生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Hp根除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益生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vs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8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44%vs3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唾液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鲁氏杆菌病在基层农牧区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等常见原因进行准确诊治。结果布鲁氏杆菌病需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减少发病,从而降低社会经济负担。结论通过对布病的传染、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布病感染率和发病率,从而减少布病对人类的损害。

  • 标签: 布鲁氏杆菌 预防措施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藏药寒水石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按照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症状选取二十一味寒水石散、十五味黑药丸、六味寒水石散进行治疗,对3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中,痊愈的患者有213例,占71%;好转的患者有81例,占27%;未愈的患者有6例,占2%。结论将藏药寒水石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获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病症,提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治愈率,存在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以及实践。

  • 标签: 藏药 寒水石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患者痰结核杆菌检验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比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传染科收治的90例肺结核患者的晨痰及24h痰液的3种不同检测手段(直接涂片法、培养法、lamp法)的检出效果。结果3种方法的24h痰液检出率高于晨痰检出率;涂片法和培养法两种痰液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amp法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p检测手段快速方便,检出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核 痰结核杆菌检验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检验,探究不同检验方法的影响有何不同。方法利用一次离心、二次离心、滤芯滤膜及双重滤膜法对呋喃唑酮片中大肠杆菌的情况进行检验。结果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离心滤膜法与离心双重滤膜法4种检验方法中,离心双重滤膜法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检验方法,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几种检验方法相比,离心双重滤膜法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不仅操作过程胃肠简单,总体上检出率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杆菌 检验方法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82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91例以及对照组91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胃溃疡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通过对比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等,以突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复发率以及HP根除率几方面,两组胃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患者,治疗方法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提高胃溃疡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降低疾病复发率几方面,均较为满意。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治疗案例的研究,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的提升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30名布病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然后对效果做出总结;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顺利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运用恰当的护理方式,对于减少布病引起的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痊愈时间是非常有效的。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护理 关节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三联疗法,观察组则给予序贯疗法,并对比两周后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缩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期的回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复发率较低,且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溃疡能够防止再感染,降低复发率,有效地缩短了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清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窦部黏膜病理的改变影响与萎缩性胃炎的影响,了解幽门螺杆菌对炎症程度、腺体萎缩与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7例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清除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并跟踪随访患者一年时间,了解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成功治疗64例,失败43例;与治疗前相对比,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均明显改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成功患者的炎症、活动性、萎缩程度与肠上皮化生程度相对治疗开始改善效果较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与活动度,因此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种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萎缩性胃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病房的常见革兰阴性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700株临床分离菌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分析其细菌构成及耐药性。结果呼吸内科最常见的5种革兰阴性杆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者为阿米卡星(17.7%~28.6%),最高是氨苄西林(91.8%~93.0%)和复方新诺明(75.6%~82.5%)。结论本次研究分析了呼吸内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这对于以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延缓细菌耐药性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8例。按照11比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半夏泻心汤)与对照组(常规西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系。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Hp阳性率最高达92.45%。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重。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充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结核病治疗及该地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2014-2016年分离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卡拉霉素(KM)药物敏感性检测及菌种鉴定。结果2014-2016年共分离鉴定出结核分枝杆菌231株,其中154为全敏感,77株为耐药,总耐药率为33.33%,耐多药率为17.3%;耐药顺序为INH、RFP、SM、OFX、EMB、KM;男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χ2=1.987P>0.05)和耐多药率(χ2=0.9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治和复治患者间总耐药率(χ2=23.807P<0.05)耐多药率(χ2=28.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充市耐药结核病疫情较严峻,应进一步加强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控。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正确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和分析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重点统计患者年龄、临床诊断和幽门螺杆菌(Hp)检查结果。结果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检查结果阳性的96例,阳性率为51.6%,各年龄组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中,以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最高,达到100%,以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率最低,为42.86%,其他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率在47.37%~55.0%。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检测Hp对于诊断、治疗上消化道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用微孔板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链霉素(SM)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分析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150株MTB临床分离株用微孔板变色硅胶显色法分别检测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与BACTECMGIT960检测法作比较。结果微孔板变色硅胶显色法最佳接种菌量为10-3mg/ml,检测最佳时间为7~10d,INH、RFP、EMB、SM4种药物的最佳MIC判断界值分别为0.25、1、4、2μg/ml。以BactecMGIT960药敏结果为标准,微孔板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符合率同BactecMGIT960高度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H:χ2=1.23,P〉0.05;RFP:χ2=1.21,P〉0.05;EMB:χ2=1.45,P〉0.05;SM:χ2=1.25,P〉0.05),其准确度分别达96.7%、98.0%、92.0%、96.0%。结论微孔板变色硅胶显色法检测MTB的耐药性具有成本低、快捷、操作简便、便于观察判断等优点,为MTB耐药检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异烟肼 利福平 乙胺丁醇 链霉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症状、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进行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洛赛克、吗丁啉口服治疗,共四周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四周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患者31例(62%),显效患者10例(20%),有效患者7例(14%),无效患者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6例(52%),显效患者7例(14%),有效患者7例(14%),无效患者10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呈现明显的差异,<0.05。结论得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服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不良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医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所有患者均给予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比较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相应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6%;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性治疗,治疗前后患者消化功能不良症状评分降低明显,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致病菌之一,然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居民胃幽门螺杆菌的确切感染率及其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武汉地区2180名居民进行尿素14C呼气试验测定,同时运用调查表进行相关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在2180名健康体检居民中尿素14C呼气阳性者为1025名,武汉居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且;男女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男性感染幽门螺杆菌风险是女性的1.38倍,即比值比(OR)=1.38。运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共用公筷、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是减少Hp感染的主要因素(P<0.01)。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抽烟、饮酒、喝茶、体重指数、慢性胃肠道症状、既往健康状况等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未见显著关联(p>0.05)结论武汉地区健康居民中活动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与家庭进餐未使用公筷以及聚餐时未分餐关系非常左。建议提倡进餐时使用公筷,是预防及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危险因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