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胎选择胎儿生长受限的诊疗方法、妊娠结局及围生情况。方法从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单绒毛膜双胎选择胎儿生长受限产妇中选取28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绒毛膜双胎正常胎儿产妇2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大小胎儿出生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出生体重差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胎儿宫内死亡率、两胎宫内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Ⅰ型胎儿15例、Ⅱ型胎儿13例,未检出Ⅲ型胎儿。Ⅰ型同Ⅱ型胎儿出生体重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绒毛膜双胎选择胎儿生长受限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情况较差,且不同类型胎儿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床中应当加强监测,选择有效的产前干预方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胎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选择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生产方式对产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60例产妇行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作为研究组,6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在产后1个月及3个月时,对上述产妇进行POP-Q评分、超声检测残余尿、尿垫试验及会阴超声检查,将两组产妇的SUI(压力尿失禁)、POP(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膀胱颈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SUI及POP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行剖宫产可以减少产后早期压力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长期影响还有赖于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剖宫产 阴道分娩
  • 简介:目的:探究超选择肝动脉栓塞(TAE)对症状多囊肝(PLD)患者囊肿体积和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14例采用超选择TAE治疗的PLD患者,通过TAE治疗前及术后1年对上腹进行CT扫描,且测定患者肝部囊肿的体积大小情况。观察患者经TAE治疗前肝部囊肿总体积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和不良反应,且于术后4个月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状况。结果:14例患者通过造影技术显示肝脏体积存在不同程度增大,造影显示囊壁供血主要为肝动脉分支,肝区有大小不同的圆形未染色区,CT检查与未染色区显示多囊肝肿区一致。14例PLD患者经TAE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肝部囊肿总体积比较有差异(t=2.8627,P〈0.05);14例PLD患者经TAE治疗前及术后1周实验室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及总胆红素(TBIL)的比较无差异(t=0.0441,t=0.3316,t=0.0722,t=1.9855;P〉0.05)。与术前对比,TAE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在术后3~12个月症状逐步改善及体力评分逐渐提高,术后12个月改善率为100%,体力评分为90~100分。14例患者在术后1~5d的栓塞综合症逐步消失,术后5d症状消失。结论:TAE治疗对PLD患者有明显的效果,其复发率低,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栓塞 多囊肝 囊肿体积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样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血管征象表现、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女性激素的变化情况以及副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采用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的方式治疗子宫肌瘤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子宫肌瘤血管征象正常、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女性激素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恢复正常,不影响受孕,且无不良副反应。结论有必要将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应用到女性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以为子宫肌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保证。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是通过观察保护通气模式,比较不同的机械通气方法对老年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化分为四组。结果1.C组T2时刻的Ppeak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2.对照组的PaO2在T3时刻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1);A-aDO2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3.对照组的PaO2T0时刻与T3时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三组T3时刻较T0时刻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保护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时能够有效改善氧合,避免老年患者术后低氧血症;

  • 标签: 全身麻醉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弥漫疾病,通过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中选取100例患有弥漫肺部疾病的患者,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选择,这100例患者都是2015年10月-2016年5月新入我院的患者,比较具体代表。然后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扫描。结果扫描结果显示,肺部出现了几种表现情况,包括(1)主要是密度的阴影,一种是减低的,另一种是增高的;(2)出现了结节状的,或者是犹如肿块似的阴影;(3)还有可能出现网织状的或者线状的阴影。结论对于患有弥漫肺部疾病的患者来说,运用CT进行检查和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优点非常突出。

  • 标签: 弥漫性肺部疾病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补汤治疗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补汤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补汤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疾病综合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加减补肺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显著提高(92.73%VS76.36%,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FEV1、FEV1/FVC以及FEV1%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COPD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比索洛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外科治疗慢性阻塞疾病伴大疱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推动慢阻治疗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疾病伴大疱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条件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吸氧、止咳、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功能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外科治疗慢性阻塞疾病伴大疱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外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大疱
  • 简介:摘要考虑到慢性阻塞疾病的严重以及慢性阻塞疾病的治疗难度和康复难度,在慢性阻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加强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识以及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知识普及,使得慢性阻塞疾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提高慢性阻塞疾病的治疗效果。为慢性阻塞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加强对慢性阻塞疾病健康教育的了解以及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是做好慢性阻塞疾病治疗工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慢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该病往往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肝脏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探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1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配以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肺心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老年人慢性阻塞肺病的多种护理措施,构建该疾病护理操作规范。方法进一步分析现在老年人出现慢性阻塞肺病的基本病症,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结论实施积极地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 吸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功能改善实施舒利迭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以我院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接收的90例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改变情况以及血气指标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个月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等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相关血气指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疾病(COPD)的功能改善实施舒利迭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疾病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舒利迭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36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死亡1例。结论老年慢性心脏病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护理任务繁重,护士采取预见性、综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老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40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及40例慢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慢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慢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辅助检查结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心悸、呼吸困难及心界向左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明显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T段缺血性改变及电轴左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发生情况明显性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检查可初步判断慢性肺心病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针对诊疗,对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疾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经精心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7例(94.00%),患者在血气分析指标上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疾病开展积极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及深入研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应用慢阻塞疾病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量表评价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中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54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77例,在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中运用CAT量表进行目标管理;对照组76例,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指导。应用CAT量表评价观察组的的生活质量,两组均进行电话随访3个月。结论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期患者通过延续护理中运用CAT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目标管理,有效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AT量表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疾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科2011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阻塞疾病合并肺结核占同期住院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3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78.4%)。结核中毒症状出现率(21.0%),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P<0.05)。易合并支气管结核(51.2%),PPD阳性率低(31.4%),16例(50.0%)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慢性阻塞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漏诊、误诊率较高,应提高对肺结核的重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结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疾病(COPD)病人的护理措施和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和康复期通过胸部物理排痰法、湿化呼吸道、心理护理等进行护理。结果通过物理排痰、湿化呼吸道、注意个人卫生防护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结论急性期物理排痰护理和康复教育对慢阻患者极为重要,同时不应忽视心理护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 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