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双下肢僵硬、疼痛伴口干、多尿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钙4.35mmol/L,甲状旁腺激素1999mg/L,诊断为高钙血症,给予对症处理,血钙最低下降到3.92mmol/L。15d前又出现恶心。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高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入治疗后单导联ST回落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急性行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比较,A组为ST回落良好组(回降率≥50%),B组为ST回落不良组(回降率<50%)。比较A、B两组预后情况。结果A组190例(61.29%),B组120例(38.70%)。随访3年,A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低于B组,B组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对危险度较高为45.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ST回落程度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脏事件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PCI术后并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旨在优化治疗措施,提升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五年内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60人,从各方面展开治疗。结果多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效果较明显,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心排出量每分钟也比治疗前高。本次研究的患者仅3人为无效治疗,有效治疗率达到了95%。结论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塞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疗上应仔细观察患者临床状态,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同时在治疗上应从各方面着手,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8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5~75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10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抬高(≥0.05mV),6例患者同时存在V1-V6导联ST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10例急诊置入支架,另2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4例(40%),存活患者6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1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木。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 标签: 左主干病变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药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此次医院收治的200名ACS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加罗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观察各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病人产生疗效者95人,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产生疗效的有75人,总有效率为75.0%,在有效率上研究组病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病人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比对照组少。结论替罗非班药物具有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治疗效果的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及心脏不良事件等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ACS 替罗非班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妊娠心电图,让临床医生了解早期妊娠ST-T改变的真实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130K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分析仪,对850例早期妊娠妇女进行静态心电图检查,通过阅图,对出现ST-T改变的病例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即有轻度改变,异常心电图占8.76%,孕早期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P-R间期缩短、低电压、期前收缩为多见结论早期妊娠心电图ST-T改变为生理改变,完全可以安全渡过妊娠期。

  • 标签: 早期妊娠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的类别、临床意义。方法用心电图仪配合体检分析ST—T改变。结论根据ST偏移的幅度、形态,T波低平、倒置的程度、部位,结合临床资料,以判定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电图ST&mdash T改变 非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在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早期治疗冠状动脉通畅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入组STEM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3小时内患者给予rPA18mg(10mv)+18mg(10mv)分两次静脉注射或随机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30分钟内静脉滴注,观察给药后患者胸痛症状,心电图ST下降情况及远期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疗效指标为溶栓治疗90min时,胸痛明显缓解,抬高的ST下降达50%以上,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患者百分数30天的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rPA溶栓治疗90minTIMI3级血流率、TIMI2/3级血流率、30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rt-PA相似;rPA30d病死率及脑出血发生率虽与rt-PA无统计学差异,但似乎较高,有关rPA在中国的临床使用,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 简介:摘要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开始为ST,反映心室去极化终末至复极化开始之间的无电位变化时段。心电图学ST偏移机制是心动学上的一个难题,理论上正常ST不应发生偏移,因为在心室复极的2相平台期,无明显的电位差,但实际上即使在正常人在复极的早期即存在一定的电位差。T波在心电图上代表心室的复极电位。在心室复极时,大多数的心脏复极电位均相互抵消,故T波实际上反映未被抵消部分的心室复极电位差。心室去极化顺序是从心内膜到心外膜,正常的心室复极化电位则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去极化与复极化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所以,T波极性和QRS波群的极性,正常时应是一致的,心室复极化过程为何不是从最早的去极化区(心内膜)开始,而是从最后去极化(心外膜)开始,原因有很多种,就目前而言主要与心肌电张力梯度有关。

  • 标签: T波 心内膜 心外膜 损伤 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干预对纠正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健康查体的200例亚健康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体检,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生活方式改变。对照组不进行指导,生活方式不变。对比两组心电图ST-T变化的纠正情况以及血压变化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纠正情况表现为优秀率与纠正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血压变化正常率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的心电图ST-T变化,不仅可明显纠正心电图ST-T的变化,还可减少治疗中血压变化量。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纠正 心电图ST-T改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年龄大于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溶栓组22例和常规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溶栓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出血发生率13.6%,无因溶栓药物并发症死亡者。结论对于高龄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发生率及病死率,如无绝对禁忌症,大于75岁老年人不应是溶栓治疗的禁区。

  • 标签: 高龄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开始为ST,反映心室去极化终末至复极化开始之间的无电位变化时段。心电图学ST偏移机制是心动学上的一个难题,理论上正常ST不应发生偏移,因为在心室复极的2相平台期,无明显的电位差,但实际上即使在正常人在复极的早期即存在一定的电位差。T波在心电图上代表心室的复极电位。在心室复极时,大多数的心脏复极电位均相互抵消,故T波实际上反映未被抵消部分的心室复极电位差。心室去极化顺序是从心内膜到心外膜,正常的心室复极化电位则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去极化与复极化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所以,T波极性和QRS波群的极性,正常时应是一致的,心室复极化过程为何不是从最早的去极化区(心内膜)开始,而是从最后去极化(心外膜)开始,原因有很多种,就目前而言主要与心肌电张力梯度有关。

  • 标签: T波 心内膜 心外膜 损伤 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患者行经皮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8月~2011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共39名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随机分为2组A组(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组)19例,将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置入支架;B组(标准PCI组)20例,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左心室功能、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左室射血分数及术后TIMI3血流恢复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5)。随访时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PCI治疗组。

  • 标签: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