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达到较满意疗效,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症状均消失或缓解,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4.1%(32/34)。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坏死性小肠肠炎新生儿165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新生儿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将所有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与主要因素。结果 两组新生儿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新生儿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人数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各研究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方程分析得知,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有PCT增高、电解质紊乱、血小板减少、腹膜炎、高血糖、硬肿症、休克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其中硬肿症、休克、Bell分期以及代谢性酸中毒为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或治疗坏死性小肠肠炎合并症,能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效果,继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用于NEC的诊断效果。方法  从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NEC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00例,所有新生儿均接受X线(A组)、超声(B组)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B组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超声用于NEC诊断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患有坏死性小肠肠炎的新生儿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的6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以此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非坏死性小肠肠炎新生儿66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就新生儿患者的产时情况、坏死性小肠肠炎发病前的疾病状况、新生儿一般资料、有无口服益生菌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经分析,两组新生儿患者的出生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就产时出现窒息、呼吸衰竭、败血症、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感染肺炎的情况而言,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新生儿服用益生菌情况而言,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肺炎、败血症是影响坏死性小肠肠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与新生儿患有肺炎、败血症、是否口服益生菌有关,因此,这对以后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综合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进行探讨,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率。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在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的6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及其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探索综合护理要点。结果医护人员要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进行及时确诊,并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案,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仔细进行效果观察,使大部分患儿的病症得到好转,其临床治愈率达到81.67%。结论早期进行准确的诊断,在治疗过程中的采取适当的综合护理措施,再通过正确的效果观察能够大大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的治愈率,并从根本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方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早产儿母乳喂养在预防坏死性小肠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早产儿病例共计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的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对照组的早产儿实施人工喂养,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的病例数为2例,坏死性小肠的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的病例数为12例,坏死性小肠的发生率为40.0%,观察组的坏死性小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早产儿能够有效预防坏死性小肠,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母乳喂养 坏死性小肠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袋鼠式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肠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8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3例)以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患儿舒适度、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患儿舒适度,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肠炎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提升患儿舒适度,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人文关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1.为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肠炎(NEC)提供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2.为与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坏死性小肠肠炎具有类似或相同效果的益生菌制剂提供研究基础和研究思路。结果  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病率、NEC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实验组。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使用双歧杆菌可降低坏死性小肠肠炎发病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双歧杆菌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中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的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择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分别予以患者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检查,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结果49例疑似小肠病变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36例为小肠肿瘤性病变,包括间质瘤11例,小肠腺癌14例,淋巴瘤9例,脂肪瘤2例;病灶位置主要包括18例空肠,12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MR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查小肠肿瘤性病变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和CT小肠造影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前者创伤更小,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更为适用。

  • 标签: 小肠肿瘤性病变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 CT小肠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