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陪护人的管理,切实做好医院陪护人的管理工作。方法陪护人的准入,集中培训;科室的专门化和正规化管理。结果陪护人的工作能得到科室及病人家属的认可。结论实行陪护统一、正规化的管理是医院解决陪护管理工作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

  • 标签: 陪护人员 陪护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面向社会招聘方式已经成为医护人文职招聘首要途径,在上岗前需要进行任职能力培训,提升职业能力和对工作职责的了解。分析目前培训现况并提出相应的思考议建,进一步提升任职能力从而更好地减少部队医疗力量。

  • 标签: []非现役文职 医护人员 岗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采取不同手卫生方法清洁对手卫生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护人112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D4个小组,各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手卫生,其后均采样做细菌培养试验,计算分析培养出的菌落数,找出手卫生合格率最高且适合本院医护人的最佳手卫生方法。结果:A组医护人的手卫生合格率为92.86%、B组医护人的手卫生合格率为96.43%,较C组78.57%、D组60.71%的手卫生合格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护人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求,根据不同时机选择最适合的手卫生方法。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细菌培养 合格率
  • 作者: 张英兰罗金玉袁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医院福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和病人手的消毒问题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1,2]。有关资料显示,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的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3]。因此,医护人员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此,对我院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使用普通流动水洗手或消毒情况进行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沟通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检验科由于缺少临床沟通带来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方法。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采用多种办法,增加与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使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结论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应该主动与临床医护人多交流沟通,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误解及医疗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 标签: 沟通 检验质量 必要性
  • 简介:摘要就医护人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医护人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表现为医护人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过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现状与危险因素,掌握自我防护措施,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们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以协调社会生活,组织社会生产,从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推出的今天,要求医务人员向着更高层次医德水平迈进的时候,护士的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护士 语言 心理
  • 简介:在与SARS第一次较量的初期,广东省有众多医护人被SARS病毒击倒,有一些甚至被SARS夺走了宝贵生命,这是一起世界医学史罕见的事件.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导致众多医护人感染SARS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人间悲剧重演.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众多医护人感染SARS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主要包括:(1)机体的免疫力不足以抵御SARS病毒的攻击:(2)SARS突如其来,医护人同对其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3)医护人与SARS病人近距离接触,暴露于污染环境的时间过长;(4)医护人中未能及时获取疫情信息:(5)医护人个人防护措施不力.在SARS疫苗面世之前,口罩是个人预防SARS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武器.今后,在面对突然降临人间的传染病时,医护人不但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在积极救治病人的同时,切实做好自身防护,防患于未然.

  • 标签: 医护人员 SARS 医院感染 原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灾害救护人心理反应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手段,及时对灾害救护人进行心理支持,最大程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救护人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方法对灾害救护人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或阴影进行分析,采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说服等支持疗法,帮助灾害救护人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心身康复。结果灾害事件对参与救援人员有重要影响,科学的应对手段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救护人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结论提高灾害救护人的心理防护能力,要从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多方面进一步关注参与灾害事件救援人员的心理卫生。

  • 标签: 心理反应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手消毒前后手部带菌情况以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医护人消毒前后的手表面进行卫生学检测和菌量培养。结果医护人手消毒前菌落数显著高于消毒后(P<0.001)。结论医护人手部卫生意识薄弱,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可改善手部卫生状况。

  • 标签: 医务人员 洗手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锐器伤是医护人日常诊疗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锐器伤的危害包括物理性伤害、感染风险、负面心理影响、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锐器伤发生的最主要群体是护士,主要器具是针具,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中拔静脉输液针、针头利器入盒和医疗废物处置等环节,损伤发生后处理情况不佳。对此应该多管齐下,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降低医护人锐器伤发生率。

  • 标签: 锐器伤 医护人员 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低盐饮食宣教认知、方法、效果。方法通过对医护人进行低盐饮食的健康效应、生理需要量评价、低盐饮食中盐的推荐量等宣教知识认知,确定宣教方法。结果医护人低盐饮食宣教认知水平提高,掌握适宜的宣教方法。结论医护人在宣教低盐饮食时,还应遵循教科书的用量,在疾病饮食护理上有明确剂量的按要求宣教,并且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 标签: 低盐饮食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为预防和减少医源性疾病,控制院内因医护人手污染而致的交叉感染;方法通过2004年至2007年医院感染科获取的医护人手监测资料共756份,按不同人群、类别与岗位,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来阐明医护人对卫生洗手重视的一般规律性;结果经整理资料,采用计数统计分析差别极显著(P≤0.01),以护士手监测合格率高于医生,重点科室医护人手监测合格率高于普通病区,本院医护人手监测合格率高于实习生与进修生;结论本院医护人重视防交叉感染学习,认真执行卫生洗手,对减少病原菌,提高手监测合格率有作用。

  • 标签: 医护人员 卫生洗手 监测 调查
  • 简介:护人的锐器伤害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器皿、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刺伤和割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发生锐器伤害的原因与工作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及医护人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等因素有关。注射、抽血、缝合、套回针冒、针头毁形、操作不当是常见的原因,其中一次性注射器是导致医护人锐器伤害最常见的,占35.0%,手术缝合针占18.1%,蝶形针占6.8%,静脉导管探针占1.6%,医疗玻璃器皿占1.0%。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自身防护是预防锐器伤害的关键。此外,还应加强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使医护人了解正确处理锐器伤的重要性。

  • 标签: 锐器伤害 原因及预防 医护人员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18-02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需要承受来自内外环境的更多压力,导致这部分人群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医护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医护人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职业倦怠医护人员研究现状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在医疗工作过程中,传染科医护人长期与病患直接近距离接触,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危感染人群。随着威胁医护人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传染科临床工作过程中,医护人的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非常令人担忧。因此,提高传染科医护人自我防护意识,合理使用防护用具,是预防其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妇产科医护人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措施的应用情况,希望通过加强管理和教育,以增强医护人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

  • 标签: 妇产科医护人员 职业损伤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