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我们体会到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下,对围产期孕产妇的筛查及预防产后并发DVT早期护理干预也不容忽视。通过对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DVT高危指的是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以及高危人群,由于近些年人们生活习惯以及创伤的增加,很多人群易患深静脉血栓,而深静脉血栓会造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常采用PDCA量化评估表,来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其是否是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 标签:  PDCA循环 DVT评估 高危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来我院常规彩超检查诊断为脐动脉的检查结果,结合围产结局进行评估,为脐动脉患者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常规彩超检查诊断为脐动脉的患者为受试对象,分析彩超检查诊断结果,结合围产结局进行评估。结果受试对象常规彩超检查及终止妊娠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脐动脉27例,15例为单纯性脐动脉,12例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围产结局13例终止妊娠方式选择剖宫产,2例为经阴道分娩,新生儿产后Apger评分1分钟均在8分以上;12例为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2周后复查胎儿彩超与先前诊断一致,患者及家属要求引产。结论门诊产前检查胎儿彩超时,应常规检查胎儿及附属物,疑似脐动脉患者应定期复查并结合羊水穿刺等其他检查手段,排除胎儿合并其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围产结局 单脐动脉 羊水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术后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行髋关节手术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价DVT预防性护理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67%,住院时间平均(9.68±1.44)d,患者满意度96.00%,对照组患者依次为13.33%、(13.01±2.45)d、86.67%,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DVT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DVT发生率,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髋关节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5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实验组5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药物预防等综合护理方法。评估并比较2组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19.8%,实验组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对于预防术后DVT形成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消化道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气压泵在不同使用时间情况下,观察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DVT的临床效果,以明确气压泵使用时间与DVT之间的关系,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气压泵,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方法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推荐预防DVT常规措施基础上,对照组20分钟/次,实验组60分钟/次,收集患者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检测结果,踝上5cm、髌骨下10cm、髌骨上15cm肢体周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值,不同部位肢体周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早期使用气压泵预防DVT,在不同使用时间情况下,对DVT预防均有效,临床护士可采用次使用气压泵20分钟进行DVT预防,节约临床护士时间。

  • 标签: 脑出血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物理预防 间歇充气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方法。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通过腔内激光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ELVT)术后早期行被动与主动足背伸曲运动,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ELVT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采取抬高下肢而不做被动与主动足背伸曲运动,实验组50例采取护理干预行为,即采取术后早期护理人员被动做足背伸曲运动与麻醉药物代谢完毕后的患者主动足背伸曲运动。结果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有2例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占4%。实验组的50例患者无一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VT术后早期积极行护理干预,行足背伸曲运动等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

  • 标签: ELVT DVT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管理对其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筛选60例(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的一般组、标准化护理管理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有30例。通过两组管理后DVT形成情况分析两种管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管理1、3个月后发生DVT分别为1例、3例,发生率分别为3.33%、10.00%,相较于一般组明显更低(P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管理 关节置换术 DVT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下肢DVT护理对策及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1月到2022年12月接收的28例神经内科ICU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后下肢DVT发生率以及睡眠状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下肢DVT 综合护理 睡眠质量评分 神经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2年5月~2023年7月本医院进行卵巢癌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组方式分组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进行常规性护理,研究组进行预见是目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比较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比较P<0.05;研究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比组,比较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卵巢癌患者术后的DVT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卵巢癌 DVT 护理满意度
  • 作者: 孟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济宁    272100)  【摘    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肿瘤的并发症。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起肺栓塞。诱发因素主要以高凝血、手术创伤大、卧床休息长、疼痛、压力等。妇科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导致妇科肿瘤患者DVT风险较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并发症较为严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预防和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妇科肿瘤临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和分析护士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
  • 简介:摘要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老年人病程长、预后较差,再加之老年骨折病人多伴有严重的慢性基础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谵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如发现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卵巢囊肿患者应用预见性风险护理的临床有效性及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为数字抽签法,分别为实验组(45例,预见性风险护理)与参照组(45例,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环境指导、关心爱护、技术服务)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风险护理 卵巢囊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将体位干预及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接受体位干预及产后康复按摩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体位干预及产后康复按摩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可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保障产妇的安全性,避免对产妇的术后恢复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体位干预 产后康复按摩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偏瘫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33)与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有效改善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的血液状态和流速,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用于脊柱结核手术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脊柱结核手术病人64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试验组的发生率0.0%,和对照组15.63%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6.87%,和对照组81.25%相比更高(P<0.05)。结论:脊柱结核手术用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脊柱结核 满意度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