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院后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以及管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80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医护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针对予以护理措施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损伤发生,提高后期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居家卧床老人采取延伸护理对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居家卧床老人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8年3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老人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在经过延伸护理后,压力损伤发生概率明显有所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居家卧床老人采用延伸护理,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对预防压力损伤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延伸护理 压力性损伤 卧床老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调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的120例老年压力损伤患者资料,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施以常规与舒适护理;评估2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试验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佳(P<0.05);试验组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可以降低难免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压力性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了解120例患者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皮肤压力损伤率的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57.5%,实验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骨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脊柱骨科 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58例腹部闭合损伤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11例(中转手术5例),最终手术治疗52例,治愈出院55例,死亡3例。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损伤,准确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延误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及时准确的诊断,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原则,可有效提高闭合腹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方法,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工作,加强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53例开放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治愈出院。其余3例患者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结论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体现出病区的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开放性 颅脑损伤 手术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围产期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0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纳入研究队列,记录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在校正胎龄36~42周或出院前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并完成随访共232例;其中男148例,女84例;平均胎龄为(31.02±2.96)周;平均出生体重(1710.09±545.23)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2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92例;发生脑损伤32例(1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需要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败血症、肠外营养>14天均与早产儿脑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缺氧及感染,加强产前保健、预防早产及积极预防早产儿感染及缺氧。

  • 标签: 早产儿 脑损伤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对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CT征象。结果20例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挫伤6例,胰腺完全断裂8例,胰腺不完全断裂2例,胰腺出血4例。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胰周积液、网膜囊积血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腹腔积液是胰腺损伤的间接征象。结论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价值较大,CT增强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CT检查对于主胰管的断裂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胰腺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较早(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而实验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晚(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方面,实验治疗组患者在实施早期治疗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治疗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脊髓损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髓损伤疾病 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 生活品质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胸部闭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自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的80倒胸部闭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诊断患者实质损伤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80例患者中骨折55例,占总比例的53.75%,其中胸骨骨折患者4例,肋骨骨折患者37例,锁骨骨折患者14例。单纯血胸患者17例,占总比例的33.75%,单纯气胸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0.25%,血气胸患者16例,占总比例的20%,肺挫裂伤18例,占总比例的22.5%,皮下或纵隔气肿17倒,占总比例的21.25%,纵隔增宽6例,占总比例的7.5%。结论在对于诊断肺实质损伤的方法,采用X线检查是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的,而且也能够准确有效的判断患者的胸部闭合损伤情况,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 标签: 胸部闭合性损伤 X线 实质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6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的23例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老年患者来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保守治疗,观察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老年机械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炎症的发生主要是术后9至32天时,患者除了肠梗阻症状,还有自身特点存在,研究中有20例患者使用非手术方式治愈,有3例病例死亡。结论机械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炎肠梗阻老年患者选择非手术方式比较合理,手术的风险大,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则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生物刺激反馈仪配合甘姜苓术汤和单纯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产后42天后压力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盆底康复治疗中心产后42天的顺产妇44例,随机分为两组盆底康复治疗仪组(A组)21人,甘姜苓术汤配合盆底康复治疗仪组(B组)21人。评估治疗后患者压力尿失禁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盆底肌力分值。结果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压力尿失禁症状都得到改善,盆底肌力测试示两组肌力提高,但有中药参与的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疗第6次到15次结束后。结论中药方剂甘姜苓术汤配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比单纯用生物刺激反馈仪产后42天的顺产妇压力尿失禁疗效明显。

  • 标签: 甘姜苓术汤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时应用延续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60例,均进行康复护理,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P<0.05;护理后应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延续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脊髓损伤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接治的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试验研究样本,对个体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13例个体纳入试验序列,观察患者的年龄、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等)、术后血肿增加量、预后(GOS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研究对象中,血肿增大组47例,血肿未增大组66例。将7项影响因素纳入试验研究序列作为观察指标,其中GCS评分、瞳孔状态、基底池、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以及疝出幅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脑出血增大与瞳孔散大、基底池受压、中位移位、术前GCS评分等因素有关,易诱发不良预后。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挫伤性脑出血 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本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及Barthel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系统性护理干预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康复效果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针对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6例早期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价值大。

  • 标签: 早期颅脑损伤 针对性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收集并对比并发症及护患满意度等情况。结果⑴压疮、感染、血栓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0.00%、3.23%、0.00%,低于对照组的16.67%、20.00%、13.33%(P<0.05);两组发热发生率相当(12.90%vs16.67%,P>0.05)。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及护患和谐,可考虑推广运用。

  • 标签: 颅脑损伤,重症 综合性护理 护患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膀胱尿液产生及清洁自我间歇导尿点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接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膀胱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平卧位与短腿坐位两种不同的体位。对患者进行观察,进行连续2天的测量,使患者在早晨保持空腹状态,使用间接的导尿,将尿液排空,一次饮用500ml清水,采用膀胱B超扫描仪测量观察膀胱内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h开始观察和测量尿量,每隔30分钟记录1次,每个体位连续监测三次,取平均值,直至生成500ml尿液为止。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h达到高峰,为(120.0±34.5)ml,2.0h(110.1±32.2)m1和2.5h(114.5±30.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h达到高峰,为(90.2±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50-500ml的时间分别为3.0h和4.5h。结论不同的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膀胱患者的尿液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平卧位时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短腿坐位时尿液生成不规律,生成时间过长。患者可根据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相关关系确定清洁导尿的时间点,为出院患者自我间歇导尿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体位 便携式膀胱B超扫描仪 清洁间歇性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9~32d,除表现一般肠梗阻的症状体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20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死亡。结论对机械肠梗阻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老年患者应尽量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慎重,如果症状不缓解应考虑是否手术探查。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手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