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对于成人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咬合关系和开口度作为变量,使用SPSS18.0软件做假设实验,来检验能否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对不同部位的骨折进行治疗。选取最近几年在我院就诊的86例髁突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31例。高位骨折患者43例,手术29例,非手术14例;中位骨折患者13例,手术8例,非手术5例;低位骨折患者30例,手术18例,非手术12例。结果(1)低位骨折和中位骨折患者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开口度恢复状况基本相同,高位骨折患者的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的开口度恢复状况要好。(2)位骨折和中位骨折患者的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相同,高位骨折患者的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好一些。结论对于髁突高位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效果远远好于非手术治疗;而中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两种质量方法均可,结果无太大差异。

  • 标签: 髁突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髁突软骨是颞下颌关节的生长中心,在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改建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髁突软骨作为一个生物力学和生理学特性均有别于软骨下骨和骨松质的基本功能单位,其在压力传递和关节改建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本文就咬合因素与髁突软骨的解剖、功能、特性、病变类型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软骨 咬合创伤 改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髁突位置的特点。方法选取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及个别正常牙合患者各2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椎束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并比较两组髁突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髁突内外径大,髁突前后径小;关节窝前间隙、关节窝上间隙、髁突橫距大,关节窝后间隙明显减小;且72.5%髁突为关节窝后移位。结论与个别正常牙合相比,伴双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安氏Ⅱ2错牙合患者的髁突向后、向下、向外移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弹响 安氏Ⅱ2错牙合 髁突 锥束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术后康复,要想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在手术治疗结束后或在保守治疗期间(无手术指征者),即应开始施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使原发损伤达到尽可能理想的愈合,并尽可能的减少后遗症。在骨折急性期,骨科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考虑康复问题,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考虑制定康复计划并尽可能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这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髋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康复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 标签: 颈椎椎体骨折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8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和22例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质疏松骨折患者为对照组,22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次骨折患者为研究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骨密度T值、年龄、性别、髋部骨折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讨论,寻找其再次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都是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初次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较大,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同时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加强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