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后房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闭角青光眼患者85例,95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术前用药后眼压(25.47±18.43)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918,P<0.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比(1.69±0.46)mm,增加到术后的(2.28±0.36)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738,P<0.001)。术后87只眼睛(91.6%)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患者眼压、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可治疗闭角青光眼以及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使得房角开放、前房加深,避免青光眼发作。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范围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在临床闭角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本组60例82眼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本组60例82眼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得到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房深度为2.0±0.3mm,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为4.4±1.0mm,患者治疗后的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眼压在术后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房角宽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以后出现5眼角膜轻度水肿,3眼瞳孔散大,1眼虹膜萎缩,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闭角青光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前房深度与房角宽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宽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闭角青光眼(PACG)效果。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者47例,前者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房深度高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房角开放率78.72%高于对照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59±0.24)分、并发4例,对照组则为(0.53±0.2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PACG疗效较好,相较于小梁切除术,虽改善视力效果无明显优势,但改善前房深度更好,且少见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63眼白内障合并闭角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闭角青光眼49眼,急性闭角青光眼14眼。所有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变化、术后用药情况及并发症,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1)术前平均眼压24.7±4.5mmhg,术后随访末期眼压13.6±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平均前房深度(ACD)1.69±0.07mm,术后1moACD3.06±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视力范围指数/眼前30cm~0.5,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者57眼,5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一行,另1眼视力与术前持平;(4)术后房角粘连较术前明显减轻,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明显增大。(5)术中均无发生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角膜水肿者7眼,经保药物守治疗1~3天后均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闭角青光眼的眼压水平,显著开放周边房角,加深中央前房,是治疗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闭角青光眼患者30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比较上,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前房深度比较上,治疗前比治疗后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眼压比较上,治疗后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上,7例患者出现角膜轻度水肿,2例患者瞳孔散大,1例患者虹膜萎缩。结论对闭角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等,值得普及。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治疗闭角青光眼。方法选取120例白内障合并闭角青光眼的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参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闭角青光眼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应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结果经过治疗,术后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高,眼压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青光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方深度,降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 房角分离 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痰技术在继承一些传统的好的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冲痰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冲痰管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或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或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2.00%,同对照组68.00%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在对行气管插管危重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应用冲痰管,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冲吸式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痰的护理体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通过一系列痰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的好转,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相继出院。结论在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痰护理工作很重要,要综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痰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痰后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复合麻醉。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效应室靶控输注 丙泊酚 芬太尼 哌库溴铵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后痰护理方法减少小儿口鼻腔痰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0例进行口鼻腔痰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540例),传统组实施常规的痰护理,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痰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痰损伤发生率。结果痰前,改进组和传统组分别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8.89%,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后,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20.37%,对照组为57.78%,改进组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89%,传统组为82.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口鼻腔痰患儿应用改进后的痰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提高痰效果。

  • 标签: 护理方法 口鼻腔吸痰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麻醉医生进行痰操作规范性评估,观察操作结果,并以此提出干预措施,以提高操作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6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麻醉医师共96名,进行痰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和现场操作评估,注意痰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问卷调查各项结果均高于平均分(1.50),而现场操作评估平均得分为71±16.73分,13人出现痰后并发症,其中以呼吸道黏膜损伤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麻醉医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操作能力,完善监督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够保障痰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麻醉医生 吸痰操作 规范性评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胸外科开胸术后引起的肺不张,肺部感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要时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痰治疗,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不张,预防肺部感染,同时纤支镜痰也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肺癌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于我院实施手术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情况及术后呼吸、意识、疼痛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切皮时、术中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躁动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而出现疼痛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采用静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好。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液动力学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内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47例,给予该组患者气管内痰,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45例,给予该组患者传统的痰方式(经鼻、口痰),并采用常规性护理法进行临床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痰方式相比,气管内痰在治疗小儿肺炎中,有其更为显著的治疗优势,且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气管内吸痰 小儿肺炎 护理 评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