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采取针对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及依从分析。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老年糖尿病患者 80例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监测时间、监测控制目标、监测结果及监测注意事项、依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中,配合针对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监测认知状态及依从,对疾病控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糖尿病 血糖监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仪应用于隐匿高血压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8 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隐匿高血压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 35 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予以诊断,分析其诊断结果。 结果 24 h 动态血压监测仪诊断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诊室监测,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隐匿高血压患者选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予以诊断可全面诊断出临床症状,为个性化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对积极改善预后有促进作用,值得推行。

  • 标签: 隐匿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仪 应用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南华县建城区鼠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 ,为合理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 ,每月监测一次。 结果 布放鼠夹2400个 ,回收鼠夹 2357个张 ,,捕获鼠 35只 ,密度 1.49﹪,褐家鼠为优势种群。 结论 南华县建城区鼠种群构成以褐家鼠为主,侵害度以农村自然村、餐饮业较高 ,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鼠防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在进行无创呼吸治疗过程中运用呼吸康复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为 80例,为本院在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5月所接诊患者,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 40例,在治疗期间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需要将呼吸康复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观察组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以及恢复期间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对于接受无创呼吸治疗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将呼吸康复护理加以运用,可达到降低该部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康复护理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 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整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无创呼吸对于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缩短住院的时间。

  • 标签: 无创呼吸机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76例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常规护理(护理组,n=38)与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n=38)进行对比。观察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PaO2明显提高,而PaCO2、HR及RR低于护理组(P

  • 标签: 呼吸内科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治疗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科室接收的50名经无创呼吸治疗的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双盲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通气治疗计划实施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0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无创呼吸治疗的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时间并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综合护理干预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 BiPAP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有效。方法 此次 72例研究对象是 2019年 1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组时应用系统抽样法,临床治疗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而试验组再应用 BiPAP无创呼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呼吸频率( RR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 PaO2 )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94.44%和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慢阻肺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中 BiPAP 无创呼吸治疗效果显著,能很好的改善病症,作为安全、快捷、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全方位推广 。

  • 标签: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在降低住院失能老年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月 -201 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5 例 院失能老年患者, 比较 实施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前后非计划拔管率 。 结果 干预后, 65 例患者 非计划拔管率为 1.54% , 显著低于干预前的 10.77% ( P<0.05 ),且患者满意度提升 。 结论 在 住院失能老年患者中实施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可明显降低 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 标签: 住院失能老年患者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基于单片的多功能电子血压计,设计出了高性能的CMOS8位的微型处理器、4k字节FLASH低电压储存器为随身携带电子血压计的控制核心,我们着重强调了软硬件设计的方法和电子血压计测量原理。利用进口血压计传感器把血管压力变成电子信号,把模拟信号转化成详细的数字信号传回单片,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存储和显示等等。这种电子血压计更加让人感到便利并且不浪费时间,此外,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有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稳定性、高适应等等优点。这适合家庭使用,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 标签: 单片机 压力传感器 电子血压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联合应用纳洛酮、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我院选取(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的 80例 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基础治疗加 无创呼吸治疗)和观察组(n=40,基础治疗上联合应用 纳洛酮、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气各项指标。结果: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 72.50%,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 P< 0.05);治疗前动脉血气氧分压( 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PaO2水平均升高, PaCO2水平均降低,组间观察组均显著升高对照或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气各项指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无创呼吸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镇痛是麻醉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合理的镇痛有赖于对疼痛准确的评估,目前最准确的衡量疼痛程度的方式仍是依据患者主诉评分进行判断。全身麻醉术中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依赖于伤害性刺激监测。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伤害性刺激监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监测及脑电监测。其中,监测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的指标主要包括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皮肤导电、外科容积指数、瞳孔直径。通过监测分析痛反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镇痛深度进行客观评估,由此衍生出多种监测指标。

  • 标签: 临床麻醉 监测 方法 措施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讨论全麻患者术后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观察。 方法 : 选取我院实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 结果 : 实验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对照组中有 66.67% 的患者达到非常满意的标准,有 31.67% 的患者达到满意的标准,有 1.67% 的患者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差别较大 ( P<0.05 )。 实验组的心理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 P<0.05 )。对照组的生理功能小于实验组,差别较大( P<0.05 )。实验组的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 P<0.05 )。 结论 : 在实行全身麻醉的患者中使用 PACU 的监测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率,促进呼吸稳定,肌张力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全麻 PACU 的监测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使用中面部压疮的护理 。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 60 例使用无创呼吸配合治疗的患者分组后参与研究,观察组以 水凝胶敷料 搭配优质护理方法予以干预 。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期间,敷料更换频次为( 0.74±0.01 )次 / 日,疼痛评分降低至( 2.85±0.64 )分,无面部压疮发生,舒适度达到了 96.67 %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优质护理方法与敷料使用,能减轻无创呼吸使用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面部压疮 优质护理 水凝胶敷料
  • 简介:摘要:近年,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领域竞争的日渐加剧,以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患失眠症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在,这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既往研究文献,就此病的病因病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失眠症 病因 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的价值 。 方法: 取 2017.10~2019.10 ICU接收 100 例 患者 研究 以 随机法 分为 2 组, 对照组 ( n=50 常规护理 ) ,试验组 ( n=50 集束化护理 ) ,对比 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肺功能、康复指标 。 结果 : 试验组 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10.00% ) 较对照组( 28.00 % )高 , P <0.05 。 试验组 肺功能 优于对照组, P <0.05 。 试验组 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 P <0.05 。 结论: ICU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 对降低 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 效果更理想 。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 2018 年 1月 -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 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 4 0例和观察组 4 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实现对呼吸相关肺炎的有效预防。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使用无创呼吸患者的管理对策 。方法:选择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于 我院进行 无创呼吸治疗 的 76 例患者 ,通过双盲法分为各 38 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 安全管理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管理后,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明显低于 对照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 使用无创呼吸患者予以安全管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 该管理 方法具有显著 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不良反应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为了追求一时发展而肆意破坏环境的现象。目前国家对环境污染格外重视,颁布了许多促进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这就说明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渐渐成为国家的重点任务之一。而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试验等环境监测技术已经不在适用于当今的时代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微生物检测技术得以诞生和发展。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其次概述了环境监测当中经常使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境监测 微生物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 (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 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 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 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监测 早期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