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德国DWL生产的Doppler-Box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察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血流速度异常的患者约占89%,以阳性结果患者作为研究讨论的对象。结论经颅多谱勒(TCD)简便,无创,价廉,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他脑血管病的检查,并且TCD检查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好地反映所测血管的情况,可以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经颅多谱勒超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及转归,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共收集19例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患者,年龄54—89岁,平均68.4岁,对其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预后。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是由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5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组成的干字形结构,闭塞时发生所致。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饮酒者为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多以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并较快恢复,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障碍、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等。CT、MRI表现特点是双侧丘脑、枕叶、颞叶和中脑多发病灶。结论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特异性表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梗死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及术后修复的方法,得出结论鼻面部基底细胞癌采用Mohs手术多个方向切缘的病理以确保切除彻底,术后依据缺损部位及程度应用各种皮瓣,特别是邻近带蒂皮瓣,修复鼻面部缺损,成活率高,外形整复效果良好。

  • 标签: 鼻面部肿瘤 基底细胞癌 外科皮瓣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基底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56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0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46例;其中夹层动脉瘤20例,囊状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17例。未破裂动脉瘤20例,发生过破裂出血36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血管内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结果56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72个月,原有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夹层动脉瘤20例中,单纯支架置入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支架内血流通畅;囊状动脉瘤19例中完全栓塞17例,次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1例;梭形动脉瘤17例中单纯支架置入13例,双支架置入4例,瘤体未见显影,支架位置理想,支架内血流通畅。架均到达理想的预定位置,未狭窄,支架内血流通畅,瘤体未见显影;(经治疗后血管造影证实)。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为基底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微创和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瘤 介入性 放射学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德国DWL生产的Doppler-Box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察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1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血流速度异常的患者约占89%,以阳性结果患者作为研究讨论的对象。结论经颅多谱勒(TCD)简便,无创,价廉,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其他脑血管病的检查,并且TCD检查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较好地反映所测血管的情况,可以动态观察病情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经颅多谱勒超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探讨,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椎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检出异常47例,占78.33%;单侧血管病变39例,占82.97%,双侧病变8例,占17.02%。其中检出血流频谱异常者34例,占72.34%;局部斑块导致狭窄者2例,占4.26%;检出椎动脉走行迂曲6例(12.77%),单侧闭塞1例(2.12%),发育异常4例(8.51%)。显示椎动脉彩超检测椎动脉病变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椎动脉彩超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椎动脉彩超检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频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似清脑抑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分别加用奥立保克(对照组19例)及清脑抑眩汤(治疗组20例)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脑抑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度可能是其治疗学机制之一。

  • 标签: 清脑抑眩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及辅助器械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54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随机分成内镜组(n=27)和开颅组(n=27)。内镜组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单极电凝吸引器及制备人工脑脊液,神经内镜下经额入路微创清除脑内血肿;与开颅组在术中各项指标和术后的疗效、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单极电凝吸引器及制备人工脑脊液,内镜组在皮肤切口、骨窗大小、皮层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血肿残留量等方面,较开颅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1个月的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6个月后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及Barthel指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镜组在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医疗费用上较开颅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内镜及辅助器械手术清除基底节区出血具有微创、直视、省时、止血明确,显著节约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采用自制透明内镜导管、固定装置、单极电凝吸引器及制备人工脑脊液,使内镜清除血肿更具优越性。

  • 标签: 基底节区出血 神经内镜 微创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arterialischemia,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VBI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注射用血栓通 供血不足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并联合使用红花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安全有效,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红花 丁咯地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