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是一门具有广西壮族民族特色的临床技法学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各种“简、便、廉、验”的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与其他临床技能型课程的教材或专著相比较,本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具有民族性、民间性及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上结合广西壮族地理、社会、历史和文化进行讲授,开展阅读实践课,并开设了临床模拟操作课和临床见习实践课等教学手段。

  • 标签: 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民族性民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民族聚集区引产相关问题现状。方法分析了2010年与2011年两个年度内本地区7家县级医疗单位调查到的32w以上无非意愿性引产病例81例的相关资料。结果2010年36例引产中汉民族18例、少数民族18例;第一次妊娠引产17例、第二次及以上妊娠引产19例。19例中汉民族8例,其中2例是畸形儿引产、1例未婚、1例慢性乙肝,其他4例引产中有3例为女婴1例男婴。2011年45例引产中汉民族14例、少数民族31例;第一次妊娠引产25例、第二次及以后妊娠引产20例。20例中汉民族7例,其中5例畸形儿、2例因婚姻变故引产。结论调查中未发现选择性性别引产问题;出生缺陷在本次调查的引产中占有不少的份额;两个年度中是第一次妊娠引产的合计占到51.85%,女青年生殖健康问题还需社会各界加强关注。

  • 标签: 多民族聚集区 引产 性别比 出生缺陷 生殖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与民族、中耳炎分型等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8年4月新疆地区151例不同民族的住院及门诊中耳炎患者进行中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获取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病原菌种类等。结果本组164耳中,中耳胆脂瘤58耳(35.3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6耳(64.63%);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7.04%)、变形杆菌属(21.30%)、铜绿假单胞菌(17.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81%)为主。不同民族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有所不同,维吾尔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40.79%),其次是变形杆菌属(25.00%);汉族各类病原菌均有检出;哈萨克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多(35.30%),变形杆菌属很少(5.88%),未发现真菌感染(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株数在中耳炎分型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在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检出率18.96%明显高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的0.00%(χ2=20.812,P〈0.01);其他病原菌在中耳胆脂瘤中的检出率15.52%明显低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3.40%(χ2=13.072,P〈0.01)。结论新疆不同民族中耳炎病原菌的主次顺序与国内外不同;中耳炎分型不同,病原菌的种类与分布也不同。真菌感染常见于胆脂瘤型中耳炎。

  • 标签: 中耳炎 慢性 中耳胆脂瘤 病原菌 民族差异 新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学生间乙肝流行状况。材料与方法对本县1607名藏族学生表面抗原携带状况流行病学监测。结论乙肝表面阳性为192人,阳性率为11.95%;男生134人,占阳性率的14.44%;女生为58人,阳性率为8.5%。加强乙肝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疫苗免费接种是控制传染源和预防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民族学生 乙肝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本地区,哈萨克民族较为积聚,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水平的限制和医院基础设施、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理念等的不足,母婴同室存在一定的院内感染问题。本文浅要分析了如何对少数民族母婴同室进行院内感染控制管理。

  • 标签: 少数民族 母婴同室 院内感染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存在极大不均。目前我国大城市、城市居民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有的比例不大,但却占有最一流的医务人员、最好、最多的医疗资源,而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名族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尤其是儿科护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语言、生活习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保留相对完整,且这些文化、生活环境与其它地区差异较大,给其医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巨大障碍。该地区生活着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等其它少数民族。本人从小和多种民族打交道,深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居民由于长期与外界缺乏交流和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对汉语听不懂,这些都不利于医疗工作的进行。所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儿科护理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儿科护理 技术 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民族地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和尼普洛HCV-10透析机,尼普洛130-G透析器、费森F6HPS透析器、费森F60S透析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HD,可有效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结果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缩短ARF患者少尿期,治疗有效率达93%结论尽早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HD,可有效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或毒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减少ARF患者的治疗过程,减少死亡率,达到及早治愈的目的。

  • 标签: 血液透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我国法律规定,提出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审批法概念是指规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布局和审批的法律规范。分析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法的法律主体为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县级以上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人民军队、特别行政区以及特殊人群管理或服务机构都是我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法的法定主体。在审批法方面分析了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但情况都有特殊之处。其中在城市普通公民只能申请设置个人诊所以外的医疗机构,并且我国法律对其他组织作为申请人方面的规定存在一定文义矛盾。在审批法方面提出掌握审批权的机关主要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特定情形下包括外经贸委、中医药管理部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等。

  • 标签: 医疗机构 设置规划 申请 审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少数民族地区PICC带管出院化疗患者维护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PICC维护患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导致维护困难的原因依次为下级医院工作人员未接受过正规培训,没有维护所需材料,不同语言之间沟通障碍,患者遵医行为差。结论出院时携带维护说明,加强带管患者出院时的健康宣教,定期电话随访,及时指导和解决维护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提高带管出院维护的成功率,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

  • 标签: PICC 少数民族地区 维护困难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少数民族地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病人的需求。结果少数民族病人配合手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病人和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 少数民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包头地区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2例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患者与205例社区对照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3.25、6.23、4.38。床褥经常晾晒可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P<0.01,OR=0.27)。结论职业接触粉尘或有害气体、住房装修、父母有哮喘家族史可能是包头地区少数民族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床褥经常晾晒是保护性因素。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危险因素 少数民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科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本文就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护士长队伍素质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护士长队伍的素质是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 标签: 边疆地区 护士长队伍建设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以后各项心理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乳腺癌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治疗 心理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上消化道疾病而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已感觉到上消化道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本人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其间,共检查2010例胃镜检查,总结本地区上消化道常见疾病在胃镜检查中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提出新的学术思考。现将少数名族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发展趋势总结介绍如下对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全县40-69岁年龄段的所有人群进行随机电子胃镜检查,每例都做食管碘液染色,并作指示性活检确诊。

  • 标签: 胃镜诊断上消化道疾病谱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心理健康 流动儿童 城区常住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