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行障碍可能的精神生化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哌醋甲酯治疗后的52例品行障碍男性患儿和25名正常男性患儿的血清中5-羟色胺类及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品行障碍患儿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NE/3-甲氧-4-羟苯乙二醇(MHPG)比值(22±15)低于正常患儿(148±49),血清高香草酸水平(3.5±2.5ug/L)高于正常患儿(0.6±0.1ug/L);经哌甲酯治疗有效者血清MHPG水平(11±8ug/L)高于无效者(6±4ug/L);智力发育不平衡组血清NE水平(80±40ug/L)低于智力发育平衡组(86±54ug/L);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本,将病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度品行障碍患儿血清NE水平(79±41ug/L)明显低于轻度(99±39ug/L)。结论品行障碍可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两种递质系统失调或失衡的结果。

  • 标签: 品行障碍 5-羟色胺 哌甲酯 智力测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类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以更昔洛韦注射液0.25g+25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观察组同给予5-氟脲嘧啶局部注射,将5-氟脲嘧啶注射液与2%利多卡因按15配制成混合液,疣体附近常规消毒,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将药液注入疣体基底部,每天1次。2组均以治疗6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5-氟脲嘧啶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尖锐湿疣l5-氟脲嘧啶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方法选举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4月接受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79例患者,用波长635nm的He-Ne激光照射皮损区,时间20-40min,能量密度100~130J/cm2,治疗间隔时间7~10d。并对患者从治疗前、治疗中到治疗后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9例患者中68例患者均痊愈,无复发。讨论采用ALA-PDT治疗尖锐湿疣,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尖锐湿疣 ALA-PDT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5-对羟基苯乙内酰脲是制备羟氨苄青霉素和头孢氨苄等β-内酰胺类新型抗生素的重要原料[1],国内外报道其制备方法较多,主要有:(1)对羟基苯甲醛与氰化钠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2];(2)乙醛酸与尿素、苯酚等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目标物[3]。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 标签: 药用中间体 5-对羟基苯乙内酰脲 乙醛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患有重度痤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与综合护理联合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重度痤疮的治疗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重度痤疮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便携式输注装置输注5-FU治疗肿瘤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自2011年1月至2011年5月五例肿瘤病人实施便携式输注装置进行5-氟尿嘧啶持续给药进行护理。结果该方法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操作简单,化疗药的毒副作用降低,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结论使用便携式输注装置方法操作简单,时间控制准确,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方便携带活动,且安全可靠,使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便携式输注装置 5-氟尿嘧啶 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体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9例(45眼),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5眼)植入5-Fu修饰的改良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15眼)植入改良型悬吊式PMMA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15眼)植入普通的PMMA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观察患者术眼角膜、眼压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情况,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眼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m实验组与两对照组均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现象出现;随访3m实验组未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1中有1例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薄团;随访6m实验组未发现有后囊膜混浊出现,对照组1有1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对照组2中有4只眼出现后囊膜混浊,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明显偏低,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5-Fu联合改良袢人工晶状体能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从而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 T7 肽增强 5- 氟尿嘧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 方法: 1 .建立 HepG 2 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 5-FU(20 mg/kg) 组,联合组( T7 肽 +5-FU )每组 10 只 , 连续干预 19 天 , 计算抑瘤率。 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 HIF-1α 、 VEGF-A 蛋白水平表达 。 结果:联合组、 5-FU 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的生长明显抑制( P<0.05 ),两个给药组 IR 分别为 65.4% 和 49.4%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明显下调 HIF-1α 、 VEGF-A 蛋白的表达( P<0.05 )。 结论: T7 肽可增强 5- 氟尿嘧啶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 HIF-1α 、 VEGF-A 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T7 肽 血管生成 缺氧诱导因子 -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例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 10例)和治疗组( 10例)。对照组采用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 50.0%;出现不良反应 4例,少于对照组的 9例; 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 标签: 晚期 结直肠癌 表柔比星 5-氟尿嘧啶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MTDX)及其组成物之一VitB6对原代培养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乳酸和体外对睾丸合成睾酮的影响,探讨MTDX可能生殖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胰蛋白酶和Ⅳ胶原酶两步分离法分离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TDX(0.17g/L,1.7g/L,17.0g/L和34.0g/L)、不同浓度VitB6(0.1g/L,1.0g/L,10.0g/L和20.0g/L),24h后收集培养液测定乳酸含量。利用离体组织培养和放射免疫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MTDX是否对大鼠睾丸睾酮的分泌有直接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DX17.0g/L和34.0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VitB610.0g/L和20.0g/L剂量组乳酸含量减少。MTDX各剂量组和VitB6各剂量组睾丸培养液中睾酮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DX可能通过减少了睾丸支持细胞乳酸的分泌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进而影响正常生殖;MTDX对睾丸分泌睾酮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可能对睾丸间质细胞正常功能没有影响;MTDX的生殖损害可能由其聚合物(组成物)之一VitB引起。

  • 标签: 吡哆素L-2-吡咯烷酮-5-羧酸酯 支持细胞 乳酸 原代培养 睾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低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与单用红光进行比较。方法按照Pillsbury分类法和排除标准选取46例Ⅱ~Ⅳ级面部痤疮患者,单侧面部皮损处外敷5%5-氨基酮戊酸凝胶(ALA),对照侧面部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脸,每周一次,共四次。每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疗效分析显示,试验侧的疗效要优于对照侧(p<0.0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座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5一氨基酮戊酸 痤疮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便携式化疗泵持续输注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护理。方法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科行PICC置管接便携式化疗泵用于2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持续化疗。化疗泵内加5-氟尿嘧啶2.5g~3.75g持续泵入120h。结果27例患者圆满完成化疗,不良反应小,效果满意。结论持续5-氟尿嘧啶泵入减轻了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护士反复配药、挂瓶、换瓶的时间。

  • 标签: 便携式化疗泵 持续 氟尿嘧啶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