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病至溶栓6h内有29例患者,发病至溶栓6~12h内16例,在心电监测下采用尿酶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37例患者再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82.2%,溶栓时间<6h患者再通成功率高于6~12h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降低死亡率,治疗成功率高,值得采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极法早期活动护理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实施五级法早期活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五级法早期活动的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的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实施五级法早期活动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结论五级法早起活动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具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可以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肌梗塞,五级法,心脏康复,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施护理路径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的模式,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控制成本,保证护理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临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收集的患者中,只有行PCI手术治疗1例,其余均给予扩张冠脉以及抗凝治疗,治疗时间为(25±8)d。治愈30例,好转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0%。死亡患者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模糊,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需要联合心肌酶谱与心电图采取针对性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特征 治疗体會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1535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有三个基因型TT,TC,CC型,内脏脂肪素-1535C/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为5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4.2%(X^2=5.57,P〈0.05),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频率为36.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21.6%(X^2=6.39,P〈0.05)。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组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显著性高于CT及TT基因型组(P〈0.05,P〈0.025)。结论内脏脂肪素的-1535C/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及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内脏脂肪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急性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5.0%,就两组患者治疗的总疗效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梗塞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病情的恶化,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急性脑梗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脑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 中西医结合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7年8月之间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辩证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心电图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辨证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变化。结果根据对比可知,护理后患者的相关心理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相对护理前有改善,表明医院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各项心理状况产生积极的效果;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0%和90%,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治疗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优质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体现专业护理,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就诊质量,促进心理、生理健康,临床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