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接受肿瘤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完成肿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使得患者的应激反应情况获得确切改善,最终对于肿瘤患者的术后恢复加以显著促进。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肿瘤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应激指的是由危险的或者是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决策心理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一种心理因素。应激又称作“压力”或“紧张”,当我们在应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状态会随着应激水平高低的变化而变化,相应的,应激反应也会激活我们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受到刺激而释放出激素,影响机体各功能的稳定,从而对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应激 女性 生殖内分泌 功能 影响
  • 作者: 姜丽丽高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8-10-24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8年第3期期
  • 机构:应激性溃疡是指人体在应急的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出现急性糜烂和溃疡。大多数学者提出创伤越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应激性溃疡轻者会产生呕血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18例,经医护人员的及时抢救和护理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9~68岁,入院前均无消化道溃疡史,大呕血致失血性休克3例。1.2护理方法1.2.1预防措施。(1)询问病史。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是预防骨折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并发症的关键之一。H2受体阻断剂的及时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医疗工作者应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胃黏膜,对受到重大创伤和做完大手术的患者尽早使用西咪替丁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到胃酸的侵蚀,抑制人体内胃酸的分泌。活血化瘀类等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该慎用或禁用。(2)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反应,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性质和量是否正常,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做常规检查,及时采血便标本,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范于未然。1.2.2出血后观察。因为应激性反应而导致机体出现损伤大多数是在48h以内,因此,术后48h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一般的患者在出血前都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如胃部不适、腹胀等,当失血过多时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血压下降等症状,护士若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尽早处理。在患者出血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每15~30min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待病情稳定后每2h监测1次。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血的次数、颜色、量及性质,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患者的神志、末梢循环、尿量等观察来判断有无休克现象。1.2.3出血时护理。对于呕血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当抬高床头15~30°,去枕并让头部偏向一侧,注意防止呕吐出的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同时,对其进行吸氧和保暖等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96例因急性重症脑梗死而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8例患者,在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应激激素的改变。结果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没有明显差距,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局部亚低温疗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对于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功能的损伤,同时还降低了应激激素的水平,效果理想。

  • 标签: 局部亚低温 急性重症脑梗死 应激激素
  • 简介:摘要内质网(ER)是一种膜系统和其围成的腔之间形成的互通的网状结构,ER对外部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许多因素都可诱导触发内质网应激(ERS)。ERS和帕金森病(PD)之间的联系已经被模型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PD发病时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主要成分Lewy小体、PD相关基因Parkin、具有泛素酶活性的蛋白HRD1都与ERS有关。而基于6-OH-DA、鱼鳞酮等各细胞系的PD模型均发现ERS的参与,表明ERS与PD发生和发展的密切相关。

  • 标签: 内质网应激 帕金森病 发生 发展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脑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工作,达到安全接种,保障儿童健康。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进行流脑疫苗接种的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流脑疫苗按操作规程与免疫程序进行注射接种,对这80名儿童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80名研究对象当中,有12名儿童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有9名儿童出现的是局部的不良反应,3名儿童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经过观察发现导致流脑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诱因主要是过敏反应。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均得到治愈,接种成功率100%,达到了流脑疫苗安全和有效接种。结论儿童接种流脑疫苗之后需要对其进行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的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护理,能够确保疫苗作用的发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脑。

  • 标签: 流脑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采用痰热清进行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以及其规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采用循环改进护理对生活质量与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膀胱癌患者2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7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老年膀胱癌患者2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环改进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与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Cor、NE、E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膀胱癌患者中采用循环改进护理能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老年 循环改进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前心理护理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和护理,研究组外加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孕妇产前对分娩痛苦、胎儿异常和胎儿性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忧虑;对照组和研究组产科PPD的发生率分别15.56%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研究组发生产科应激事件的孕妇中PPD的发生率分别15.71%和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产科应激事件次数变多,两组孕妇PPD的发生率均呈现增高趋势。结论产前心理护理能有效降低孕产妇产科应激事件及PPD的发生率,能积极防治PPD。

  • 标签: 应激 抑郁症 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