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概述了美国处境不利儿童学前教育方案的背景、理论基础、主要特征和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该方案对我国听障儿童学前教育方案制订和实施的启示。

  • 标签: 学前教育方案 教育计划 听障儿童
  • 简介:目的了解康复后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489例听障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语言交往状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康复后听障儿童(89.7%)接受了后续教育,听障儿童在接受后续教育后听觉言语能力有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文化素养和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入学难、学习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结论对康复后听障儿童实施后续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后续教育有效地巩固了学前康复教育的成果。

  • 标签: 后续教育 听障儿童康复 随班就读
  • 简介:1我国随班就读教育的提出“随班就读”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中:“在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这种形式……原教育部于1983年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规定》中已经予以肯定”。

  • 标签: 随班就读 教育部 听障儿童 弱智儿童 教学计划 国家教委
  • 简介:通过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笔者在听障儿童教育活动中改进教学方式.提问方式和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结果表明,听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在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创造力。

  • 标签: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物质环境 心理环境 策略
  • 简介:儿童孤独症(autisticdisorder)是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一种。1943年,该疾病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先报道,他描述了一组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是与环境隔离的,语言异常或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状况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即现在的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教育对策 发育障碍性疾病 康复 语言障碍 精神病学
  • 简介: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实施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人员观念有偏差、办学条件受限制、教学实施欠规范等问题。笔者建议通过提高认识、规范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技能、深化教改等方式,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学前教育水平。

  • 标签: 听障儿童 康复机构 学前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径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医护合作型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检查前镇静成功率、术后敷料包扎松脱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检查前镇静成功率、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敷料包扎松脱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可帮助家长提高疾病认知,促进健康行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医护合作型 人工耳蜗植入术
  • 简介:听力语言残疾的预防与康复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余年的努力,我国听障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听障儿童康复工作体系;制定、颁布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系列法规、政策;指导兴办上千所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培养组建起一支上万人的康复专业队伍;设立全国“爱耳日”,普及了听力健康理念和知识,增强了公众“爱耳、护耳意识”;帮助近40万听障儿童改善了听力语言康复状况。

  • 标签: 听障儿童 康复教育 新起点 听力语言残疾 听力语言康复 残疾人事业
  • 简介: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听力学是为听障人群提供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持,虽然近些年听力学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听力9币极度缺乏.

  • 标签: 听力学 听障儿童 管理 教育 美国 听力残疾儿童
  • 简介: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和学习困难等症状。我国ADHD流行病学调查地区很广.次数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ADHD发病率大致在3%~10%之间.男童发病率明显比女童高。由于听觉损失,一些听障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中动等问题.给教师的教学造成较大困扰。

  • 标签: 儿童行为异常 多动性障碍 注意缺陷 教育对策 注意力不集中 康复
  • 简介: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双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双条件词语 听理解能力
  • 简介:目的考察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将40名3-4岁语前聋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在5个月内,实验组持续参加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音乐教育课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教育。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测试表》测试两组被试在实验前后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结果①在听觉能力、言语能力测试总分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成绩均没有显著差异;②在听觉能力测试中,实验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包括声母识别率(t=-4.736,P〈0.01)、韵母识别率(t=-3.603,P〈0.01)、双音节识别率(t=-3.432,P〈0.01)、短句识别率(t=-4.228,P〈0.01)、总分(t=-5.067,P〈0.01)。对照组只在声母识别率(t=-2.877,P〈0.05)、韵母识别率(t=-2.779,P〈0.05)及总分(t=-2。393,户〈0.05)3项上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③在言语能力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后测成绩均显著高于其前测成绩,且实验组在主题对话部分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t=-2.076,P〈0.05)。结论音乐教育是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一种康复方式,对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听障儿童 音乐教育 听觉能力 言语能力
  • 简介:词汇是儿童语言的基础。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存在词汇量小、词类范围窄、词义理解表浅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健听儿童词汇语义发展的关键指标词汇量、词类和词义三方面的发展规律,通过词汇分级学习逐步增加词汇量、典型原型与相关内容相联系加深语义理解、建立语义网络加快词汇检索和提取三个措施,探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策略。

  • 标签: 学前儿童 词汇语义 听障儿童 语言康复
  • 简介:目的梅尼埃病一般认为主要以中年人发病为主,在儿童(≤15岁)中发病率均较低。本文关注儿童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研究儿童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观察眩晕诊疗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7月,共计586例梅尼埃病患者中儿童(≤15岁)梅尼埃病的发病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结果本组梅尼埃病发病最早为3岁。儿童期首发的梅尼埃病占全部梅尼埃病患者的1.71%(10/586)。4例首发为典型梅尼埃病症状(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均具备),占40%(4/10);以耳蜗症状首发的占30%(3/10);以旋转性眩晕或倾倒感为首发者分别占20%(2/10)及10%(1/10)。儿童梅尼埃病听力图有两种类型——低频下降型和平坦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共7例占70%(7/10);3例为平坦型曲线,占30%(3/10)。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异常与病程无关。耳蜗电图的阳性率较高,达50%(5/10)。首发为倾倒感的患者,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头痛和运动病是儿童梅尼埃病的一个常见主诉。结论儿童梅尼埃病的主要首发症状依次为典型梅尼埃病表现、耳蜗症状、单纯的眩晕或倾倒感。听力图多为低频下...

  • 标签: 儿童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 耳蜗电图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 简介:1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心理理论的概念最早由Premark和Woodruff于1978年在《黑猩猩有心理理论吗》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愿望、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之所以将心理理论称为一种“理论”,Premark和Woodruff认为这种能力实际为一个推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对不可观测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因而可将该推理系统视为一个“理论”^[1]。

  • 标签: 心理理论 儿童 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 黑猩猩 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一般认为听力语言的缺失会影响聋儿的社会交往及认知功能发育。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是否有不同的认知途径和特有的认知特征?影响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是医学、教育、心理等各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 标签: 听障儿童 认知特征 发育特征 听力语言 障碍儿童 功能发育
  • 简介:听障儿童康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最初的“十聋九哑”,到后来的“能听会说”,再到现在的“全面康复”的提法转变,反映出人们对听障儿童康复已从基于医学分类着重生理差异,向注重生理和功能两方面的差异,再到现在着重生理、心理和发展需求的差异的变化。

  • 标签: 全面康复 听障儿童 生理差异 医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