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和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按照不同用药时期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而后将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和右旋美托咪啶组,镇静组为A1、B1,全麻组为A2、B2,B1、B2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0.4ug/kg,在5分钟内注射完毕,之后给予30min的0.4ug?kg-1?h-1右旋美托咪啶的持续静注,A1、A2组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全麻组患者在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将BIS维持在50±3即可。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BIS,并对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全麻组要对丙泊酚的浓度进行对比。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咪啶的B1患者OAA/S镇静评分要明显低于A1组(P<0.05),且B1组患者的BIS要明显低于基础值,但A1组的BIS无明显变化;而且B2组的BIS也要明显低于A2组,其所用的丙泊酚的剂量明显小于A2组(P<0.05)。结论给予患者右旋美托咪啶,可起到明显的镇静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丙泊酚的使用剂量的同时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以及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患者,而这两组又分别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注生理盐水,对几组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以及记录不同时间下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的患者OAA/S镇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镇静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中输注右美托咪啶的患者的BIS明显下降,而且丙泊酚的用量也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患者的BIS没有改变。结论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明显,而且能够在降低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前提上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镇静效应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不同硬膜阻滞对于病人异丙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了2008年5月-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0例进行肠癌根治的患者与15例进行胃癌根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随机将30例肠癌根治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生理盐水组。B组腰段硬膜外阻滞。进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为胸段硬膜外阻滞(C组)。在异丙酚用药之前,测量和记录阻滞脊神经数以及感觉阻滞面的上、下界限;在注入异丙酚之后的2min,3min,4min,5min的时候,取血浆,采动脉血样,检测出血浆异丙酚的浓度。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觉阻滞范围要宽于C组。B组感觉阻滞范围要宽于C组。异丙酚血浆的计算浓度和血浆异丙酚的浓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血浆的计算浓度和血浆异丙酚的浓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段硬模阻滞对于患者的异丙酚镇静效果强化要低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患者。

  • 标签: 异丙酚 镇静效应 硬膜外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10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1、A2、A3组,咪达唑仑组(B组),生理盐水C组,各组20例,观察、记录和法系MAP、HR、SpO2、RR以及Ramsay评分。结果Ramsay评分方面,T2至T5,A各组和B组明显高于T0,P<0.05;T3至T5,A2、A3和B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MAP方面,T3至T5,B组显著低于T0,P<0.05;T4和T5,B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R方面,T3至T5,A各和B组明显慢于T0,P<0.05,其中以A3组减慢程度表现最突出。RR方面,T3至T5,A各和B组明显慢于T0,P<0.05其中以A3组减慢程度表现最突出。SpO2方面,组别之间的SpO2比较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CSEA)中,右美托咪定是较理想的镇静药,以0.2~0.5μg/(kg·h)范围内输注比较理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镇静
  • 简介:歹徒冲进教室的时候,老师正在给一群7岁的孩子上课。孩子们柔嫩的小脸儿,像朵朵盛开的葵花。窗外阳光明媚,世界安宁。但歹徒出人意料地冲进来了,就近抓住一个男孩,从身后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大吼道:不许乱动!讲台前的老师稍一愣怔,随即明白了,他们被歹

  • 标签: 镇静 歹徒 老师 安宁 窗外 世界
  • 简介:小朋友,你每天都跟老师在一起,能说说老师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吗?或许你还在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或许你还在想老师手中试卷上的分数;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的某一位老师最漂亮……其实,老师身上许多的内涵在默默地影响着你,比如,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

  • 标签: 无私奉献 老师 小朋友 分数 试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日节律对右美托咪定镇静和心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下腹部、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8~65岁,其中33例于上午7∶00~11∶00接受麻醉者为A组,31例于下午13∶00~17∶00接受麻醉者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各时点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静脉泵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后,A组各时点HR、SpO2的变化率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T3~T6时点BIS数值分别为85.7±6.3、83.2±3.9、77.9±5.9、72.9±5.8,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日节律可影响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但对右美托咪定的心血管效应未见明显影响。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近日节律 脑电双频指数 心血管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施手术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镇静方式,研究组31例,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结果经分析,在麻醉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RR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麻醉后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麻醉60min后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镇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使血液循环稳定,减少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腰- 硬联合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来实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方法选取腰-硬联合的需要者120例,平均分成A、B、C组。A组使用右美托咪啶,B组采用咪达唑仑,C组用生理盐水。然后对患者进行Rmsay评分及生理指标比较并做好术后回访。结果AB两组在用药5min后评分高于C组;B组在用药15min后MAP、HR和RR值下降明显,均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合麻醉的镇静效应明显,值得推荐。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8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镇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分析临床镇静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麻醉镇静后的RR指标和麻醉前的指标相比,有减缓的趋势,但是差异比较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的HR、MAP和麻醉之前相比较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后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较好,患者的血液循环较为稳定,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镇静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中镇静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D组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mg/kg,然后以0.5mg/kg/h的剂量维持;M组给予0.06mg/kg咪达唑仑。监测麻醉前(T0)、腰麻后即刻(T1)、用药后10分钟(T2)、30分钟(T3)、60分钟(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SpO2以及镇静程度的变化。结果D组与M组的镇静评分在T2、T3、T4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间点,D组与M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用药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显著低于M组(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阑尾切除术中,能产生较好的镇静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麻醉 腰硬联合 镇静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相关知识的科普,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方法 对我院下辖社区的居民进行不定期的关于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效应的相关医疗知识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为什么要进行镇痛镇静治疗,以及了解血流动力的必要性等。结果 通过对镇痛镇静治疗血流动力学效应相关医学知识的科普,我院下辖社区的居民对于镇痛镇静治疗下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结论 对于重症治疗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来说,对镇痛镇静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有深刻的了解能够使患者进一步的提升对病情治疗的认知度。

  • 标签: 镇痛镇静 血流动力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ICU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其中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出现缓解,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 

  • 标签: 镇痛镇静护理 ICU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在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不同.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需要镇静的90例危重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先通过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剂量为1μg/kg,时间为10~15min,之后保持剂量为每小时0.3~0.8μg/kg持续注入;而给予咪达唑仑组患者泵入咪达唑仑,剂量0.05mg/kg,时间为1min左右,之后在保持每小时0.03~0.1mg/kg.治疗之后,对于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澹妄的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唤醒所需时间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用药进行镇静之后,在患者的镇静满意度方面,当用药使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均达到规定标准时,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的镇静满意度达到了84.4%,而咪达唑仑组患者的镇静满意度则只有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静过程中右美托咪啶组有23例患者出现澹妄,发生率为51.1%,而咪达唑仑组出现澹妄的患者有33例,发生率为73.3%;而在镇静过程中,两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停止用药之后对患者的唤醒所需时间方面,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所需时间仅为(28.5±6.8)min,而咪达唑仑组所需时间则达到了(83.2±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上,右美托咪啶相较于咪达唑仑镇静效果更好,而且患者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而且右美托咪啶的使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澹妄的发生率以及唤醒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dexmedetomidinedetomidinemidazolamalprazolamincriticallyillpatientssedationeffectdifferent.Methodsatotalof2014June2015Juneinourhospitalinpatienttreatmentrequiressedationof90casesofcriticallyillpatients,all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respectively,fortherightbeautydetomidinegroupandmidazolammidazolamgroup(n=45patientsreceiveddexmedetomidinepyridinegroupsofpatientsbyintravenousinfusionofdexmedetomidinepyridine,thedoseof1g/kg,timeis10~15min,andthenkeepthedoseforeachhour0.3~0.8g/kginjection;givenmidazolammidazolamgroupofmidazolamMidazolam,dose0.05mg/kg.Timeforabout1min,aftermaintainingperhour0.03~0.1mg/kg.treatment.Forthesedativeeffectoftwogroupsofpatients,treatmentinpatientswithDanofdeliriumoccurredrateanddurationofmechanicalventilationandwaketimerequiredtoevaluatethecomparative.Resultsdrugsforsedation,intermsofsedationinpatientssatisfaction,whenuse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degreeofsedationareuptostandard,dexmedetomidinegrouppatientssedationsatisfactionreached84.4%,andmidazolamsedationsatisfactionofmidazolamgrouppatients,only35.6%,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GcantMeaning(P<0.05);intheproceduralsedationofdexmedetomidinegroup23casesofpatientswithDantheabsurdandincidenceratewas51.1%,andmidazoGlammidazolamgroupDanofdeliriumpatientswith33cases,incidenceratewas73.3%;andinproceduralsedation,twogroupsofpatientsneed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ndafterstopping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wake-uptimeneededto,dexmeGdetomidinegroupsonly(28.5+6.8)min,andmidazolammidazolamgrouprequiredtimeisreached(83.2+7.1min),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Gcance(P<0.05).Conclusionforsed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treatment,dexmedetomidinephasecomparedwithMIofmidazolamsedationeffectisbetter,andthesatisfactionofpatientsisrelativelyhighandtheuseofdexmedetomidinecaneffectivelyreducethepatientappearedDantheabsurdandtheincideneofcallawaketime,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highsafety,itisworthinclinicalwidely.KeywordsDexmedetomidine;midazolam;sed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1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我院64例老年微创腰麻骨科手术患者(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甲组(16例,右美托咪定),乙组(16例,咪达唑仑)、丙组(16例,丙泊酚)、丁组(16例,生理盐水),分析镇静效应和麻醉安全性。结果:麻醉后,甲组即右美托咪定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乙、丙、丁三组(t=988.291,P<0.001);甲、乙、丙、丁组四组麻醉安全性无较大差别(t=0.978,P=0.406;t=2.304,P=0.086;t=2.551,P=0.064)。结论:相比其他三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应好且较为安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 微创腰麻 右美托咪定 镇静效应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术中 麻醉医师 咪达唑仑 镇静深度 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