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巫小龙樊锐太(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部肿瘤病患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常规组病患使用电子射野的影像仪图像进行引导分析,而实验组病患则使用锥形束CT图像进行引导分析。对两组病患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以及头脚的摆位的偏差进行对比,同时将两组病患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在左右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以及头脚摆位的误差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的摆位误差;而实验组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要明显小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使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对胸部放射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病患头脚以及左右前后摆位的误差,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其安全性比较高并且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探究颈椎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前景,以提高颈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3年间接受颈椎CT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级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颈椎CT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和颈椎骨折等常见疾病的图像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这些特征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共分析了1000例患者的颈椎CT图像。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图像特征组合可以高度预测颈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2%。此外,图像特征与颈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结论: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能够有效辅助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技术优化,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有望成为颈椎疾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 标签: 颈椎CT图像,特征分析,颈椎疾病,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2例,其中包括4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41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分别对患者进行扫描,记录患者左右、头脚、前后等方向上的摆位偏差。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92±1.37)mm、(1.82±1.46)mm、(1.88±1.52)mm;胸腹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61±1.90)mm、(3.92±2.51)mm、(1.79±1.28)mm。结论利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法,对患者体位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精度及疗效。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引导 头颈部肿瘤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在2010年至2011年进修期间通过对应用螺旋扫描的方式所取得的CT图像伪影60例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图像展开分析及整理。结果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和CT机器自身有关、和成像技术以及人为因素等有直接关系。结论临床上CT图像伪影有多种种类,应该正确分析图像伪影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改进,以减少图像伪影,提高图像的质量。

  • 标签: CT伪影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kV组、100kV组、120kV组及140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Σ+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mm,最小值为0.009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kV,440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 标签: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系统误差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六维颅骨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我们通过对水模进行扫描,测量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对SSP的影响。结果X线的剂量、扫描方式、焦点的大小等均可对SSP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采用合理的扫描参数,同时减少病人的受照剂量,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螺旋CT 图像质量 SS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治疗肿瘤的外照射,放射治疗方式不断改进,从传统放疗到三维适形放疗(3D-CRT),再到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技术。IMRT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上具有突出的优势,靶区和剂量的适形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由于靶区的高剂量和对周围危及器官的保护,使得剂量梯度变大,对治疗位置的准确性要求更高。如果治疗位置偏差较大,IMRT的优势将完全丧失。近年来发展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为IMRT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因此近年来放射治疗位置验证模式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就放射治疗位置验证在临床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以简要综述。

  • 标签: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位置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骨关节图像重建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随机选择72例骨骼病变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的数据输入到院工作站。首先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成像,使骨骼病变显示在矢状长轴断面和骨胳的冠状面上。接着,对比使用常规MPR、横断CT、多向调整MPR三种方法对72例骨骼病变的患者的长轴面显示的例数。再进行透明VR(Volumerendenhy)和非透明VR(Volumerendenhy)的重建,比较上述两种不同VR的重建方式对骨质内部、骨质表面、骨髓腔以及周围的血管软组织部分的显示评分。结果多向调整的MPR显示了全部72例骨骼病变患者的长轴面,其长轴面的显示率明显比MPR和横断CT要高。透明VR在显示患者骨质内部的密度方面要优于非透明VR,而非透明VR在显示周围软组织、骨髓腔方面比透明VR要好。结论螺旋CT多向调整的MPR在每幅骨骼图像上都最大程度地显示了骨骼正常和病变组织在密度和解剖形态方面的差别,而VR重建可以用立体的解剖形态呈现出患者骨骼及周围软组织的结构,操作既简单又实用,受到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 标签: 螺旋CT 骨关节 图像重建 方法与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4年4月7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者中,经皮肺穿刺病理诊断62例,确诊率886%,其中恶性肿瘤47例,良性病变15例。不能确诊者8例。并发症气胸6例,发生率8.6%。咯血2例,发生率29%。结论: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是一种操作简便、阳性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的获得病理的,临床诊断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CT引导 肺穿刺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PET/CTCT扫描部分的辐射剂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GEDiscoveryST16型号PET/CT系统,在管电压分别为80kV、100kV、120kV及140kV条件下,对CT剂量模体和Catphan500CT性能模体进行扫描。测量在各种管电压下的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计算给定螺距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CT图像的相关性能指标;分析CT图像质量与CT剂量的关系。结果:CTDIvol随管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不受管电压影响;CT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CT图像均匀性及噪声性能均随管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结论:CT图像性能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性能提高规律并非线性,当剂量达到一定值时,其图像性能随剂量的增加幅度变缓,因此,在保证一定的CT图像质量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降低管电压适当降低PET/CT检查中CT部分的辐射剂量。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管电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图像产生伪影的原因以及去除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获得的CT图像伪影病例资料80例,对这80例伪影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和归类,计算各种伪影所占的例数和比例。结果金属伪影和运动伪影共68例,占85.0%,其中由金属物引起的伪影占57.5%;病人呼吸或运动导致的伪影占26.3%;射线术硬化伪影占8.8%,部分容积效应占5.0%;周围间隙伪影占2.5%。结论伪影产生的原因和机器本身、成像技术和人为因素均有关,产生原因不可避免,但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尽量的减少伪影的产生,提高图像的质量。

  • 标签: CT图像 伪影产生 原因 去除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CT图像伪影的成因及减少伪影的方法。方法对40例CT图像伪影的病例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自制模体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上设置不同参数进行扫描,分别改变螺距、层厚、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对阶梯状伪影进行分析。结果CT图像伪影与被扫描物属性及成像的原理和技术有关;阶梯状伪影的大小与重建间隔和模体位置存在确定关系,伪影不仅随层厚的增加而增大,也随螺距的增加而增大。结论CT图像伪影种类繁多,选择正确的扫描参数和方法对避免伪影的产生十分重要。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肝癌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通过治疗前、中、后的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治疗后的康复,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肝癌 微波消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针治疗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17例患者结合1~4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结果24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15名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射频消融 CT引导 肝癌 动脉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薄层(1.5mm)螺旋CT图像在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将其薄层CT图像和常规层厚CT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层厚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75.0%。薄层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90.6%。薄层图像对于肾癌分期及肾癌内组织性质的判断更加准确。结论薄层CT图像能更加清楚地显示肾癌的组织、大小、范围及淋巴、肾筋膜囊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且用于术前诊断及分期较常规图像更加准确。

  • 标签: 肾脏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分期
  • 简介:CT球管是CT核心组成部分,而球管的正常运行是图像质量的保障。针对1例HiSpeedDual双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球管气泡导致CT图像伪影故障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螺旋CT 气泡 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