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6月11日至2017年4月20日我院100例顺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编号法对100例产妇进行分组。单纯组50例产妇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组50例产妇在单纯组产妇的基础上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结果联合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相比单纯组产妇明显更优,P<0.05。结论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强产妇的盆底肌收缩力,有助于促进盆底肌康复。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脑生物反馈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脑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焦虑症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程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奥拉西坦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 标签: 奥拉西坦 生物反馈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进食、行走2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BI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转移、上下楼梯其他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别是在进食和行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疗法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5内患有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生物刺激疗法联合盘底肌肉锻炼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治愈56例、改善20例,总有效率95.0%(76/90);尿道最大闭合压力、最大压力及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生物刺激疗法联合骨盆肌肉锻炼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经功能性刺激处理后的远期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功能性刺激,治疗完成后评估两组肩部肌群肌力(MMT)、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功能(FMA)。结果治疗后,两组MBI、FMA以及MM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BI、FMA以及MMT评分更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实施功能性刺激有利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肌肉刺激疗法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D)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服用常规抗抑郁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使用不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去极化的伪线圈进行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总分都出现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同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更早地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相情感障碍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甘露醇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醇含量。结果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甘露醇含量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30-70μg/ml,回收率为95%-105%,重复性RSD≤5%,中间精密度RSD≤5%,耐用性RSD≤5%。结论用比色法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醇含量,简单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及专属性好,耐用性高,可用于测定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中的甘露醇含量。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甘露醇含量 比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 标签: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康复 电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腔镜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本科2016年5月-2017年1月40例实施宫腔镜切术患者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选取40例宫腔镜切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经积极的护理配合未出现子宫穿孔、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与针对性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 护理