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儿童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乡60例儿童家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各组家长30例,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电话咨询、发放小册子以及讲座等方法完成。对照组则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完成。比较两组家长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情况以及带领儿童接种疫苗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儿童接种疫苗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儿童,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乡儿童家长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家长知识掌握水平实现进一步提升,同时促使家长进一步参与乡儿童保健工作的执行。

  • 标签:
  • 简介:摘 要:对儿童进行优质的早期教育和心理保健,可确保儿童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与认知能力。高效的早期教育和心理保健可在儿童人生中发挥主要作用。这就需要积极的探析儿童早期教育与心理保健措施,提升重视程度,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童 早期教育 心理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保健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患儿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40例,对比组患儿接受常规保健护理,研究组患儿则在常规保健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与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护理中加以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并提高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保健门诊收治的儿童10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加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儿童常见疾病发生率更低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门诊儿童保健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家长焦虑情绪评分、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减轻家长不良情绪,降低护理纠纷发生风险,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儿童保健门诊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后,家属焦虑程度下降,不确定感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及家长采用常规干预,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家长的焦虑、不确定感以及临床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焦虑和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临床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应用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的焦虑、不确定感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临床满意度也得到有效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即脑瘫,指的是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视觉、听觉、言语、行为及情感等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方法很多,以运动康复为主,侧重于患儿功能改善,对患儿心理行为、认知、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等问题关注较少,患儿康复后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要求。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脑瘫儿童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保健护理的儿童,并分为常规组(n=50)和研究组(n=50),常规组利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强化健康教育。对两组儿童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儿童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8.00%,常规组儿童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为86.00%,研究儿童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8.00%,常规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为88.00%,研究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儿童保健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儿童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和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思政教育成为各院校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加强思政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岗位,拉近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学生顺利地完成在校学业。儿童护理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若在实训期间出现问题,难以保障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而无法保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升,不利于学生适应岗位。基于此,文章在明确思政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计的优化、教学观念的转变、创新教学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思政教育融入儿童护理实训教学的路径。

  • 标签: 思政教育 儿童护理实训课程 新课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86例预防接种儿童为观察样本,按照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中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均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未实施健康教育)与实验组(43例: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干预后Frankl依从量表4级百分率(69.77%)以及儿童家长护理干预满意度(97.67%)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降低患儿抵触,提升患儿预防接种依从性以及儿童家长护理干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护理
  • 简介:摘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意识。通过定期口腔检查、纠正不良习惯、提供心理支持和对家长与孩子宣教口腔保健知识,有助于预防龋齿、牙龈问题等口腔疾病,也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这些措施是口腔健康的关键,更是培养孩子们健康习惯的基础。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腔健康教育在学龄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00名学龄儿童,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儿童分组,各50例,对照组不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口腔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刷牙情况、牙菌斑状况。结果:两组刷牙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刷牙时间和力度正确率96.00%更高(P<0.05)。刷牙后,观察组切牙菌斑指数、磨牙菌斑指数均更低(P<0.05)。结论: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升学龄儿童刷牙时间和力度正确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牙菌斑状况,值得推荐和施行。

  • 标签: 学龄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 刷牙情况 牙菌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患儿,根据对患儿及其家长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后的非健康行为。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86.33%、56.67%,试验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试验组患儿恐惧、哭闹、抑郁、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患儿的非健康行为,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患儿,根据对患儿及其家长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后的非健康行为。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86.33%、56.67%,试验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试验组患儿恐惧、哭闹、抑郁、攻击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中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患儿的非健康行为,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教育康复对学龄脑瘫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的54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方式,观察组除常规康复外,介入教育康复措施,比较2组患儿的认知能力。结果观察组医治后认知能力评分(27.89±2.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68±1.93)分,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处于学龄阶段的脑瘫儿介入教育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对改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教育康复 学龄 脑瘫儿 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