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尿酸水平(UA)与颈动脉内中厚度(CIMT)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CHD101例为实验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6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CHD的患者31例,分别检测各患者UA水平并测量CIMT,观察各组之间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CHD患者U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组数值从SAP、UAP到AMI逐渐升高,而CHD组CIMT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从SAP、UAP到AMI逐渐增厚直至斑块的形成。此外我们还发现UA与CIMT呈正相关。结论UA可作为一个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降低血UA水平,可能更好的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标签: 冠心病 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叶酸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厚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对照组43例,干预组行叶酸及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厚度(IMT)、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2.09%,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但是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y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可有效改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促使颈动脉内中厚度下降,可改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远期预后。

  • 标签: 维生素B12 叶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股浅动脉内中厚度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心内科132例住院患者,对入选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股浅动脉内中厚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计算出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股浅动脉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脉压指数高的患者股浅动脉厚度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r=0.55,P=0.002);排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的影响,偏相关分析显示脉压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与股浅动脉内中厚度呈正相关(r=0.55,P=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nter法)显示脉压指数、收缩压与股浅动脉内中厚度正相关。结论股浅动脉厚度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增高,脉压指数是影响股浅动脉内中厚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股浅动脉 脉压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同型半胱胺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厚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77例男性患者。实验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对照组为非高血压患者39例。检测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及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24小时动态血压测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index,PPI)。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人群水平;实验组PP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且实验组HCY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实验组患者PPI较对照组高,PPI与IMT具有相关性,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HCY均增高,两组体重指数均高于正常值,与衰退期患者本身特点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自身特点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脉压指数 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虫草保肾颗粒干预后,慢性肾衰竭大鼠动脉中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随机将90只SD雄性大鼠分为三组,以未接受慢性肾衰竭建模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慢性肾衰竭建模者为模型组,以在建立慢性肾衰竭建模后给予虫草保肾颗粒干预者为虫草组,每组30例。对比三组间大鼠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三组间主动脉内中厚度存在显著差异,以建模组厚度最高,对照组厚度最低(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后可显著的增加大鼠主动脉厚度,而虫草保肾颗粒可显著的改善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主动脉厚度

  • 标签: 虫草保肾颗粒 慢性肾衰竭 大鼠 动脉内中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经过临床检测,所有患者均测定IMT,其中IMT增高组46例,IMT正常组54例。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值越高,IMT越厚,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呈正相关。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血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超声(CAU)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5例患者72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或闭塞血管进行CAU与TCCD检查,分析单独CAU、单独TCCD、CAU+TCCD与DSA结果比较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单独CAU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89.6%,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91.7%。单独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75.0%,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75.0%。CAU联合TCCD诊断颈动脉重度狭窄准确率95.8%,诊断颈动脉闭塞准确率100.0%(p<0.05)。结论CAU与TCCD结合可以提高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以及同期非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对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颅外颈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民族、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是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是颅外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颅外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频域OCT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HM-MH)患者的黄斑部脉络厚度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6例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单眼HM-MH的患者。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分别对黄斑中心凹下及其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各1.5mm处的脉络厚度进行测量。屈光度、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下及不同位点的脉络厚度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屈光度、眼轴长度、不同位点的脉络厚度与HM-MH的关系。结果HM-MH患眼与对侧眼相比,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MH眼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最薄(132.33±32.56µm),与对侧眼相比(149.11±28.36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变薄是HM-MH的危险因素(OR,1.95;95%CI,1.52-2.76;p=0.016)结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变薄可能是HM-MH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对于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体检者中选取80例可疑动脉硬化者,对其分别进行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单用组与联合组对于动脉硬化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检测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0.91%、89.19%、93.02%,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组(P<0.01)。结论动脉硬化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动脉硬化相对于单用动脉硬化检测或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硬化检测 超声多普勒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3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3~22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5.8±12.54)mL。术后有31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5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用物准备齐全;术中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及时、准确、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再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54例进行CEA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54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经3个月一2年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有效的控制血压,严密的病情观察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早期发现颈内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颈内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对照组患者DAS血管造影检测。结果110例患者中轻度颈动脉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别有47例、53例、10例;B超检测发现轻度颈动脉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别为37例、46例、6例,DAS血管造影检测发现轻度颈动脉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别为39例、47例、7例,二者在颈内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明显对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检查无创伤、便于操作、可重复检查,而且费用较低,对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B超 颈内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出斑块,分析斑块与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斑块者49例,占总数的62.8%,其中不稳定斑块者20例,稳定斑块者29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各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对斑块的形成影响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超声能够检测斑块,对合理干预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颈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25例颈动脉硬化疾病患者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的测量及管腔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125例患者,颈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查发现斑块96例,其中斑块呈强回声47例,混合回声32例,等回声11例,低回声6例。颈动脉斑块合并狭窄1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有效观察颈动脉硬化程度,对临床判断病变进展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粥样硬化斑块,CT检查显示共28处粥样硬化斑块,MRI检查显示共56处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对预测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卒中患者与120例体检者颈动脉内中厚度、斑块部位、回声及有无狭窄。结果患者组颈动脉内中增厚、斑块检出率、管腔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检组;斑块的好发部位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脑血管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经诊断的结果显示,血管造影关于重度颅内动脉狭窄与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明显不及血管造影(P<0.05),但二者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超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脑血管造影,必要时可将二者联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 血管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