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BOO)引起导致排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尿肥大以及尿收缩和调控蛋白的改变。作者希望明确PBOO诱导的尿频及尿肥大,是否与尿道平滑收缩能力及肌球蛋白亚型的表达相关。通过外科手术构建标准新西兰白兔PBOO模型,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手术后12d,通过代谢笼监测24h的排尿次数及每次尿量。每24h排尿(43±12)次(梗阻组)、(6±3)次(假手术组)的兔子进入研究。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尿道的形态学改变。肌球蛋白亚型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PBOO白兔的尿道壁及平滑肥大。PBOO白兔纵行条在苯肾上腺索、氯化钾及阈刺激下的收缩分别减少50%、37%、40%,免疫荧光显微镜提示神经密度下降。RT—PCR及Westernblotting结果提示肌球蛋白亚型SM—B表达的下降的同时SM~A表达上升。因此,在PBOO的白兔中,尿道壁及尿道平滑的肥大,尿道平滑收缩功能的改变,神经密度的下降,以及肌球蛋白亚型的改变,导致了尿的肥大。

  • 标签: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 逼尿肌收缩 调控蛋白 收缩力 肥大 BLOTTING
  • 简介:目的观察功能锻炼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尿收缩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有尿收缩能力减退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9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尿等容收缩压、排尿期尿收缩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电切术后弛缓膀胱尿收缩能力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肌收缩 膀胱逼尿肌 对照组 术后功能 功能锻炼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 简介:尿蛋白持续增多是肾脏损害的标志,24h尿蛋白定量测定是长期以来的“金指标”,但常常存在收集尿液繁杂、定时和定量不准确、部分尿样丢失、膀胱排空不完全、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纠正此缺陷,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肾脏疾病预后和生存质量的指南(NKFK/DOQI)推荐了尿蛋白/尿酐比值法。

  • 标签: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肌酐比值法 相关性分析 晨尿 24h尿蛋白 肾脏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在高转移性的LNCaP—LN3(LN3)细胞中下调Bcl-2后发生凋亡的具体机制。方法LNCaP、LNCaP—Pr05(PrO5)与LN3细胞置于含5%活性炭处理的血清(CSS)或R1881与比卡鲁胺的培养基培养并测定生长曲线。测定雄激素受体(AR)与Bcl-2的表达水平。

  • 标签: 细胞发生 BCI-2 凋亡 内源性 LNCAP Bcl-2
  • 简介:BPH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或膀胱痉挛较为常见,是诱发BPH术后出血或其它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处理好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至关重要.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是一种新型止痛方法,我们对1998年2月至2000年10月间BPH术后120例患者作PCEA法治疗,在预防膀胱无抑制性收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CEA BPH术 膀胱无抑制性收缩 硬膜外自控镇痛法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的血、尿Ⅳ型胶原(Col-Ⅳ)及层黏蛋白(LN)含量的变化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7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尿Col-Ⅳ与LN含量。(2)慢性肾炎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观察以上指标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人相比,慢性肾炎组患者血、尿Col-Ⅳ及LN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2)系膜细胞增生Ⅲ级组、Ⅳ级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系膜细胞增生程度与血Col-Ⅳ水平关系最密切(P〈0.05)。(3)各系膜基质增生组与健康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显著增高(P〈0.05)。系膜基质增生程度与尿Col-Ⅳ水平关系最为密切(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10%~25%组与健康人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硬化率与血LN关系最密切(P〈0.05)。(5)间质纤维化程度与尿Col-Ⅳ水平关系最密切(P〈0.01)。(6)小管萎缩≤10%者较健康者,尿Col-Ⅳ、LN均显著增高(P〈0.02)。小管萎缩〉5%者较健康者,血Col-Ⅳ明显增高(P〈0,01)。小管萎缩〉10%者尿Col-Ⅳ则明显降低(P〈0.05)。(7)血Col-Ⅳ水平与血LN水平正相关(P〈0.01)。尿Col-Ⅳ水平与尿LN水平正相关(P〈0.01)。但血、尿Col-Ⅳ水平之间及血、尿LN水平之间均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1)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血、尿Col-Ⅳ与L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2)血与尿Col-Ⅳ、LN水平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理的改变,与系膜细胞基质的增生程度、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球性硬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血Col-Ⅳ、LN水平主要反映了Col-Ⅳ、LN代谢的活跃,与系膜细胞增�

  • 标签: 慢性肾炎 细胞外基质 Ⅳ型胶原 层黏蛋白 肾脏病理 纤维化
  • 简介:尿瘘是肾移植术后较为常见的外科并发症,但许多移植医生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不良后果.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1年1月共施行肾移植236余例,术后1~7日发生尿瘘19例,发生率8.05%,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尿瘘 临床分析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用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测定来辅助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对79例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标本和128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尿红细胞各项激光参数的测定,并将仪器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8.5±11.5)ch和(113.3±9.3)ch(P<0.01)、未溶解的红细胞比例(Non-LysedRBC%)分别为(65.7±26.8)%和(85.6±10.6)%(P<0.01)、红细胞平均散射光强度(RBC-MFsc)分别为(56.1±13.9)ch和(92.8±6.3)ch(P<0.01)、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0.7±9.1)ch和(19.6±6.8)ch(P<0.05);仪器提示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1.1%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5.2%.结论:流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敏感准确、客观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过筛试验.

  • 标签: 尿红细胞 RBC 非肾性血尿 鉴别 红细胞形态 尿标本
  • 简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不断完善、成长的学科。如舌诊学,在明以前很少有医书详细论及,自明代杜本《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舌诊专著肇始,至清代温病学的蜂起,舌诊学成为望诊学中不可遗缺的一部分。它与脉诊学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两大擎柱,故有“温病重舌,杂病重脉”之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亦在不断完善,

  • 标签: 中医辨证 尿流率图 《敖氏伤寒金镜录》 中医诊断学 男性 现代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脐尿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总结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转移患者仅行化疗。随访6~48个月.平均20个月。5例患者中未手术者于治疗后6个月死于多处转移,另有1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3例截至2013年5月仍在随访中,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脐尿管肿瘤较为少见,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血尿是其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预后及存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损害,早期肾损害常表现为尿蛋白增高.我院对82例高血压患者尿蛋白阳性患者分别给予科素亚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其降压幅度对尿蛋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82例高血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6例,女性26例,年龄31岁~68岁,病程8年~20年.24h尿蛋白定量大于150mg,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为人选对象.2分组与治疗随机分为科素亚组41例,给予科素亚50~100mg/d.卡托普利组41例,给予卡托普利25~50mg/次,每日3次.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和血压分级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观察方法观察治疗8周前后血压、24h尿蛋白(Upro/24h)、血清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4统计学方法实验室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 标签: 高血压 降压幅度 治疗 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尿Cystatin C 尿Α1-微球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记录2011年3月至5月期间50例MHD患者每次透析前的血压,计算透析前平均收缩压及标准差,并以血压离散系数表示透析前SBPV。在此期间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行生化指标检测、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患者生存状况,随访5年至2016年5月31日。结果透析前收缩压血压变异性为(8.5%±2.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BPV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期左房内径(LAD)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透析前血酐(SCr)、甲状旁腺素(PTH)、碳酸钙剂量、活性维生素D剂量、平均舒张压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另外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组、冠心病组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分别较对应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透析前SBPV作为因变量,将以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冠心病、BMI、LAD、SCr在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R2=0.630;随访5年,1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4.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透析前SBPV增高组病死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伴有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增加、LAD增大、高BMI、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以及低浓度SCr是SBP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SBPV增加与MHD患者全因病死率增加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性 收缩压
  • 简介:目的:探讨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方法(EIA)测定35例IgAN患者尿MIF浓度,并与肾脏病理分级、24h尿蛋白(TUP)、内生酐清除率(Ccr)、血尿等进行分组分析,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IgAN患者尿MIF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MIF水平与24h蛋白尿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1),与Ccr、血尿无显著相关;随着病情控制,治疗后尿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AN尿MIF浓度明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IGA肾病 病情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上皮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纤维连接蛋白 试纸 诊断
  • 简介: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规范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精细的手术操作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们查阅了近年LRP术后尿失禁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prostatectomy RADICAL 局限性前列腺癌 腹腔镜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平均(5.0±1.0)cm。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TNM分期:T221例,T312例,T43例。临床分级:G118例,G213例,G35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28例,非黏液腺癌混合癌5例(含肠型、印戒细胞亚型),乳头状腺癌3例。术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治疗25例。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年,平均2.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50%(18/36),5年生存率为19.44%(7/36)。T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81%(5/21),T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67%(2/12)。结论脐尿管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血尿是脐尿管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脐尿管癌预后较差。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1保守治疗并非每一例妊娠期尿石症都需要积极的外科干预.统计表明,70%~80%的妊娠期尿路结石可经保守治疗而排出,且不留任何后遗症.因此,保守治疗是妊娠期尿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妊娠期 尿石症 治疗方案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