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服给药是临床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其服用时间可分为饭前、饭中、饭后、睡前等,正确的给药时间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必须与人体的生物节律相联系。参考说明书和相关书籍,总结常用药品的给药时间。

  • 标签: 给药时间 生物节律 时辰药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0月初,享誉世界的2017年诺贝尔奖颁布了。其中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研究“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获得。简而言之,他们的研究课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生物钟”。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物钟 诺贝尔奖 分子机制 科学家 医学奖
  • 简介:多数生物是以24小时或近似24小时为周期而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尽管在无光照条件下,昼夜节律也能自由运行,但光照对于该节律的设置调整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温度改变、人工光照或人工黑暗条件,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等活动是否会随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纤细裸藻在温度或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下,其细胞分裂周期、酶活性、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理生化活性变化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纤细裸藻 昼夜节律 细胞分裂周期 昼夜振荡器
  • 简介:摘要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发现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 标签: 血压昼夜节律 非杓型高血压 非洛地平 时间治疗学
  • 简介:1.改良的奥吉诺公式国外,也有类似安全期避孕的方法,称之为“日历节律避孕法”,或“日程表法”;计算的方法比我国略微复杂一些,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改良的奥吉诺公式”.

  • 标签: 避孕法 节律 标准 安全期 改良
  • 简介: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睡眠节律对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检查112例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按睡眠节律分为早醒组、正常组、入睡困难组和混合组,按睡眠时间分为<5h组、5~8h组和>8h组。结果在PSQI的各因子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与MMSE因子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命名、理解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正常睡眠节律的高龄老人相比,早醒组各项因子得分除定向力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困难组PSQI因子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MMSE因子中的理解、视空间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睡眠障碍组PSQI中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MMSE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5~8h的高龄老人相比,睡眠时间<5h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8h组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效率、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人睡眠节律的调整,对入睡困难的老年人可适当给予中短效镇静催眠药物,以达到调整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睡眠节律 认知功能 相关分析 睡眠质量 高龄老人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是一种生理与行为周期,对于生物体的日常活动和对环境中周期性光/暗变化的同步十分重要。多份报告证明了昼夜节律对人类眼部的重要性,它控制着眼的发育与功能运行,节律紊乱会给眼睛带来病理上的改变。褪黑激素是一种神经激素,主要产生于松果体,其不仅参与调控昼夜节律和各种生理功能,并且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虽然褪黑素所参与的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例如黑色素瘤、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但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昼夜节律 褪黑素 眼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将14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形高血压组与非杓形高血压组;进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出左室重量与左室重量指数以及颈动脉管壁内膜情况及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尿肌酐及尿蛋白。结果非杓形高血压组患者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尿肌酐及尿蛋白均比杓形组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非杓形高血压组dSBP、dDBP、nSBP、nDBP、SBP-L、DBP-L与靶器官损害显著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 靶器官损害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抑郁症作为精神病学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失眠的状况。而患者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还会对患者的睡眠节律产生影响,根据现阶段的抗抑郁症药来说,对患者睡眠节律影响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 标签: 抑郁药 抑郁症患者 睡眠节律
  • 简介:人体经络系统在人体组织结构上是结缔组织型式,在功能特点上以生物钟特征和对生命信息非神经系统性强制主导性传递来平衡调控人体系列新陈代谢运动。这也是人体经络系统在生理功能上所特有的二大特征。

  • 标签: 分子中医学 人体 经络系统 新陈代谢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0例冠心病组及48例正常对照组的24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24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昼夜节律HRV消失。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58例,设高血压无糖尿病肾病组60例作对照,全部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2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SBP/dSBP有显著性差异(P<0.05),nDBP、nDBP/dDB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高血压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水平;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认知、危害性认知、预防方法认知;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认知、危害性认知、预防方法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 老年高血压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胆囊收缩素浓度与胃电节律的相关性。方法用体表胃电仪对15例老年FD患者和15例健康老年志愿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及生理浓度的CCK-8后同时检测胃电节律,用放免法测定空腹和餐后血浆CCK浓度。结果老年FD患者空腹及试餐后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律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P〈0.01);输入CCK-8后,老年FD患者及对照组胃电节律均发生异常;老年FD患者血浆CCK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浆CCK浓度与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和异常节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52,P〈0.05)。结论①老年FD患者内源性CCK浓度增加是引发胃电节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老年FD患者血浆CCK浓度与胃电节律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胆囊收缩素 胃电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缬沙坦降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对于夜间血压较高的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于夜间血压无明显升高的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缬沙坦具有平稳降压和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理节律,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 标签: 缬沙坦 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人 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时间进行分组,予以对照组患者晨服马来酸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患者晨服非洛地平缓释片、夜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对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血压节律性的变化予以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除日间收缩压及24h动脉压治疗后差异比较不显著外,其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非杓型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昼夜节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服药时间可有效纠正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改善其血压节律性,降低晨峰现象出现,对患者靶器官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服药时间 老年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