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与西药可能从不同的环节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结果,但也可能相反,干扰临床治疗,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问题。方法由于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有所差异。结果在临床用药中更需要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西药 相互作用 动力学 药物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超观察肝硬化脾肿大和原发性脾肿大血流动力变化。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患者,40例原发性脾肿大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脾动脉主干(SA)、脾叶动脉(SLA)、胰腺后脾静脉(SV)、脾叶静脉(SLV)、门静脉主干(PV)的血流动力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Dpv、Dsv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大(P<0.05);肝硬化患者Qpv、Qsv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增多(P<0.05);肝硬化患者Vpv、Vsv明显低于正常人,且随肝功能分级逐渐减慢(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肝动脉血流动力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程度的估价预后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肝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3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2组,各18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相关指标、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指标以及SAS评分、SD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流动力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血流动力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特征及其生物等效性。方法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选取50例健康的受试者,随机等分两组,每组受试者各25例。研究应用双周期交叉试验的方法,对照组服用富马酸酮替芬片2mg,而试验组给予单剂量富马酸酮替芬散片。统计和观察两组受试者用药后的药动力指标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果两组药动力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测定的Tmax、Cmax、T1/2、AUC(0-36)指标均与对照组相似。不存在可见差异,P>0.05,且试验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24)%。结论富马酸酮替芬分散片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便于患者的服用和吸收,而两者有着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 标签: 富马酸酮替芬 药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行硬膜外麻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镇静,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麻醉镇静,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镇静效果。结果给予不同的麻醉镇静药物之后,研究组在术后15min,30min,60min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在行硬膜外麻醉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提高镇静效应,保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使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硬膜外麻醉 镇静效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法与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分别使用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的96例尿标本同时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尿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但为了保证检测的正确率,应该将两种检测方法相结合,这是十分必要的。结论尿分析仪检测结果目前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法,两者都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因此两种方法相结合在尿液检测中有必要性。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仪 尿沉渣 镜检
  • 简介: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肾脏血流动力改变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孤立肾肾结石患者30例,均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经治疗后的肾脏血流动力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经MPCNL治疗后,其肾主动脉PSV、EDV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肾段动脉PSV、EDV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上升(P〈0.05),RI水平与术前RI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叶间动脉PSV、EDV、RI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孤立肾肾结石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患者的肾脏损伤较少,且可以对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改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以较好对孤立肾肾结石患者治疗前后的肾脏血流动力改变情况进行评价。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孤立性肾结石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微创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流动力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144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所有患者均行射频消融微创术治疗,观察组术后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参数、性激素水平。结果血流动力观察组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卵巢支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最大平移速度(V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t=4.080~6.342,P<0.05);性激素水平观察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130~3.074,P<0.05)。结论射频消融微创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有助于改善子宫及卵巢血流灌注,促进女性激素正常分泌,提高子宫肌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射频消融微创术 米非司酮 血流动力学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曲肽、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奥曲肽治疗,43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普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应用奥曲肽、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明显降低门脉血流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奥曲肽 普萘洛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4岁女孩儿小菲菲长得乖巧可爱。两年前因“肺炙”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发现有尿隐血阳性。本以为“肺炎”治愈后尿隐血阳性就会消失。

  • 标签: 尿隐血 阳性 儿童 医院住院 治愈后 肺炎
  • 简介:摘要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大约15%~25%的住院病人会由于需要监测尿量、尿失禁、术前准备或解除尿潴留等原因,留置尿管导尿。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材料的不断更新,在留置尿管护理的相关研究也有很多,但是相关技术要求与研究进展并没有及时转化到临床,造成科研与临床相脱离。作者就国内外留置尿管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留置导尿 护理操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尿储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5月80例产后尿储留病例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胎正常产后尿潴留50例,占61%;其中剖宫产20例,占25%宫缩乏力,阴道血肿,阴道黏膜损伤4例,单侧会阴侧切6例,心理等惧怕疼痛2例10例经诱导排尿后自解小便,8例诱导无效,予新斯的明0.5mg肌注后5例解出小便,3例给予导尿。结论针对产后尿储留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合理的宣教能降低产后尿储留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原因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女性接尿器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分析。方法对我科50例骨科住院的女性患者采用自制女性接尿器,对比既往的导尿方式,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尿路感染率、尿道损伤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尿路感染率、尿道损伤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恢复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女性接尿器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孕期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育龄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概率和类型,从而更加关注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孕期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30例行孕期常规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组,选取120例行身体检查的非孕期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运用电荧光化学分析法了解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液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同时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三者变化情况适当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甲状腺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但促甲状腺激素差异不明显,无法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正常非妊娠妇女,妊娠期的妇女比较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主要是甲减者。因此需要重视对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由此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概率,实现优生优育。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孕期检查 意义
  • 简介:50岁的王女士一年前就发现自己在用力咳嗽、打喷嚏、走路、尿急或收腹的时候,常会有少量尿液漏出。但漏出尿液不多。她认为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再加上羞于看医生.所以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近段时间.王女士漏尿现象越来越严重,常常弄得裤裆湿漉漉的,偶尔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她不得已找了位好姐妹陪自己到医院。经过尿动力等相关检查,被确诊为中度“压力性尿失禁”(俗称“漏尿”),需住院手术治疗。

  • 标签: 漏尿现象 老年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医院检查 尿流动力学 不适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尿管护理技术的实施对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行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改良尿管护理技术护理,间歇性将导尿管予以夹闭,定时开放尿管并结合个体化放尿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式放尿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60.0%),实验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4.0%)、再次导尿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24.0%)、再次导尿率(16.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尿管技术的改良,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24h拔管排尿率,对于预防尿潴留、排尿困难,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尿管护理 不适感 尿管夹闭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锦州凌河区某单位623名职工的尿碘水平。方法测量日间随机尿尿碘值。结果该单位职工尿碘中位数为90ug/L,70.14%职工碘缺乏,23.76%碘含量适宜,4.98%碘含量偏高,1.12%碘过量。结论加强人群尿碘的监测,利于及时的进行干预,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有效防治碘缺乏病

  • 标签: 沿海城市 尿碘 碘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尿对IgA肾病病理改变和临床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更好认识IgA肾病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82例IgA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蛋白尿与牛津分型中毛细血管内增生、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新月体病变的病理改变存在相关性,与肾功能、免疫荧光分型存在相关性,而与高血压、血清IgA、C3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病理改变主要以局灶节段增生型和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为主,免疫球蛋白沉积除了系膜区有IgA的,主要伴有IgM,及3C的沉积,而IgA仅有少数病例轻度表达,临床特点也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因此,IgA肾病的治疗应结合病理与临床综合分析。

  • 标签: 蛋白尿 IgA肾病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尿标本尿蛋白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人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尿、日间尿以及24h的尿中尿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所有的尿液样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不同尿液标本比较发现晨尿尿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液蛋白含量与日间尿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种尿液标本的蛋白含量以日间尿的蛋白含量最高。结论肾脏疾病患者的不同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人的,晨尿和24h尿中尿蛋白含量低于日间尿。日间尿的采取更加的简易方便,并且更能准确反映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适合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尿标本 尿蛋白检测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