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 2018年 5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正常分娩产妇,所有产妇均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按照不同机随机将产妇分为 A、 B、 C三组,分别 40例, A组产后 6周 -12周开始, B组产后 3月 -6月开始, C组产后 6月 -12月开始,比较三组不同机开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产妇盆底肌力明显提高,且 A组产妇盆底肌力高于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产后 6-12周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最佳,可大大提高产妇盆底肌力,减少产后不良反应例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产后康复锻炼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发热不同期的干预效果。 方法: 从我院最近 5 个月收治的 发热 患儿中抽取 80 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经比对分析我们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各 40 例。观察组全部发热病例接受循证护理治疗,对照组全部发热病例接受常规护理疗法,统计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发热转变情况。包括两组发热时间长短对比,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体温和复发次数的对比。 结果: 根据两组临床研究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比对照组效果更加乐观,其中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更有利于减少患儿的发热时间,减少复发次数。非常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小儿发热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医院收治的 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每组 3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 MBI评分和 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评分经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疗效都有所提高,且亚急性期组的 MBI评分和 FMA评分明显优于慢性期组的 MBI评分和 FMA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积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亚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更好,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急性心梗患者共 68例,入组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治疗时间,将 68 例患者分成 2 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34 )发病 3 ~ 12 h 内治疗,观察组( n=34 )发病 3h 内治疗,均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05% ,高于对照组 82.35% ,二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5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共 12 例,比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梗,超早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 时间窗 急性心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观察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不同间窗对急性心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急性心梗患者共 68例,入组时间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治疗时间,将 68 例患者分成 2 组,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34 )发病 3 ~ 12 h 内治疗,观察组( n=34 )发病 3h 内治疗,均实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05% ,高于对照组 82.35% ,二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5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对照组共 12 例,比较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急性心梗,超早期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术治疗,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急诊冠脉介入 时间窗 急性心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25例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且术后1年存活率较高,但是患者在手术应激性操作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伤口感染、腹水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结论 大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病情,确保取得最佳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标签: 大肠癌 同时性肝转移 外科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小亮最近因为需要动一个小手术,根据他的自身情况,医生建议他先办理住院,观察后确定手术前的麻醉方法再进行手术。住院后小亮了解到,和他同一个病房的患者即将做的手术和他是一样的。但是下午的时候,医生给他们各自讲解手术方案以及麻醉方法的时候,小亮就疑惑了,明明是一样的手术,怎么麻醉的方式却不相同,于是小亮就咨询了医生,医生给他讲解后他才明白,原来每个人体质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手术的时候麻醉方式的选择也会因人而异,在医生的角度看来,主要的目的是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安全、平稳的度过,但多数也会去参考患者的想法,总的来说都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患者的感受来选择麻醉方式。一般医院不同,可能所习惯用的麻醉方式就有所区别,还有就是医生的选择习惯不同,对患者的麻醉方式也会有所区别,这些区别,对患者来说都是以安全保障为前提的,因此,对患者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 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饮料中的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样品经除乙醇(如果含有乙醇),氨水调pH至中性,定容,过水相微孔滤膜,以 C18 (6 × 250mm)色谱柱分离,用配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浓度在 1.0mg/ L ~ 100. 0mg/ L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回收率在87% ~ 98%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 1%以下,最低检测限0.5mg/kg,适用于同时检测碳酸饮料中的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含量。

  • 标签: 碳酸饮料 安赛蜜 苯甲酸 山梨酸 糖精钠 高效液相色谱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200例参加体检人员研究分析,根据采血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常规检验中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运用对比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脑出血患者不同期的 MRI影像诊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已确诊的 20例脑出血患者有关资料,采用 MRI影像方法进行诊断,分析研究 MRI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出血共存在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残腔期五个时期,本研究收集的患者根据上述五个时期分别进行归类,有 2例患者为超急性期, 3例患者为急性期, 10例患者为亚急性期, 2例患者为慢性期, 3例患者为残腔期,各时期患者存在不同的发病时间。结论:各时期的脑出血患者在 MRI影像中存在不同的信号特点,临床中可结合患者 MRI影像选择有针对性地治疗方案,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MRI诊断 脑出血患者 医学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探究干预效果。方法:以9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探究。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即N-甲基-N-亚硝基脲组、卡介苗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BCG+MNU组)、阿霉素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ADM+MNU组)。定期采用膀胱灌注方式给药,持续给药10周,按照实验要求处死大鼠。观察三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分析不同药物的影响。结果:90只大鼠只有88例完成了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实验,2只死亡。MNU组30只大鼠,全部存活,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96.67%;ADM+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66.67%;BCG+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43.33%。结论: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阿霉素、卡介苗等药物进行干预,表示两种药物具有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重要价值,但卡介苗膀胱癌抑制效果较之阿霉素抑制效果高。

  • 标签: 大鼠膀胱癌 模型建立 N-甲基-N-亚硝基脲 阿霉素 卡介苗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肘窝部瘢痕的整复方法,探讨肘窝部瘢痕不同类型(增生型 挛缩型)的最佳修复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因热液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电击伤、热压伤及创伤等导致肘窝部畸形瘢痕的患者共计125例,其中增生型 54例,萎缩型71例。包括行Z字成形及其类似手术18例(增生型6例, 挛缩型12例), 行单纯邻近皮瓣修复术7例(增生型2例, 挛缩型5例), 行皮肤预扩张邻位皮瓣修复术27例(增生型9例, 挛缩型18例),行预扩张易位皮瓣转移术30例(增生型13例, 挛缩型17例),皮肤预扩张断层皮片移植术3例(增生型1例, 挛缩型2例),行断层皮片移植术40例(增生型23例, 挛缩型17例)。统计患者年龄、供皮区情况、松解后面积、术后并发症、瘢痕情况、随访等数据进行描述性比较。对于不同瘢痕类型所用手术方式,采取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并对P值行Bonferroni校正,比较不同瘢痕类型、患者年龄及瘢痕松解后创面面积对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同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瘢痕类型经不同手术方式重建肘部功能情况。结果Z字成形及类似手术18例,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手术效果满意。单纯邻近皮瓣修复术7例,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皮肤预扩张邻位及易位皮瓣修复术共57例患者,其中3例邻近皮瓣术后出现远端部分血运障碍,换药后创面愈合。预扩张过程中,未出现囊破裂、注射壶或扩张囊外露,其中瘢痕切口感染2例,换药后愈合继续扩张。皮肤预扩张断层皮片移植术3例,术后皮片均成活,供皮区扩创面积小,效果满意。断层皮片术40例,部分皮片坏死5例,供皮区无感染,供皮区瘢痕明显增生14例。125例肘窝部瘢痕畸形的瘢痕松解后创面面积(S),以“长×宽”记录。对比以上六种手术方式的患者年龄、不同瘢痕类型及瘢痕松解后创面面积,其中皮肤预扩张邻位皮瓣修复术、预扩张易位皮瓣转移术及断层皮片移植术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肘窝部瘢痕 皮瓣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断层皮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包含胶体金免疫渗滤斑点法、间接血凝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内的检验方法,在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到 12月,在我院诊疗的血吸虫病患者 4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抽取这些血吸虫病患者应用不同检验法,观察采用不一样的检验方法后的效果与特点。 结果 :采用 DIGFA法检验 血吸虫病患者有 96.75%的阳性率,应用 F-ELISA法检验有 98.75%的阳性率,而 LPS-PHA法有 89.75%的阳性率,说明了不同检验法阳性率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诊断血吸虫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 DIGFA法与 F-ELISA法的效果差异很小,但是 DIGFA法操作起来比 F-ELISA法要便捷些,是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的。

  • 标签: 血吸虫诊断 不同检验方法 阳性率 效果与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12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予以西药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常规中医针灸,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火针,D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铺棉灸。治疗10D后,比较4组患者疱疹情况(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B、C、D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B、C、D组VAS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A组(P<0.05),B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常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活质量。

  • 标签: 不同针灸方法 治疗 带状疱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 目的:比较椎管内不同麻醉方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分娩镇痛产妇中选取 62例,起止时间是 2017年 3月~ 2019年 1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31例,实施硬膜外麻醉;试验组 31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 2组的镇痛指标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镇痛起效时间更短;麻醉后 5、 30、 60、 90min,试验组的 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 P< 0.05)。试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12.9%,略低于对照组的 16.1%,对比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在分娩镇痛产妇中,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能显著降低疼痛程度,且对新生儿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镇痛 椎管内麻醉 起效时间 VAS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对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患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的200例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100人每组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病患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的病患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比观察组低,且P

  • 标签: 不同药物 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