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食品中氯化测定的样品处理,目前国家标准GB/T5009.44—1996中的14.2节采用碳化浸出法及灰化浸出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三十多份腊肠、腊肉等固体样品进行前处理时,采用了直接浸出法,测定结果与国际法中的灰化浸出法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致性结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腊肉制品 氯化钠 食品卫生 卫生监督 灰化浸出法 直接浸出法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自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后牙疼痛、松动,影响进食,自行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逐渐缓解,但钝痛持续,逐渐出现牙齿松动,未行正规口腔专科治疗。1月前发现左下颌皮肤红肿,出现瘘道溢脓。

  • 标签: 奥硝唑 氧化钠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氯化治疗的效果及对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的影响。方法20189月至20198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救治的8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经头颅CT检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予以三对症三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3%氯化溶液治疗,并对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脑水肿消失天数、住院天数以及NBN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经统计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血液中钠离子水平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脑水肿消失天数与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经处理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BNA评分均比治疗前有一定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升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患儿采用3%氯化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液中钠离子水平,使脑水肿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随低钠血症 氯化钠 钠离子 脑水肿消失天数 住院天数 NBNA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浓氯化溶液换药与庆大霉素溶液换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某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4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5%氯化溶液换药)和对照组[用庆大霉素(8万U/mL)溶液换药],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17.39±9.39)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3±20.13)次;切口愈合时间(11.04±4.0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7.26±10.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4例,好转11例,无效5例,采用Ridit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浓氯化溶液换药治疗,疗效较佳,优于庆大霉素溶液。

  • 标签: 浓氯化钠 庆大霉素 骨科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注射液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0例,观察并比较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结果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注射液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中皮肤占(58.75%)明显高于消化系统的(20.00%)、神经系统(2.50%)、内分泌系统(6.25%)、心血管系统(5.00%)以及其他系统(7.50%),其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注射液治疗中,应合理用药,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

  • 标签: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UV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氯化注射液半成品含量。方法采用UV法在272nm处测定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UV法测定环丙沙星的含量较2005年版药典HPLC法高2.71%。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氯化注射液中环丙沙星的含量,快速简便、线性、回收率良好,通过分析处理,可以将UV法作为测定该制剂环丙沙星的中间体含量的内控标准。

  • 标签: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HPLC法 环丙沙星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颅内压控制以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甘草甜素氯化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方法设计不同的活性炭用量、pH值范围、灭菌条件确定生产工艺,并进行稳定性考察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确定了该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结论该产品处方、工艺设计可行,质量稳定,能够满足输液产品的生产及质量要求。

  • 标签: 复方甘草甜素氯化钠注射液 生产工艺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吡拉西坦氯化的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法分析吡拉西坦氯化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通过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结果90%病人不良反应减少。结论通过心里护理,渗漏部位及时处理,降低药物浓度,调整输液顺序,热敷或保暖等方法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吡拉西坦氯化钠 不良反应原因 分析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吡拉西坦氯化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甘露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吡拉西坦氯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 脑出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氯化注射液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3例使用氨甲环酸氯化注射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采取减慢输液滴速,对出现恶心、呕吐患者给予止吐剂,并做好心理护理,观察症状是否缓解。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输入氨甲环酸氯化注射液时,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有效沟通,减少氨甲环酸氯化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丁苯酞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神经节苷脂静滴,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0.1g,Bid,使用14d。2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14d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丁苯酞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侧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 急性脑梗死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20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ADL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丁苯酞氯化钠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以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为研究目的。方法:于我院中抽取研究对象70例,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需给予针对性的救治。在开展本次实验前,已经确认将采取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对此将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其中一组为继续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需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其具体临床疗效。结果:从本次治疗数据显示可见,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丁苯酞氯化注射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良好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内皮功能,进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左奥硝唑氯化注射液治疗厌氧菌盆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厌氧菌性盆腔感染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奥硝唑氯化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与对照组患者的21.82%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奥硝唑氯化注射液治疗厌氧菌性盆腔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进行临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奥硝唑 厌氧菌性盆腔感染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多发性脑梗死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注射液(100ml80mg)静脉滴注,1次/d。给药约5min时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左下肢肌肉痉挛。立即停用奥扎格雷钠氯化注射液,给予地塞米松及异丙嗪,10min后症状消失。

  • 标签: 奥扎格雷钠氯化钠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