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尿4种微量蛋白在妊娠肾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正常妊娠产妇165例、妊高征45例和非孕对照40例的尿4种微萤蛋白MA、TRF、IgG和A1M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孕组尿4种微量蛋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中孕组中MA、TRF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其余无明显改变;晚孕组和妊高征组尿4种微量蛋白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尿中4种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晚期妊娠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对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及病情发展的判断、预后等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微量蛋白 妊娠 肾损伤
  • 简介:龙兴大业开新纪,蛇舞寰宇奏凯歌。努力拼搏、携手奋进的2012年即将过去,孕育希望、奋发进取的2013年信步走来。辞旧迎新,憧憬未来,《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全体同仁谨向在2012年为加快妇幼医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指导、支持和关心本刊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广大读者及企业界的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事业发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 标签: 医学发展 医学杂志 身体健康 编辑部 电子版 企业界
  • 简介:子宫腺症(adenomyosi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约70%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延长、进行性痛经加重、子宫增大及不孕等。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严重者可影响其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该病的目的,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 系统治疗 缓释 宫内 月经周期延长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分娩的产妇中,经《病史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的112例患者(年龄为22~40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盆底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康复组,n=55)和对照组(n=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康复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自行行缩肛运动,每日1~3次。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调查,评估盆底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盆底综合、性活动频度、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良好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设计意图:我班的孩子很喜欢玩磁铁,看到磁铁对幼儿保持着持久的吸引力,我想何不利用孩子喜欢玩磁铁这个兴趣点开展一些更加深入的科学活动——探究影响磁铁磁力的穿透的因素,验证磁铁磁力的穿透有多强。为此,我们设计了“磁铁磁力的穿透有多强”这个帮助幼儿学习“识别与控制”变量的活动。让幼儿在适宜结构材料的引导和支持下,一次只验证1个(因素)变量,分离出原因和结果,并依据数据得出结论,达成基本理解“识别和控制变量”的概念。

  • 标签: 科学活动 穿透力 磁铁 磁力 结构材料 控制变量
  • 简介:目的观察槐杞黄对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的影响,探讨槐杞黄对IgA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槐杞黄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槐杞黄组建立1gA肾病模型,槐杞黄组给予槐杞黄颗粒治疗。应用定量尿沉渣计数法检测尿红细胞个数,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IgA沉积强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皮质nephrinmRNA和podocinmRNA的表达。结果①槐杞黄组大鼠的尿红细胞计数、尿蛋白,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槐杞黄组大鼠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③槐杞黄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odocin表达量较模型组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槐杞黄组大鼠肾皮质nephrinmRNA及podocin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槐杞黄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及podocin的不连续斑片状、团块状异常分布,较模型组改善。结论IgA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及podocin出现表达变化及分布异常,槐杞黄能降低IgAN大鼠尿蛋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及分布有关。

  • 标签: 槐杞黄 IGA肾病 蛋白尿 NEPHRIN PODOCIN
  • 简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是《指南》所倡导的帮助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标签: 幼儿 游戏 教育环境 指南 感知 身体
  • 简介:目的:探究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训练具体内容、应用价值及在盆底功能方面评价。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本文筛选研究对象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统计发现,2组产妇样本数为62,时间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其中,盆底康复治疗在对照组中开展,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训练在实验组中开展,各组纳入产妇31例,就2组临床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治疗成效(盆底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展开比较。结果:(1)实验组抽取产妇分析后,关于恶露持续时间(19.78±2.53h)、泌乳始动时间(20.68±1.91h)和对照组产妇(32.25±4.11h、41.76±3.25h)相比,实验组有更低表现,P<0.05;(2)盆底张力、尿失禁评分测定后,比较治疗前数据,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区别小,P>0.05;治疗工作开展后,在盆底张力方面,实验组评分(3.87±0.16)VS对照组评分(2.45±0.39),较高,P<0.05;尿失禁中,评分统计后为(2.91±0.27)、(1.43±0.2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有效缩短,改善盆底张力、尿失禁现象,保障最佳效果方面,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训练更具优势,可进一步推行、应用。

  • 标签: 产妇;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尿失禁;影响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LSH)和子宫全切除术(LTH)治疗子宫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LSH组(n=100)和LTH组(n=100)。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情况),术后短期恢复指标(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安置负压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远期随访指标(术后痛经缓解状况、性生活质量评价、日常生活质量评价、盆底组织支撑情况、宫颈残端病变及恶变率,以及是否存在术后持续周期性阴道少量出血)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LSH和LTH治疗子宫腺病的疗效。结果LSH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LTH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质量评价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LSH治疗子宫腺病优于LTH。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重或单纯性肥胖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初次就诊即诊断为超重或单纯性肥胖的62例儿童纳入观察组,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正常体重儿童纳入对照组。统计学比较两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脂代谢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以及糖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GLU2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差异;并对观察组儿童BMI与上述9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脂代谢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组儿童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儿童,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结果1观察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BMI[(31.8±2.3)kg/m2]、腰围[(86.7±12.3)cm]及收缩压[(128.0±11.2)mmHg(1mmHg=0.133kPa)]均较对照组[(19.4±0.8)kg/m2、(61.1±8.0)cm、(102.0±12.9)mmHg]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71、-12.770、-2.120,P〈0.05)。2观察组儿童脂代谢指标AI(4.0±0.8)及TC、LDL、TG浓度[(4.9±0.6)mmol/L、(3.07±0.23)mmol/L、(1.85±0.13)mmol/L]均较对照组高[(1.0±0.4)、(4.0±0.4)mmol/L、(1.46±0.13)mmol/L、(0.80±0.21)mmol/L],而HDL浓度[(0.89±0.09)mmol/L]则较对照组[(2.14±0.49)mmol/L]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96、-7.66、-51.29、-22.03、36.62,P〈0.01)。3观察组儿童糖代谢指标HOMA-IR(12.5±1.3)及OGTTGLU2h、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7.5±0.9)mmol/L、(5.97±0.22)mmol/L、(47.0±4.2)pmol/L]均较对照组高[(2.8±0.3)、�

  • 标签: 小儿肥胖症 超重 人体质量指数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疆南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南疆地区,经各级医疗机构确诊的42例PKU患儿(均于新生儿PKU筛查时即被确诊)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足跟血或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在42例患儿的42对PAH等位基因中,检测出7种PAH基因突变类型,共计46个PAH基因突变位点,其分别为:23个第7外显子c.735G〉A(p.Val245Val)静默突变位点;8个第7外显子c.728G〉A(p.Arg243Gln)错义突变位点;2个第7外显子c.781C〉T(p.Arg261X)无义突变位点;1个第7外显子c.782G〉A(p.Arg261Gln)错义突变位点;6个第11外显子c.1155G〉C(p.Leu385Leu)静默突变位点;5个第12外显子c.1238G〉C(p.Arg413Pro)错义突变位点及1个第12外显子c.1252A〉C(p.Thr418Pro)错义突变位点。其中,第7外显子c.735G〉A(p.Val245Val)突变位点占此次检出突变位点比例最高,为50.00%(23/46),其突变频率为27.38%(23/84)。PAH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为54.76%(46/84)。结论新疆南疆地区PKU患儿PAH基因第7,11,12外显子的突变特征为:静默突变和错义突变为主要突变,第7外显子出现的突变类型和数量最多。

  • 标签: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酮尿症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对患者月经,卵巢功能及生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超声、MRI及妇科检查等明确诊断为症状性子宫肌瘤,并进行UAE治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UAE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月经改变情况、激素水平变化和生育功能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者接受UAE后:①3个月时,经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均较UAE前明显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期内,除3例出现闭经外,其余患者月经量及月经期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94.6%(53/56)。③1,6,12个月时及UAE前,分别有45,39,38及56例患者接受激素水平测检,受检者接受UAE后1,6及12个月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与UAE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本组15例有生育要求者中,3例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无早产、自然流产及其他产科合并症发生,成功妊娠率为20%(3/15)。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以及对月经和生育能力影响较小等优点。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UAE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及生育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肌瘤 子宫 动脉 子宫 栓塞 月经失调 生育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d,昏迷3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 标签: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基因 有机酸 代谢疾病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