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的A.Baumannii的耐药情况。方法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出的3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结果37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0株对21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占27.03%,仅有2株对所有药物敏感,占5.41%。35株发生了多重耐药,比例为94.59%。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0%,有16株菌株对IMP耐药,其耐药率为44.4%。结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在本研究中已经呈现出对多种抗菌药物的高比例耐药,甚至出现多个“全耐药”菌株。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7-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德灵WalkAway-40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从2007年的227株上升至2011年的346株,菌株耐药性强,对头胞吡肟由2007年的42.6%上升到2011年的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由2007年的42.3%上升到2011年的74.4%,对亚胺培能由2007年的16%上升到2011年的62.6%,耐药率明显增高。泛耐株2007年为7%,2008年为14%,2009年为35%,2010年为37%,2011年为46%,增长趋势明显。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感染中已普遍存在,PDRA(泛耐药菌株)的增长趋势也逐年增高,临床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及PDRA(泛耐药菌株)的鲍曼不动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泛耐株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由于各种原因使其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泛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其流行病学的特点、耐药特征、临床抗感染的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特别是对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系统检验,用西门子公司Micro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将细菌鉴定到种。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标准,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中心推荐的WHONETS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得出结果。结果本院6年内共分出鲍曼不动杆菌数为722株。主要分布在痰(84.1%)、伤口分泌物(5.0%)、尿(中段尿)(3.5%)、血(1.5%)等标本中,其中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分离的鲍曼不动占第一位。抗菌药物方面,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同时,发现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6例,这些都需要引起临床及检验人员的注意。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已扩大化,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出现高水平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谨慎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 标签: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2010-2012年期间,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674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标本居首位;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特征,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微生物学证据以及调查线索。方法在2012年2月3日至4月22日,从某院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7株鲍曼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试剂均使用珠海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的配套材料。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8株鲍曼不动杆菌在痰液标本中分离出,6株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1株在血液标本分离出,1株在痰和分泌物中分离出,1株在分泌物、导管、血液中分离出。这些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美罗培南、诺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四环素、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对粘菌素、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起初敏感,后来中介,最后耐药;对美满霉素耐药率为39.8(%)。这些菌株药敏谱相似,显示出高度同源性。结论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流行情况 耐药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1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烧伤科,占39.8%,其次是ICU和呼吸内科;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67.5%,其次为分泌物,占23.3%;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3.2%,其次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相当严重,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与耐药性的关系,为防治因鲍曼不动杆菌造成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导管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刚果红培养基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模式菌株,并观察导管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结构。结果刚果红法检测能够形成生物膜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模式菌株阳性率68.0%(17/25);扫描电镜观察到细菌聚集,由纤维素样物质交联,甚至堆积,耐药株发现温和噬菌体。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导管中因产生生物膜,形成屏障导致对抗生素耐药;耐药株菌体表面的温和噬菌体可在耐药性传递中发挥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以及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方法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整合酶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情况,同时对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及测序以其了解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CPZ/SB耐药率为1.2%,对替加环素(15.4%)、左旋氧氟沙星(34.4%)、亚胺培南(54.3%)、比阿培南(49.4%)、阿米卡星(59%),对其他抗生素均在71%以上。104株中有73株菌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70.2%),未有Ⅱ、Ⅲ类整合子扩增阳性菌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阴性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表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整合酶 多重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toolantigen,HpS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每例患者同时进行14CUBT、RUT、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将后三项中任两项阳性作为Hp感染阳性诊断标准,对HpS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0.2%,准确性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5%。结论Hp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简单可靠、标本留取方便及完全非侵入性的特点,适合作为Hp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免疫学 抗原
  • 简介: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HP是当今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HP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ILT)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亦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994年,HP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I类致癌原.近年来,人们对HP与胃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又开始注意到其与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等胃肠外疾病的关系.HP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我国自然人群HP感染率40%~90%,平均59%[1].因此,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检测方法及时检出HP,对HP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液中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32或梅里埃公司的API卡联合鉴定出120株变形杆菌,对其用Oxoid的药敏纸片行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变形杆菌对我们监测的十四种抗生素中只有头胞比肟,泰能、丁胺卡那霉素、头胞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棒酸的耐药率低于10%。结论随着耐药株的日趋严重,加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造成的选择压力,甚至出现了耐多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菌株,因此规范化抗菌药物的管理迫在眉睫,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抗生素的临床使用率,还可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自觉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确认与慢性胃窦炎和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之后,关注的焦点又转向与胃粘膜癌变的关系上,国外研究发现Hp感染可作为增加胃癌危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与早期肠型胃癌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Hp感染是通过何种作用促使胃粘膜癌变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主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并对其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构成比及耐药率分析。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占分离病原菌的69.8%,铜绿假单胞菌位居首位,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二位,其中产ESBLs菌占44.3%,大肠埃希菌居第三位,其中产ESBLs菌占36.7%。鲍氏不动杆菌居第四位,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占15.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产生。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病原菌 构成比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由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将我市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在前5d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口服,在后5d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7日。所有患者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率。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为91.7%,对照组Hp根除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明显比标准7d三联疗法有较高的Hp根除率。

  • 标签: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与妊娠强烈呕吐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2009年门诊诊断为妊娠剧吐的病人和常规产前检查正常的孕妇,均用血清学HP抗体和13C-尿素呼气试验中Hp感染,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血清学Hp抗体检测中轻度、重度妊娠剧吐Hp感染率分别为58%及87%(P<0.05),与对照组Hp感染率3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C-尿素呼气试验中Hp感染率轻度、重度妊娠剧吐Hp感染率分别为52%和78%(P<0.05),与对照组Hp感染率(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HG的程度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妊娠剧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消化道溃疡患者26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0例,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兰索拉唑片;B组145例,给予克拉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兰索拉唑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及症状缓解程度,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A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0.0%、92.5%、89.5%;B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分别为91.0%、93.1%、90.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5.8%;B组为29.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微生态制剂联用质子泵抑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较之抗生素疗法不良反应更小。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 幽门螺杆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分析肠杆菌科细菌87份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细菌鉴定按常规方法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应用M-H培养基,以K-B纸片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的监测。结果判读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制定指南进行试验质量控制。结果培养结果大肠埃希氏菌41株,肺炎克雷伯肺炎亚种22株,产酸克雷伯菌11株,阴沟杆菌7株,其它6株。对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几乎100%,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FEP)的耐药率竟也高达40%左右,对头孢唑啉(CFZ)、西力欣(CFX)、头孢噻肟(CTX)的耐药率均大于50%,产酸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CFZ)和氨曲南(ATM)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结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临床用药要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不要盲目滥用抗生素。监测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 培养 耐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