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廖兴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5600)【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1-01鼻源性头痛是因为鼻腔、鼻窦病变或者是鼻腔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头痛的一种病症,但是由于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往往是只注意到头痛的症状而忽略的鼻部症状,给医生带来了误判,认定是偏头痛或是其他头痛之类的症状,所以在就诊时应该怎么判断呢?这种鼻源性头痛在发作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反应呢?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1症状一般的鼻源性头痛病患者会有鼻病的特征,例如鼻塞、流比较浓稠的鼻涕和嗅觉减退等;头痛时,通常会有钝痛感,大脑内部隐隐作痛,没有搏动性,白天的时候这种头痛感会比较严重,稍作休息后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进行了工作活动之后,疼痛感就会加剧,并且这种头痛的发病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而且还是在某一特定的部位。休息、使用一些鼻药或者是蒸汽吸入等方法可以减缓头痛的症状,但是不能彻底根治,而且低头弯腰,穿过紧的衣领甚至是咳嗽这些会使头部静脉压增高的动作都会加剧头痛的严重程度[1]。部分患者也会有眼球发胀、视物易感到疲劳等症状,当然也有某些极少数的患者没有鼻部症状,头痛感也没有那么强烈,只是有前面部或者是额部的闷痛感。倘若读者感觉自己有以上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警觉,不要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去医院进行检查。2检查导致鼻源性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或鼻窦炎等,鼻部解剖畸形与肿瘤也容易引发鼻源性头痛,因此医院也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医院可能会采用体格检查,即视诊和触诊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有没有鼻梁歪曲或者是鼻中隔偏曲,再检查鼻窦部和头部会不会存在压痛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当然这种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它胜在便捷,便宜。而对于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是会采用实验室检查或是影像学检查,虽然两者的检查的切入点不同,实验室检查是从抗原与抗体这方面入手,影像学检查则是通过X线或是CT对鼻窦进行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对鼻咽癌、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的概率更小[2]。除了这几种检查方法外,还有病理检查与其他检查,病理检查主要是对鼻腔、口腔和从鼻咽部掉落的细胞等进行检查,而其他检查包括了鼻镜检查、鼻咽镜和体位引流,其中鼻咽镜是诊断鼻咽部疾病最有用的方法,因为它能通过照相、录像以及活检的方式对鼻咽部进行全面细致入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术后疼痛改善及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骨科手术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无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标签: 无痛护理 老年骨折术 疼痛 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为产科检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以提高母婴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5月期间的预产期孕妇,总计100例。结合孕妇检查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孕妇分别采取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对比对照组、试验组孕妇高危因素检出率、不良妊娠结局、检查满意度。结果经不同孕期检查后,试验组孕妇乙肝、HIV、梅毒、丙肝高危因素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发育障碍、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妊娠阶段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配合免疫检验项目可以提高孕妇妊娠高危因素检出率,从而尽早积极干预以提高母婴安全性,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产前检查工作 免疫检验项目 高危因素 母婴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提升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入住本院神经外科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住时间排序,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共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率24.44%;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全面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细节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胆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201年 1月期间的 40例胆性胰腺炎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及恢复正常的临床指标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恢复正常的各项临床指标中,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在产生并发症的比例上,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临床胆性胰腺炎的治疗中,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对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对于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明显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效果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针灸组与西医组(n=37)。针灸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VAS评分。结果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86.4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针灸组疼痛缓解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针灸治疗 颈椎性肩周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偏瘫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性康复治疗,改善了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偏瘫 综合性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度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81%(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心态,医患关系融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护理常规方法,整体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吸痰的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继发并发症率。结果整体组患者的满意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吸痰的间隔时间、住院时间、继发并发症率方面相较常规组更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清炎症水平,改善肺部功能状态,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间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品管圈活动开展护理;护理结束后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护理结束后发现,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提高了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一年内我院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作者: 周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乐山市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9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2-011相关理论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人们对疾病感染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疾病感染源问题。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将临床送检的可疑性标本进行检验,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分析方式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从而帮助临床快速诊断感染源。微生物检验依据自身的优势对医院疾病感染的监控和预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微生物检验指的是利用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方式确定病原菌的类别。对病原菌的检测、易感染人群的监测和疾病的传播方式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多数都是用来控制医院的疾病感染。医院感染全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其特点为是从医院感染,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这为疾病带来了更多的治愈可能性,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具有抗药性的菌株,这也对医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浪费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当下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2微生物检验在快速诊断感染源中的应用方法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医院感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研究发现,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工作时,有效的将微生物检验运用,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源,发现感染源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阻止感染源的进入,从而保护易感人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出现感染源的初始阶段,能够快速的鉴别病院微生物细菌,并且可以分离鉴别株菌,在医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判断感染源的可能性和可能存在范围,这样可以为治疗提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传播途径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将有可能发生感染源途径进行阻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对病菌的生长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易感染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比较弱,这是导致感染患者临床出现病菌的主要病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地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耐药性进行监测,还可以对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的菌群进行监测,使得在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缓解工作压力。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在社区提供护理服务工作满1年以上的急诊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对社区急诊护士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工作环境与工作量是社区急诊护士的主要压力,不同编制的社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大的工作压力将降低社区急诊护士工作质量,且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为此应针对护士工作压力制定应对策略,提高护士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社区急诊护士 工作压力源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 方法: 回顾分析 近一年内我院 6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 62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 35 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 27 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 94.29%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 8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急诊科承接了院前病人的接诊、处理、转归等工作,要求急诊护士除了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还需要争分夺秒对各种患者病情采急救措施,灵活地处理各类应急事件。急诊科聚集着众多的急、危、重患者,需要针对复杂的病情变化与繁重的抢救任务,自然这里的护士所面临的压力也最大,容易使其处于长期紧张状态之中,身心疲惫厉害,就很容易有心理疾病产生。这给急诊室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本文针对急诊室护士的压力现状,分析压力并提出应对方案。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压力源 应对方式
  • 作者: 张雪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11)     【摘    要】    目的: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力劳动者增加,电子产品使用占据人们主要活动时间,颈源性头痛头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治疗采取休息、健康宣教、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可好转。但针灸、理疗治疗治疗方法疗程较长,往往需要10次一个疗程,患者疲于奔波于中医针灸科、康复科,故有必要应用一种长效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技术。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穴位埋植对颈源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从而对穴位埋植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课题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二组均在一般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穴位埋植方法治疗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对照二组患者治疗疗效及3月后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疗效,二组对照疗效相当。  结论:穴位埋植技术对于颈源性头痛头晕有明显疗效,有起效快,不晕针的特点,减去了患者请假、路途奔波、排队就诊的麻烦。技术容易掌握,有可重复操作性。但对无菌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医者牢记。埋线后患者颈部酸胀感强于针刺组,持续1—2天,个别患者无法耐受选择放弃。 总体来说埋线技术顺应患者需求,为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提供一种更便捷的医疗方式,值得在社区中医科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各组50例,常规组实施骨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评定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低于常规组的16.0%(P<0.05)。结论临床针对骨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